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课题:我是什么
内容分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课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文中多处运用短长句的方式写出了语言的节奏感,拟人化的词句增强了画面感,充满情趣。比如“有时候……有时候……”“落”“打”“飘”体现了用词准确、严谨的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养成爱思考、爱探索的好习惯。 语言运用:学会本课生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思维能力:信息提取与整合: 提取水形态变化的条件(太阳晒、遇冷)和结果(汽、云、雨等),梳理水循环的简单过程(从变化到去处)。 审美创造: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借助图片、关键词、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过程。
活动流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本单元的情境小主题活动“小小探秘家,发现自然趣!”各位小探秘员们还记得我们的大任务是什么吗?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制作成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 《大自然探秘趣发现》。 小任务一:深入探秘营,解锁语言宝藏。 小小探秘家们,欢迎继续我们的“大自然探秘营”之旅!上节课我们跟着小蝌蚪解锁了动物变形的秘密。今天,我们要追踪一位会变魔术的神秘朋友, 它是谁呢?——快,跟上,我们一起跟着小水滴去旅行。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探营续游,回顾导入
1.情境回顾: “小小探秘家们,欢迎回到‘水的奇妙旅行’探秘现场!上节课,我们追踪了小水滴的足迹,揭开了它百变的秘密。还记得它都会变成什么吗?”(复习:汽、云、雨、冰雹、雪) 2.复习动词与形态: 快速出示词卡:“落、打、飘”,学生抢答它们分别描述哪种形态?(雨落、冰雹打、雪飘) 3.引入新探秘点: “水宝宝不仅形态多变,它的脾气也是变化多端。它有时候很温和,帮我们做好事;有时候却很暴躁,给我们带来灾害。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秘水的‘脾气’,还要学会用那些精彩的动词来描述我们身边的水世界!拿出探秘记录卡,继续我们的发现!” 1. 快速进入情境。 2. 积极回忆上节课内容(水的变化形态、关键动词)。 3. 明确本课探秘重点(水的去处、脾气)。
设计意图:快速衔接,复习巩固上节课重点知识,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第二节:揭秘水性情,朗读悟情。
默读第3段,圈画水去的地方(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观看图片,感受不同状态。 1.聚焦第4自然段,感受水的两面性 :同学们,“水宝宝在不同的地方状态不同,它的脾气也很多变呢!读一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水脾气的词语。” * 交流板贴:温和、暴躁。 2. 理解性情: * “温和的水会做什么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出示图片(农田灌溉、水电站)。 * “暴躁的水会做什么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出示图片(洪水灾害)。 * 引导理解水对人类的“利”与“害” 3.探秘记录卡任务: 学生在记录卡区域“水的脾气” 的“笑脸”旁简单记录或画图表示“好事”(如:浇灌禾苗、水轮转动);在“生气脸”旁记录“坏事”(如:庄稼被淹、房子倒塌)。 4.联系生活:什么时候你觉得水很温和可爱?(喝的水、浇花、游泳…)什么时候觉得水很暴躁可怕?(洪水、暴雨…) 5.有感情朗读指导:(播放音频,感受语气) 读做好事的句子(“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语气亲切、舒缓、带着赞许。想象水流淌在田间的画面。 读做坏事的句子(“淹没庄稼,冲毁房屋,带来灾害”):语速稍快,语气沉重、严肃,甚至带点惋惜或力量感(体现破坏力)。想象灾害场景。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读出对比和变化。前句柔和,后句语气加重。 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自由读、男女生对比读(女生读温和部分,男生读暴躁部分)、指名读、齐读。 读好疑问结尾 (第5自然段) 齐读第5自然段:“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 朗读指导:语气亲切、俏皮,带着一点小得意和神秘感,语速稍慢,尾音上扬。鼓励学生带着揭秘成功的喜悦来读。 揭晓答案: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探秘,大家肯定都知道了——它就是(水)! 6.课堂总结:本文是一篇科普文。课文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描述自然界中水的种种变化、形态以及与人类的利害关系,让我们像猜谜语一样去寻求答案,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 1.朗读第4段,找出描写水脾气的词语(温和、暴躁)。 2.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水做的“好事”(灌溉、发电)和“坏事”(淹没、冲毁)。 3. 在老师指导下练习朗读: * 读第4段,对比读出水的“温和”与“暴躁”,以及做不同事情时的语气。 4. 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温和”与“暴躁”,及其带来的利与害。训练有感情朗读,读出水的不同状态和心情,感受语言的生动。
第三节:拓展活动
2. 小讲坛:身边的小水滴 请同学们开动自己聪明的小脑瓜,联系生活说一说: (1)我们还能在哪儿看到小水滴的身影?在厨房、浴室、下雨后、喝冷饮时,你有没有发现过小水滴呀?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一起来说说身边的“小水滴”! 小水滴变成了小露珠,像闪亮的珍珠; 小水滴变成了瀑布,从山顶冲下来; 小水滴在我们的水杯里,让我们不再干渴; 小水滴在我们的澡盆里,让我们变得干干净净…… (2)魔法变变变,用上连词说一说: 有时候……有时候…… 在……在……在…… 句式一: 在游乐场: 喷泉喷出的小水滴 有时候飞得高高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有时候又轻轻地落在滑梯上、秋千上,给我们带来清凉。解释:联系孩子熟悉的游乐场景,描述水滴的不同动态和落点。 句式二:用上“在……在……在……”(描述小水滴同时出现的不同地方) 雨后的发现: 雨停了,亮晶晶的小水滴 在绿绿的叶子上滚来滚去,在红红的花瓣上闪闪发光,在小蜘蛛网上像珍珠一样挂着。(解释:描绘了雨后常见的、孩子容易观察到的露珠位置,颜色词增加画面感) 2.小影院:“小水滴本领大” (1)观看小视频《小水滴本领大》 (2)说说:小水滴有哪些本领? 学生需要回忆和联想生活中不同场景(厨房、浴室、自然、冷饮等)出现的小水滴现象。 口头描述他们联想到的小水滴现象,将观察转化为符合要求的语言。 引导学生关注和描述身边的科学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凝结),建立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