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制作人物名片,简述老子、孔子的生平,结合史料准确说出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及主张,提升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2.通过研读图片和史料,归纳战国时期思想繁荣的原因,认识到这一时期思想繁荣和生产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结合教材梳理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张;通过比较主要学派的思想,提高历史思辨能力。(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3.通过研读材料,概述“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顺应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树立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说出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及主张,提升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结合教材梳理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张;通过比较主要学派的思想,提高历史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一篇章 仰春秋思想之先驱
任务一:自主阅读课本内容,结合资料包,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要求:限时5分钟,标划关键词,同时注明提示词。)
老子组
1.阅读课本P39正文,自主完成老子名片设计。
【资料包】
材料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解读: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为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应自然而成。)
材料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材料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道德经》
(解读: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材料四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道德经》
(解读: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百姓自然会走上正道;我若无事,百姓自然富足;我无欲望,百姓自然就变得淳朴。)
2.根据老子资料包,小组分析讨论说出其思想主张。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
老子的主张是:
老子的政治主张是:
自评(每问1分) 太棒了(10—8分) 做得不错(7—5分) 再努力(5分以下)
孔子组
1.阅读课本P40-41正文,自主完成孔子名片设计。
【资料包】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问仁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仁,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节选
材料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解读:“用道德治理国家,如同北极星一样,处在它的位置上,群星就能围绕着它旋转。”“用政令来诱导,用刑罚来整顿,人民只是暂时免于犯罪,却没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用礼仪来规范,人民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于正道。”)
材料三
(1)(2)
(3)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
(解读: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有两个人胆量,所以我抑制他)
2.根据孔子资料包,小组分析讨论说出其思想主张。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孔子在教育上的主张:
自评(每空1分) 太棒了(10—8分) 做得不错(7—5分) 再努力(5分以下)
任务二:通过观看视频,指出视频中的人物。
第二篇章 观诸子百家之交锋
任务三:识读图片并结合根据教材P41,概述思想繁荣出现的原因。
政治:
经济:
文化:
任务四:阅读教材P41-42,填充表格内容。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第三篇章 析百家争鸣之影响
任务五: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所学,概述“百家争鸣”的影响。
材料一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影响:1.
2.
任务六:诸子百家的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借鉴?请连线完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法治国 儒家
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有教无类 墨家
3.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提倡节俭 道家
4.光盘行动 人与自然
5.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法家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民贵君轻
自评(每个1分) 太棒了(10—8分) 做得不错(7—5分) 再努力(5分以下)
【检测与作业】
1.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仁”这一学说的是( )
A.老子 B. 孔子 C.孟子 D.庄子
2.春秋时期,不同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老子提出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有教无类 D.民贵君轻
3. 《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4.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仁政
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5.(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解决社会问题 B.推崇西周制度 C.顺应自然法则 D.树立君主权威
评价标准 自评得分
能正确回答问题(10分)(每题2分)
拓展作业:
穿越时空,梦回东周。
百家争鸣,是思想的盛宴,是智慧的碰撞,有儒家仁爱的呼唤,有道家无为的沉吟,有法家法治的高呼,有墨家兼爱的呐喊。下节课我们将举办一个文化名流评选大会,请为你所支持的学派代表写一封推荐信。
指标 等级及具体描述 自评
A B C
内容 1.准确对应思想家及其主张。2.推荐理由充分,逻辑严密,能充分结合所学。3.表述清晰流畅。 1.基本能对应思想家及其主张。2.推荐理由较充分,逻辑较清晰。3.表述较明确。 1.思想家及其主张的对应关系有误。2.推荐理由不充分,逻辑混乱。3.表述模糊。
设计 格式规范,书写美观工整。 格式较为规范,字迹清晰。 格式较混乱,书写较潦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