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析》五年真题分类集训 专题八 名篇名句默写(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解析》五年真题分类集训 专题八 名篇名句默写(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5 17:40:06

文档简介

专题八名篇名句默写
专题八
名篇名句默写
题组

用时:
哥错记录:
1.(2024·新课标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
部分。
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1)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
4.(2021·新高考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
部分。
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
(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
深远意蕴
过是个“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
”,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2)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的感悟:
”的句意栽种多种树木,受到游客
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达到,“
喜爱
”;而尽了自己的努力
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3)唐代诗人写时事,常常托之于汉代,如“
(3)《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就是借汉喻唐,以古方今。
兮姜姜”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
2.(2023·新高考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
部分
情感的一个传统,如“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
5.(2020·全国卷I)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
部分。
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
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
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
(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
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
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小刚临蔡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
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
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
”;而
古人成句,比如“
北望故都,又“
”,视线常被遮断。
”就很好。
6.(2024·新课标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3.(2022·新高考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部分。
(1)《荀子·劝学》中“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
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
句:“
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
(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
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
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
”,希望
”和“
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可
详解答案
详解答案
专题一
信息类文本阅读
“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外
题组一
部原因”“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
1.B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B项,“落后大国面对先进小国的侵
久战的内部条件”“但是,仪仪看到由
要棕合一初外
部因素和内部
略”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的内容可知,“由劣势到平衡、由
客现条件造成的抗日战争的持久性
平衡到倪势的持久战争过程”只是中日战争经历的,并不一定是
材料
因素,对问题
还远远不是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
所有落后大国面对先进小国的侵略时都要经历的过程
进行完整、深
想…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恩想,是
2.A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选项所袁述的因果关系不成
刻、科学的
建立在对与战争相关的一切外部与内
立,四为对结果的表述本身是错误的。从实际情况看,日本
分析
部复杂因素进行深到分析的基础之上
在“军力”“经济力”这两方面均占优势。根据材料一最后一
的…都有完整的科学分析”
段中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
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
答案:①摒弃“机械论”,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清主要因
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可知,日本的
素和次要因素。②优势和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要用长远
军力和经济力“仅仅掌摇在日本少数人的手中”不是一种事
的、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想问题。③要综合一切外部因素和
实,而是一种假设,“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并不占优势”也只
内部因素,对问题进行完整、深刻、科学的分析
是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
6.【必备知识】因果、并列、转折等逻辑关系知识
3.D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实施持
【关键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定位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
久战的“内部条件”是“把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
族的抗战”,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D项,强调动员

能力,推理判断和识别推理逻辑谬误的能力
百姓参与战争,形成全民族抗战,这属于实施持久战的“内

选项
选项表述
定位获取
理解分析与推理判断
条件”
,A项,说的是战争中敌人可以由强势(优势)方转变
为劣势方。B项,说的是敌人的占地看似甚广,却留下很多空
虚的地方,这是实施抗日游击战的有利条件。C项,强调的是
根据原文可知,应是
中国抗日战争的进步性和正义性,是中国在战争中由劣势转
变为优势的条件之一。A、B、C三项都与广泛发动群众无关
幕麦的大
第三段:地还
“美国人和欧洲人的
不属于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
面积种植,
解释了另一
重视”改变了秘鲁利
4.解析:分析设问和反问的论证效果。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
不仅让玻
个好处。

马城里人对藜麦带有
确设问和反问的一般表达效果。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
利雏亚和
前,秘鲁城里
歧视的看法,而非“藜
答,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增
秋鲁等地
人往往认为
麦的大面积种植”,选
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反问是无疑而问,答案就在问題
农民的生
他们这片区
项错误归因。而且,
中,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令彩更为鲜明:发人深思
C
活水平显
域吃蔡麦的
选项中“当地”指代的
激发读者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糞定激昂
著提高而
人“很上”
内容是“玻利雏亚和
的感情基调等。通读文本后会发现,第二段多处使用了设问
且:改变了
现在,由于美
秘鲁”,原文只说秘鲁
句,第四段多处使用了反问句,然后从设问和反问的一般表
达效果出发,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当地人对
国人和欧洲
城里人认为高原区域
答案:①连续的设问和反问,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幕麦带有
人的重视,食
吃藜麦的人很土,而
②第二段中的设问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强调了回



用幕麦被视
没有说明玻利雏亚人
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③第四段用多个反问句,
看法。
作一种时尚
对食用藜麦是否存有
在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表达更为强烈的肯定态度,使论证
歧视。
有力。(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5.解析:结合文本内容谈启示
信息
答案:C
区战
原文内容
启示
7.【关键能力】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定住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
“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
揭弃“机械论”。
能力,推理判断和识别逻辑谬误的能力。
题中的杭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
客观、全面地看
理解分析与
材料
问题的意见”
待问题
选项
逃项表述
定位莪取
推理判断
一第
“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
四段
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
分清主要因素
从蔡麦事件
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和次要因素
第四段:乍
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可以发现,
看,这一关于食
原文第四段中是
组片而的事
物热潮、全球贸
说“这些受到错
“如采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
实编织在
易和消费者忧
误解读的真相可
多数…那末,日本…还能算是优
起引发了
虑的事件讲述
能会对当地的人
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未,掌握比较
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
0
场良心危机,
了流言被弼穿
们造成真正的伤
而这场良心
的过程。不过,
害”。选项表述
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
优势和劣势是
危机对玻利
这些受到错误
为“造成了真正
材料
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
可以相互转变
解读的真相可
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
的,要用长远
雏亚和秘鲁
的伤害”,把推测
一第
故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后的刷
的、变化的眼
当地的居民
能会对当地的
说成了既成事
四段
药,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
光看问题、想
造成了真正
人们造成真正
实,混淆了时态。
的变化。在这种情沉下,难道中国也
问题
的伤害。
的伤害。
不能变成优势吗?…那末,优势不
更在我们一方面吗?…经过长期
答案:D
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
8.【必备知识】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确定地发生变化吗?”
【关键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观点的能力,
分析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
11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