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6 10:2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淤泥(yū)  字帖(tiè)  鲜为人知(xiān)
B.阖家(hé)  粗拙(zhuó) 忍俊不禁(jīn)
C.取缔(tì)  孱头(càn)  忧心忡忡(chǒng)
D.炽热(chì) 湮没(yān)  心有灵犀(x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揩汗 渲闹 伫立 目不窥园
B.懊诲 硕果 嫉妒 来势汹汹
C.斑斓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
D.澎湃 深邃 彷徨 妇孺皆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D.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狂风和暴雨哗哗地下。
B.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C.听了王老师的一席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D.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汉是百湖之市,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东湖和沙湖打通后,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湖泊,如何挖掘湖泊文化将之做强做大,是我们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B.在长江边,有我满满的回忆。它不如海边那般浪漫,却能撩拨恋人小鹿乱撞的心;它不如小河流水那般细腻,却用它独有的力量让人流连忘返。
C.网友们称,央视再次聚焦武汉;汉口江滩、沙湖公园、东湖绿道等标志性景点的出现,让武汉人备感自豪。
D.我喜欢武汉的烟火气息,热闹又真实。这座城市很大,大到我无法用脚去丈量;这座城市很小,小到只用一碗热干面便足以看到它的江湖。
6.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
D.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一本错题集,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
7.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3)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4)《木兰诗》中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逢入京使》中颇带夸张意味,强调思家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骆驼祥子》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老舍《骆驼祥子》节选,有改动)
(1)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
爱占小便宜→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祥子什么性格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更随手儿花去。
9.综合性学习。
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地球表面超过三分之二被水覆盖着。为了让
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家园,学校决定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由此形成了江河奔涌、大海澎湃的壮观景象,
引发了古代诗人的感慨。请你写出一句这样的古诗词,与同学们交流。
(2)除了江河湖海之外,地球还有一种与水有关的地理环境——湿地。湿地对地
球生态系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为了保护湿地,国家设立了湿地公园,下图是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标志。请你简要说明该标志的寓意。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1.前两句中“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后面“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是否矛盾?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王勃字子安,六岁能属文。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宴于滕王阁。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帅欲夸之宾客,乃宿构①滕王阁序,俟宾客合②而出之,为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帅果授笺诸客,诸客辞。次至勃,勃辄受,帅既拂其意,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初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帅曰:“此亦老生常谈耳。”次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帅沉吟移晷③。又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帅曰:“斯不朽矣。”《太平广记·幼敏门》
【注释】①宿构:预先构思、草拟。②合:到齐。③移晷(guǐ):好长时间。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府帅宴于滕王阁 于:介词,相当于“在”
B.俟宾合而出之 之:音节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C.为若即席而就者 者:代词,相当于“……的”。
D.乃使人伺其下笔 乃:副词,意思是“于是,就”。
13.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
(2)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
15.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叙写的内容。
16.文章塑造了王勃怎样的形象,通过举例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  欢
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
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 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
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啊。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
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
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结果如何呢 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 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
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东坡那样,虽遭受
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8.第①段和第④段分别引用了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
20.第⑦段主要论证了什么 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 奇
侯发山
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转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
  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路。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汉子在表演魔术。丫蛋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他伸出空荡荡的双手,让大家看看,确认他手里没有什么东西。然后,他的两只手捂在一起,翻来覆去地转动。同时,他用嘴往手上吹了三口气。接下来,他的右手猛地往前一伸,像是要抓什么东西似的。待他打开攥着的右手,手心里有一只乒乓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嚷嚷着让他再表演一个。
  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红围巾好不好?
  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来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来。
  中年汉子面红耳赤,手忙脚乱。
  丫蛋以为中年汉子不给他变,忙说,叔叔,我妈妈没有钱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我想让您给她变一条红围巾。
  中年汉子回过神来,说,小朋友,叔叔可以给你变,但现在叔叔肚子饿了,饿了就变不出围巾,我明天给你变好吗?
  旁观的人都轰一声四下散去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年汉子的话。丫蛋认真看了看中年汉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满怀希望地回家了。
  第二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下午一放学,丫蛋就飞快赶到了老地方。由于天气恶劣没有观众,中年汉子没有表演魔术,他的身上披了一层雪花,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个雪人。丫蛋两眼一亮,喊了声“叔叔”。
  中年汉子忙说,小朋友,叔叔今天就给你变出一条围巾来。说罢,中年汉子舞乍两手,没有舞乍几下,果然就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丫蛋怔了一下,兴奋地“哇”了一声,抓起围巾转身往家里跑去。
  因为路滑,中年汉子的轮椅走得很慢。他没有走出多远,丫蛋就气喘吁吁追上来,从书包里掏出红围巾要还给中年汉子,撅着嘴说,妈妈说了,不能要叔叔的东西。
  中年汉子想了想,说叔叔的东西是变出来的,是专门给你变的,你不要谁要啊?叔叔能变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
  丫蛋想不出反驳的话来,才又把围巾装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三天,天放晴了。这天是个星期天,中年汉子正在那个地方表演魔术,丫蛋呼哧呼哧跑来了。
  丫蛋眼睛一眨巴,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两个烤红薯好吗?
  中年汉子为难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场面。
  围观的人都想看热闹,催促中年汉子变烤红薯。其中有个小伙子冷嘲热讽道,你不是会变吗?赶快变啊?你要能变出烤红薯来,我给你一百块钱!
  这个、这个……中年汉子张嘴结舌,真急了。
  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说罢,把两只烤红薯从兜里掏出来,趁着中年汉子愣怔的时候,放到他手里,“咯咯”笑着转身跑了。
  呵呵,这个孩子!拿着热乎乎的烤红薯,中年汉子的眼睛湿润了。
  此后,丫蛋和中年汉子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来。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
  大约一年后,有一天,丫蛋忽然对中年汉子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好吗?别人都有爸爸,就我没爸爸。丫蛋说罢,显得很无奈,很无助。
  中年汉子拉过丫蛋的手,苦笑着说,丫蛋,这个叔叔真做不到。
  叔叔撒谎,妈妈说叔叔能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丫蛋天真地说道。
  你妈妈?中年汉子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不是,妈妈来了。丫蛋叫道。
  中年汉子抬眼一看,看到一个拄着单拐的女人一步一步朝他走来,女人的脖子上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转动轮椅迎上前去……
后来,丫蛋就改口叫中年汉子“爸爸”了。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8期,有删节)
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丫蛋简单的生活需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了中年汉子心地善良,感人至深。故事虽然简单,但步步深入,蕴含深意。
B、小说善于运用神情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灵,丫蛋对中年汉子的求助、旁观者的冷嘲热讽都是通过人物神情描写表现出来的。
C、中年汉子的魔术水平有限,当时没有变出围巾,但他很快掌握了这项技法,第二天披着雪花为丫蛋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D、“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从兜里掏出两只烤红薯,感动得中年汉子眼睛湿润了,表明他们的关系更为密切了。
E、丫蛋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线索作用,一方连着中年汉子,另一方连着妈妈,互相关怀将二者的感激、理解、信任逐渐演变为爱情。
22、小说前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3、小说以“传奇”为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
24、有人说:世上没有残缺的人生,只有残缺的心灵。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三、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
答案
1、D 2.D 3.D 4.C 5.C 6.C 7.(1)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独坐幽篁里 (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5)双袖龙钟泪不干 8.(1)借钱耍无赖(借钱不还) 编谎话骗钱花 (2)厚颜无耻(不知羞耻、恬不知耻) 9.(1)示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或:星垂平野旷,月涌大江流。) 解析:本题是诗词积累题,只要从所积累的描写大江大河的诗词中写出一句即可。注意书写要正确。
(2)示例二:这个标志由两部分组成,外圈是“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的中、英文名称,内圈图案是湿地景观——天鹅引吭高歌,水鸟惬意戏水,鱼儿逐波畅游,水草随风摇曳,包括了湿地“水、动物、植物”三个要素。标志体现了湿地公园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的宗旨。 解析:本题是图文表达题,要结合图案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来分析。先要指出图案中的要素,再指出这些图案要素与要表达的主旨的关系。
10.示例: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哭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11.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思家的深情。“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所有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前后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12.B
13.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宴于滕王阁。
14.(1)府帅的女婿擅长写文章。
(2)(府帅)心里对王勃毫不谦让的态度很生气,便叫人观看王勃写了些什么。
15.记叙了王勃年少时,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创作《滕王阁序》的经过。
16.【示例一】王勃没有推辞即兴写作,表明他年少气盛,对自己的才华很有自信。
【示例二】王勃能够即兴创作,并写下被高度评价的句子,表明他才华横溢。
17.清欢是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18.引用苏轼的例子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引用孔子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中心论点。 
19.运用排比句式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追名逐利者的种种表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这一段主要论证了怎样才能做到清欢。先否定错误的认识,再指出正确的做法,最后用举例论证论点。(或:先正反对比论证,再事例论证。) 
21、A D
2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提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地震使丫蛋一家的生活发生变故,生活处境艰难;②揭示出人物的处境。将同学们的“兴高采烈”与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形成对比,突出了妈妈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和丫蛋孤单寂寞的境遇;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描写寒冷的北风渲染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出丫蛋的孤独无奈的悲凉心情;④)为下文写丫蛋孤单无聊时去看魔术,结识中年汉子作铺垫,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23、中年汉子的魔术“解决”了丫蛋一个又一个的生活难题,“给她变一条红围巾送给妈妈、“给她变出一个爸爸”,这是属于天真儿童的传奇;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因孩子的天真而相识,“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来。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帮助,逐渐演变为爱情。一条红围巾创造了爱情的传奇;三个苦难人因为爱心和善良走到一起,共渡生活的难关,唱响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传奇。
24、观点一:
同意。丫蛋妈妈和中年汉子虽身有残疾,但都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完美的。①从人物形象看,作者塑造的两个人物虽身有残疾,但都有可贵的怜悯同情关爱之心,他们关爱家人,也关爱陌生人。正是这份善良纯真让他们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生活。②从情节上看,作者采用明暗双线结构,精心塑造了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互相关爱的故事,正是这种爱与怜悯使他们由陌生到相知、相助,最终走到一起,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③从主题上看,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即使人生有着种种缺憾,但只要拥有善良、淳朴的心灵,也可以得到生活的精彩“传奇”,拥有完美的人生。
观点二:
不同意。那些无聊的围观者虽然有着健康的身体,但他们缺少美丽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是残缺的。①从人物形象和情节上看,作者塑造这些冷漠的看客,与文中主人公作对比,他们虽身体健康,生活稳定,却精神残缺,多了几分冷漠,少了许多关爱,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残缺的,不完美的。②从主题上看,作者借此呼吁人们要怀有善良之心,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社会更加和谐。
25、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