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一单元第9课时 《企鹅寄冰》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一单元第9课时 《企鹅寄冰》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11: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课题:企鹅寄冰
内容分析: 课文内容: 《企鹅寄冰》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想象力的童话故事。讲述了生活在南极的企鹅给生活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作为礼物,结果冰在邮寄途中融化成水,狮子收到后很生气,又把水寄回给企鹅,结果水在南极又冻成冰的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戏剧性,充满童趣。 单元主题: “我爱阅读” —— 本单元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阅读的快乐。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初步感受故事中不同地域(南极、非洲)的自然风貌差异,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故事理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冷热),知道这是自然现象。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企鹅和狮子的对话,体会角色的心情变化(企鹅的热心、狮子的疑惑和生气)。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冰遇热会化成水,水遇冷会结成冰”的科学现象。对故事中发生的“误会”产生疑问并进行思考。 审美创造: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幽默感,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欣赏故事中企鹅和狮子形象的可爱之处。通过角色扮演、想象等方式,体验故事的情境,激发表达的愿望。
教具准备:教师:课件(包含南极、非洲风光图片、企鹅狮子图片、课文朗读音频/视频片段)、实物冰块、温水、小盆、信封道具(可自制)、生字词卡片。
教学重点:感受阅读的乐趣: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沉浸故事,体验情节的趣味和幽默,享受阅读过程。有感情地朗读,特别是角色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冰遇热融化、水遇冷结冰”的自然现象及其在故事中造成的“误会”。 (需借助直观手段)体会狮子前后心情的变化(期待-生气-疑惑)。
活动流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本单元的情境小主题活动“小小探秘家,发现自然趣!”各位小探秘员们还记得我们的大任务是什么吗?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制作成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 《大自然探秘趣发现》。 小任务一:深入探秘营,解锁语言宝藏。 小小探秘家们,欢迎继续我们的“大自然探秘营”之旅!同学们,企鹅住在冰天雪地的南极,狮子住在烈日炎炎的非洲,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特别好玩的故事——《企鹅寄冰》。”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初识课题,引发好奇
1.激发兴趣:“企鹅寄冰?冰怎么寄呢?寄给谁呢?会发生什么事呢?”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营造阅读期待。 2.读一读:自由读读故事《企鹅寄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老师、家人请教。 主动思考、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产生期待: 带着“冰怎么寄?”“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等疑问,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和好奇心。
第二节:精读品悟,感受乐趣
动物头饰互动:读企鹅部分: 教师指名读企鹅寄冰的段落(如:“企鹅挑了一块方方的冰…”)。 教师提问:“企鹅为什么要给狮子寄冰?(热心、想分享好东西)它觉得冰怎么样?(珍贵、好东西)想象一下,企鹅在包冰块时心情怎样?(开心、期待)该怎么读?” 引导读出企鹅的热心和期待。 读狮子部分:教师指名读狮子收到“水”的段落(如:“狮子大王收到一个盒子…”)。 教师提问:“狮子打开盒子,看到了什么?(一袋水)他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看出来?(生气极了)他为什么这么生气?(期待珍贵的冰,结果是一袋水,觉得被戏弄了)谁能学学生气的狮子说话?” 指导读出狮子的疑惑、失望和愤怒。 狮子生气句:“我请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来一袋水?” 重读“冰”“水”,皱眉叉腰,读出质问语气 讨论与思考: 企鹅明明寄的是冰,为什么狮子收到的是水呢? 教师提问:这两位动物朋友的家在哪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描述(狮子—非洲/炎热;企鹅—南极/寒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夏天冰棍会化)或观看简单演示(出示一小块冰,放入温水中观察融化过程),直观理解“冰遇热会化成水”。 (此处强调科学现象,化解难点) 感受趣味: “狮子收到水,气坏了,这个结果是不是和企鹅想的完全不一样?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到这里有趣吗?哪里让你觉得好玩?”(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情节的戏剧性和误会带来的幽默感)。 2.聚焦“寄水”与“收冰”,再悟“奇妙”之趣: 读狮子寄水部分: 指名读狮子把水寄回去的段落(如:“他立刻把盒子寄了回去…”)。提问:“狮子是怎么做的?(把水又寄回去了)他可能会对企鹅说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狮子气呼呼的话)指导朗读。 读企鹅收冰部分: 指名读企鹅收到“冰”的段落(如:“过了几天,企鹅收到了退回的盒子…”)。提问:“企鹅打开盒子,看到了什么?(一块方方的冰)他感觉怎么样?(很奇怪)他可能会说什么?”(引导学生读出企鹅的疑惑不解)企鹅困惑句:“这明明是冰嘛,怎么说是水呢?”→ 重读“明明”“怎么”,歪头摊手,读出不解语气“企鹅觉得奇怪,你们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水又变成了冰? 出示课件:再次联系生活(冬天水结冰)理解“水遇冷会结成冰”。 感受趣味与奇妙: “企鹅寄冰变水,狮子寄水变冰,兜了一圈又回来了!这个结果是不是特别奇妙?你们觉得这个结尾有趣吗?”(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巧妙构思和科学现象的奇妙) 朗读企鹅部分时,尝试读出企鹅的热心、期待和开心(语气轻快、上扬)。 朗读狮子部分时,重点体会并尝试表现狮子的疑惑、失望和愤怒(语气加重、语速可能加快、表情配合)。 联系生活经验(冰棍融化)或观察教师演示(冰块在温水融化),恍然大悟,理解“冰遇热化水”的科学现象,明白误会产生的原 因。
第三节:角色体验,深化乐趣
带头饰分角色朗读: 师生合作:老师读旁白,男生读狮子的话(强调生气、疑惑),女生读企鹅的话(强调热心、奇怪)。 小小表演家: 邀请1-2组学生上台,拿着简单的道具(信封),表演故事中最喜欢的片段(如狮子收到水生气的样子,企鹅收到冰奇怪的样子)。鼓励学生加入表情和动作。 积极争取或认真观看上台表演的机会。 表演者: 运用简单的道具(信封),加入表情(如狮子皱眉、企鹅歪头)、动作(如狮子拍“盒子”、企鹅挠头)和语气,生动地再现自己理解的有趣片段。享受表演的过程和观众的反馈(笑声、掌声)。 观众: 专注观看同伴表演,被表演逗乐,通过观看他人表演再次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可能在心里模仿或评价。 课堂氛围达到愉悦、互动的高潮,“阅读很有趣”的感受深入人心。
第四节: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回顾乐趣,总结现象: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读《企鹅寄冰》这个故事,你们觉得哪里最有趣、最好玩?”(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再次回味乐趣)。 课题总结:“这个故事真有趣!它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知识:冰在热的地方会变成(水),水在冷的地方会变成(冰)。企鹅和狮子因为不知道对方那里的天气,闹了个大误会,真有意思!” 解谜小信件(口头创作): 补全句子,帮狮子企鹅解开误会: “狮子大王,您收到水是因为非洲______,所以______!” “企鹅弟弟,你寄的冰变成水是因为南极到非洲的路上______! 激发阅读期待: “像这样有趣的故事书里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多读书,就能遇到更多好玩的故事,懂得更多知识,收获更多快乐!希望同学们都爱上阅读,成为快乐的小书虫!” 回味与分享: 主动举手分享“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是…”,再次回味和确认本节课获得的阅读乐趣体验。 归纳与总结: 跟随教师引导,一起回顾总结故事中的科学小知识(冰水互变)和误会产生的原因。 联系生活: 积极回忆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类似现象(冰棍化水、水结冰),将故事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感受知识的实用性(也是一种乐趣)。
布置趣味作业(可选): 讲一讲: 把《企鹅寄冰》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想一想: 如果你是企鹅或狮子,知道了冰和水变化的秘密后,下次想给对方寄什么礼物才不会闹误会呢?(开放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