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一单元第6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一单元第6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1: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内容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繁衍的智慧与神奇,初步体会中华语言文字在描绘自然奥秘时的生动优美,增强对自然之美的认同与热爱。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清晰的语言描述课文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思维能力:通过阅读、观察、比较,提取关键信息(植物名称、传播方式、关键动词),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对身边植物传播方式的观察兴趣,提出探究性问题。 审美创造: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拟人化表达的童趣美。欣赏课文插图的形象生动,理解图文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说清楚课文介绍了那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教学难点】 1.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2.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活动流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本单元的情境小主题活动“小小探秘家,发现自然趣!”各位小探秘员们还记得我们的大任务是什么吗?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制作成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大自然探秘趣发现》。 小任务一:深入探秘营,解锁语言宝藏。 小小探秘家们,欢迎继续我们的“大自然探秘营”之旅!“同学们,大自然藏着好多好多有趣的秘密。今天,我们要去探秘一种特别神奇的现象——植物娃娃是怎么离开妈妈,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安家的?”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情境引入,读准字音。
1.孩子们,你们喜欢出去野外旅游吗?如果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学生交流。) 2.课件集中出示“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地图、水壶、帐篷、指南针”等野外生存必备物品名称,引导学生练读词语。 3.生字运用,组词并造句。 (1)出示“套”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套”字组词造句。 预设:手套 鞋套。 造句:我今天不小心把一只手套弄丢了。 出示“帽”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帽”字组词造句。 预设:帽子 帽徽 造句:我买了一顶新帽子。 出示“登”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登”字组词造句。 预设:登山 登高 我非常喜欢登山这项运动。 出示“鞋”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鞋”字组词造句。 预设:棉鞋 拖鞋 冬天刚到,妈妈已经为我备好了棉鞋。 出示“裤”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裤”字组词造句。 预设:裤子 裤腿 我的裤腿不知被什么东西划破了。 出示“图”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图”字组词造句。 预设:图画 地图 在野外探险时,我们要学会看地图。 出示“壶”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壶”字组词造句。 预设:水壶 暖壶 水壶是外出旅游时的必备品。 出示“帐”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帐”字组词造句。 预设:帐篷 蚊帐 今晚,我们全家都要在帐篷里睡觉了。 出示“篷”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篷”字组词造句。 预设:帐篷 篷布 这顶帐篷的篷布有点儿破了。 出示“指”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指”字组词造句。 预设:手指 指挥 你会玩手指游戏吗? 出示“针”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针”字组词造句。 预设:针对 时针 我的小闹钟的时针坏了。 (2)观察思考,语言交流:分行认读,了解两行词语的类别。 (1)启发思考: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第一行是户外活动准备的着装,第二行是户外观察准备的用具。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说一说它的用途。 预设:帽子用来遮挡阳光。 4.语言交流:如果你和家人一起去进行户外活动,你会准备些什么呢?快来说一说吧。 预设:这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野外观察大自然,我会准备好装满水的小水壶和洗干净的水果,穿上最舒服的运动鞋和长裤,戴上遮阳帽,背上我的小背包,里面装上纸巾和垃圾袋。爸爸还会提醒我们带上几个创可贴和驱蚊液,这样就算被小树枝刮到或者有小蚊子也不怕啦!爸爸在背包里放好了地图、望远镜、指南针等。准备好了这些,我们就能开开心心出发,在大自然里度过安全又快乐的时光! (1)大声读出这些物品的名称,读不准的字和词读一读拼音。 (2)同桌合作,互读词语,互相纠正字音。 (3)集体交流,教师随意指词语全班齐读,然后根据词语造句。 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用一段话来分享给同学们。
第二节:创设情境,激发探秘欲
今天我们就要化身“植物种子探秘小分队”,去解开一个特别有趣的谜题——植物宝宝们是怎么离开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安家的呢?它们可没有脚没有翅膀呀? 1.自由朗读,寻找线索。 (1)范读引领: 教师播放音频或者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内容。 (2) 自读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 (3)检查字词,趣味识字: 集中识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词卡片,采用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去拼音读、分组赛读等方法来读生词。 攻克难点: 多音字:“为”(wéi 四海为家)、“得”(dé 得到 / děi 就得)。结合语境理解“四海为家”(展示地图或图片辅助)。 2.精读探究,解密传播妙招 教师提问:课文中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她们的孩子分别是谁?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引导学生快速找到答案。 2. 聚焦第2节(蒲公英): * 学生指名读。 * 探秘关键: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什么?(降落伞)它靠什么传播种子?(风)关键的动作词是什么?(乘着风)。 * 理解与体验: * 出示蒲公英带绒毛种子的实物或图片,理解为什么比作“降落伞”。 * 动作体验:想象自己是蒲公英娃娃,做“乘着风”轻轻飘舞的动作。 * 体会动词“乘着”的轻巧、自在感。比“被风吹走”更主动、更形象。 * 朗读指导: 读出蒲公英娃娃乘着风轻轻飘荡的轻快感。 3. 聚焦第3节(苍耳): (方法类似) * 教师指名读。 * 探秘关键: “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什么?(带刺的铠甲)靠什么传播?(动物的皮毛)关键动作词?(挂住)”。 * 理解与体验: * 出示苍耳果实实物或图片,观察小刺,理解“带刺的铠甲”的比喻(保护自己、便于挂住)。 * 朗读指导: 读出“铠甲”的结实感和“挂住”的趣味。 1. 认真听老师范读,感受韵律。 2.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生字。 4. 在语境中朗读含有生字词的句子。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四位植物妈妈的名字。 2. 朗读指定小节。 3. 观察实物/图片,理解比喻(降落伞、铠甲)。 4. 做动作体验“乘着风”、“挂住”。 5. 思考并讨论动词(乘着、挂住)的妙处。 6. 在老师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节:指导书写,评价练习
1.观察比较,学习生字。 (1)在田字格中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中“它”是上下结构,“公、毛、更”是独体字结构,“法、如、娃、她、知、识”是左右结构。 2.重点指导“法、它、娃、更” (1)教师范写“法”字。讲解:左窄右宽,“去”的竖靠近竖中线,第二个横靠近横中线,撇折向右上斜出尖。 (2)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它”字。引导交流:观察这个字,你认为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点拨:上宽下窄,第一笔点在竖中线,竖弯钩的起笔在第二笔点的右侧,收笔指向横钩的钩。 (3)出示“娃”字。 引导交流:观察这个字,你认为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讲解: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圭”上面的“土”小,第三笔横与女字旁的提同高,下面的“土”稍大。 (4)出示“更”字。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更”字,第一笔横短,中部“曰”上展下收,竖撇在竖中线上起笔,穿出“曰”向左下伸展,捺从“曰”的左侧起笔向右下伸展。 (5)学生练写重点指导的生字,教师巡视后予以评价和指导
拓展作业:基础作业: 完成生字书写;背诵课文。 探秘实践作业 (为《大自然探秘趣发现》手册做准备): 必做: 完善课堂“探秘记录”(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的传播秘籍图文),作为手册的第一页素材。 选做 (小小探秘家挑战): 在小区、公园或校园里,寻找1-2种课文中没讲到的植物,观察并记录(画图或拍照+简单文字):它的种子长什么样?猜猜它可能是怎么传播的?(可以请教家长或查阅资料验证)。将你的新发现也记录到手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