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陈嘉庚办学
1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做到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
2.能结合课前预习和本组同学一起体会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和行为的句子。
3.能从陈嘉庚的语言、心理和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2学情分析
我们四(1)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2人。其中许华升、罗缘、黄宇航、由于我是从上个学期开始才接的班级,刚开始对学生的学情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渐渐地我发现,王祖梁、黎金华、岑高飞、祝贵全这几名学生的基础非常差,平时的作业基本不会做,拼音不会;但黄宇航、潘春莹、罗缘、谭再兴、张堰鑫这几名学生不仅基础扎实而却非常聪明,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通过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看出,我们这个班的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但是我相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所以,无论学生的基础有多差,我相信,有我和学生的努力,他们语文知识一定有所提高。
《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是四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我主要让学生分“独学—对学—群学—组内预展—展示”五步学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了解陈嘉庚的内心世界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展示,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陈嘉庚为什么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体会他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我在学生”群学和展示“过程中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真正让学生了解陈嘉庚办学的原因及他为振兴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常常在什么地方学习呢?(预设生:学校、家里、教室)那你知道咱们中国都有哪些大学呢?(预设生)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那位同学的课外知识最丰富。(课件出示大学图片,生抢答)引入厦门大学。
2.(课件出示课题)全班齐读。师:想知道陈嘉庚是谁吗?(生答)课件出示陈嘉庚生平。师生共读课文。
活动2【讲授】二、明确学习目标,组内群学、预展。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师:到底作者是怎样描写陈嘉庚的爱国情怀呢?咱们就一起结合课前预习独立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独学5分钟)
2.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之后进行对学,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群学。(对学、群学5分钟)
3.师:看了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感到很欣慰,大家的课前预习做得很到位。(学生根据的群学情况自主选择展示的任务)接下来有请ΧΧΧ小组为大家进行展示。
活动3【讲授】三、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案第1小题:我能快速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能找出陈嘉庚生意兴隆靠的是什么?他的家乡在哪儿?
(1)生展示。其它同学质疑补充。
预设生:
质疑1: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质疑2:陈嘉庚读的书多吗?(不多,如果多的话他就不会17岁就下南洋做生意了。)
质疑3:陈嘉庚的童年过得怎样?(我觉得他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因为他小小年纪就要外出做生意了。)
(2)师补充:正是因为少年时代的陈嘉庚靠着自己的辛勤和诚信获得了成功,所以才有了他之后一系列无私奉献的壮举,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两个自然段呢?(崇敬)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案中的第2题:认真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想的,(心理)怎么说的,(语言)又是怎么做的?(行为)(在课本上画相关词、句并做好批注)
预设生展示陈嘉庚办学的原因:因为镇里因为穷,孩子们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
师穿插1:故乡是陈嘉庚成长的摇篮,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对于他来说是那么的亲切。然而因为穷家乡办不起学校,没有学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生:孩子)
师穿插2:(课件出示民国年间集美的相关图片)师旁白:那是一个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土地贫瘠,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为了活下去,只能够背井离乡。见此情景,陈嘉庚的心理(生:很着急,课件出示)他想——(课件出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师引导学生理解:“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①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②如果给这个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你会怎么做?
③这个反问句写出了什么?(陈嘉庚的着急)
④指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根据学生的朗读板书:心系家乡为孩子)
预设生展示陈嘉庚在办学过程中语言和行为描写:
①(课件出示)“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引导学生知道“积蓄”的意思。师:这些钱是陈嘉庚的(血汗钱,课件出示)这些钱是他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到底有多辛苦?(引导学生看课件出示陈嘉庚下南洋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很辛苦,很不容易)
②(课件出示句子)钱花掉了可以再挣,孩子们读书的时间耽误了,科就再也不不回来了!理解“耽误”的意思,并用耽误说一句完整的话。
③师:对!读书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板书:节衣缩食办学校)
④师:学校建起来了,陈嘉庚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⑤师:当陈嘉庚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后,你觉得他会对自己的他太太说些什么?(生答)看着、听着、想着,陈嘉庚的心理感到——(生:很高兴、很欣慰、很满足)针对学生回答板书:聆听书声心欢喜。
3.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案中的第3题: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陈嘉庚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
生补充1:我觉得陈嘉庚是一个爱孩子的人,因为他把自己全部的钱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生补充2:我觉得陈嘉庚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因为他有那么多的钱却不让自己享福,而是想到了家乡的教育。
生补充3:我觉得陈嘉庚是一个爱过的人,因为孩子们有书读的话祖国的未来就有希望,我们的祖国也就更加富强。
师穿插:
①为了家乡的教育,陈嘉庚无私奉献,所以作者崇敬的说陈嘉庚是我国(课件: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全班齐读)
②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执着的信念,陈嘉庚几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吃苦受累,一如既往的支援家乡的学校,因为他常常对人们说(课件出示: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全班齐读。生板书:爱国之情。
活动4【讲授】四、总结课文,拓展。
1.(课件出示爱国人士图片)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2.我们现在还小,不能像陈嘉庚一样出巨资支援家乡的学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呢?(生答好好学习之类)
3.总结:对!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关键要看行动,只要你好好学习,做好学生该做的事,你也可以很爱国。
活动5【讲授】五、板书设计
14.陈嘉庚办学
爱国之情
心系家乡为孩子
节衣缩食办学校
聆听书声心欢喜
课件25张PPT。 数学家陈景润、爱国人士鲁迅、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育学家易中天、歌星孙楠等都毕业于厦门大学。14.陈嘉庚办学学习目标1.我朗读本课,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我能结合课前预习和本组同学一起体会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和行为的句子。
3.我能从陈嘉庚的语言、心理和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着 急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血汗钱 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无私奉献 钱花掉了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鲁 迅华罗庚钱学森梁启超茅以升文天祥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学习目标1.我朗读本课,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我能结合课前预习和本组同学一起体会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和行为的句子。
3.我能从陈嘉庚的语言、心理和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