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一单元第7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一单元第7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1: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内容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繁衍的智慧与神奇,初步体会中华语言文字在描绘自然奥秘时的生动优美,增强对自然之美的认同与热爱。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清晰的语言描述课文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思维能力:通过阅读、观察、比较,提取关键信息(植物名称、传播方式、关键动词),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对身边植物传播方式的观察兴趣,提出探究性问题。 审美创造: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拟人化表达的童趣美。欣赏课文插图的形象生动,理解图文结合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说清楚课文介绍了那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教学难点】 1.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2.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活动流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本单元的情境小主题活动“小小探秘家,发现自然趣!”各位小探秘员们还记得我们的大任务是什么吗?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制作成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 《大自然探秘趣发现》。 小任务一:深入探秘营,解锁语言宝藏。 小小探秘家们,欢迎继续我们的“大自然探秘营”之旅!“同学们,大自然藏着好多好多有趣的秘密。今天,我们要去探秘一种特别神奇的现象——植物娃娃是怎么离开妈妈,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安家的?”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复习导入,重温探秘角色
1.字词闯关: 听写上节课生字词。 2.探秘回顾: “上节课我们的小探秘家们破解了哪位植物妈妈的秘密?它用什么办法送孩子去旅行?”(回顾蒲公英、苍耳妈妈)指名背诵第1、2、3节。 3.情境延续: “植物王国里的奥秘可不止这些!今天,我们继续深入探秘,看看石榴和豌豆妈妈又有什么奇思妙想?大家准备好了吗?”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包含关键动词)复述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识字成果。通过游戏化方式快速回顾上节课重点内容(植物、工具),为新课学习做铺垫。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和简要复述的能力。
第二节:合作探究,揭秘多样传播法
分组:将学生分成2个“探秘小组”(石榴组、豌豆组),每组重点探究一种植物,然后交流汇报。 任务: 每组朗读对应小节, 教师提问:植物妈妈为孩子准备了什么“装备”?(自身条件)它们借助了谁的帮助?(外界条件)孩子是怎么离开妈妈的?(关键动词) 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有趣、准确?为什么? 石榴/豌豆组 朗读段落。展示石榴图片。 师生探究: 装备:石榴的果实香甜多汁(吸引小鸟来吃)。 帮手:小鸟(胃和粪便)。 动作:被小鸟吃掉 -> 睡上一觉 -> 钻出来落户安家。 趣味词:“睡上一觉”(拟人,幽默地描述种子在鸟肚子里未被消化,随粪便排出的过程,充满童趣)。 朗读指导: 读出石榴办法的“香甜”诱惑和过程的“奇妙”。 探秘记录: 画石榴或贴图,关键词:“香甜的果肉” + “小鸟” + “被吃掉→睡一觉→钻出来”。 豌豆组 (第5节): 朗读段落。展示豆荚图片或实物(如有成熟干豆荚可轻轻捏),播放豆荚炸开视频/动图。 师生探究: 装备:豆荚(晒干后收缩产生弹力)。 帮手:太阳(晒)。 动作:炸开(模拟“啪”的声音,感受瞬间爆发的力量)-> 蹦着跳着(拟人,生动描绘种子弹射出去的活泼状态)。 趣味词:“炸开”(拟声词“啪”+动作,非常形象有力)、“蹦着跳着”(充满活力)。 汇报 & 朗读: 读出豆荚炸开时的突然和种子蹦跳的欢快。 探秘记录: 画豌豆荚或贴图,关键词:“豆荚” + “太阳晒” + “炸开→蹦跳”。 延续“探秘”思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石榴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利用动物消化系统),体会“睡上一觉”的拟人趣味。通过实物模拟和想象,深刻体会“炸开”这个动词的精准与生动,感受拟声词“啪”的形象性。强化对拟人化表达和精准动词的感受。
设计意图延续:探秘”思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石榴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利用动物消化系统),体会“睡上一觉”的拟人趣味。通过实物模拟和想象,深刻体会“炸开”这个动词的精准与生动,感受拟声词“啪”的形象性。强化对拟人化表达和精准动词的感受。
第三节:总结升华,鼓励观察实践
齐读第6节: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核心讨论: 为什么说“办法很多很多”?(除了课文的四种,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如水流、弹射、自体重量等)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教师提问:同学们,作为一位“小小探秘家”,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激发课后观察身边植物的兴趣) 链接大单元任务: “太棒了!我们的小探秘家们成功破解了四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奇妙办法!这些精彩的发现,就是我们制作《大自然探秘趣发现》手册里‘植物种子传播秘籍’板块最宝贵的素材!课后,大家就可以开始整理、美化我们的探秘记录了。 齐读第1节和第6节,理解“四海为家”的含义。 2. 看着板书,和老师一起复述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 讨论植物妈妈“有办法”体现在哪里(各有奇招)。 4. 明确要做细心观察的小探秘家。
第四节: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教师引入: 刚才我们发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这些植物妈妈们传播种子的奇妙“办法”,真是各有各的高招,这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存智慧!不过呢,大自然里的植物宝贝们,可不仅仅是有生存智慧这么简单!它们有的还特别勇敢、特别坚强,能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展现出最美丽的样子。比如——有一种小小的花儿,却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勇敢地绽放!它不怕冷,也不怕孤独,用它淡淡的香气和美丽的花朵,悄悄告诉世界春天的消息。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对啦,它就是——(板书或展示《梅花》图片/诗题)《梅花》!今天,就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继续做小小探秘家,去欣赏这首古诗,看看诗人王安石笔下的梅花,向我们展现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和勇气!。 2.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1)学生自主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就节奏划分和读音进行指导,强调“数、为”在诗中的读音。 3.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①数枝:几枝。②凌寒:冒着严寒。 诗意: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①遥:远。②为:因为。③暗香:淡淡的香气。 诗意: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 (3)结合图片,边读边悟。 ①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古诗,赏梅花! 课件出示梅花图片,师生共同感受梅花的美丽。 ②教师点拨:通过朗读古诗我们仿佛看到了和雪一样白的梅花,仿佛闻到了梅花的香气,远远地飘过来。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