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统考八年级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统考八年级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6 12:21:49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海曙区期末调研八年级
语文试题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14个小题。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
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温馨提示:全卷含书写分3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一、“认识民俗”主题活动(12分)
【在文人笔触中领略民俗】
鲁迅的笔下,平桥村月色朦胧,少年们撺掇①着去看社戏;贺敬之重回延安,窑②洞里白!
窗纸映着红窗花,一盅米酒藏着乡亲们千万句话;刘成章描绘的安塞腰鼓,散点骤响,气势磅b6③
令人叹为观止;吴伯箫忆起那静穆的庭院灯笼,情思悠悠,满是对往昔的思m④
【在古诗文中体会民俗】
类别
古诗文名句
婚恋习俗:奏乐
窈窕淑女,(1)
。(《关雎》)
着装习俗:佩玉
(2)
悠悠我思。(《子衿》)
献诗求仕
坐观垂钓者,(3)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赠诗送别
挥手自兹去,(4)
▲一。(李白《送友人》)
文化
习俗
以诗遣怀
拣尽寒枝不肯栖,(5)▲。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托物言志
(6)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结语】
民俗如同悠扬古调,传唱着岁月沉淀的动人故事:
民俗犹如璀璨星辰,点缀着民族文化的浩瀚夜空。
1.请按要求完成①一一④。(4分)
(1)为加点字标上正确的读音。①撺掇▲一(A.duoB.duo)
②窑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③气势磅b6▲
④思m心
2.请在(1)一(6)空格处填写相应句子。(6分)
3.请在【结语】部分仿写一个句子,使之完整,并构成排比。(2分)
二、“阅读山水”主题活动(16分)
贡嘎山记
阿来
①翻越折多山时,风裹挟着细细的雪霰。这是我们这天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然后,我们下到了深谷。
那些深谷中,青稞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了。阳光出来时,有成群的红嘴鸦和野鸽在留着金黄麦莲的地里起
海曙区八年级期末语文试题6-1
起落落。就这样,我们穿过一个又一个房屋间耸立着巨大核桃树的村庄。山坡上,成林的白桦树一片金黄,
而那些树形优美的杨树纷披着黄叶站立在公路与河岸之间。那是一个个讲藏语木雅方言的村庄。贡嘎山就
为这些操木雅方言的村庄所环绕,因此这座雪山的全名叫作木雅贡嘎。我们从贡嘎雪山的东面进入,现在
我们来到它的西面,翻过折多山后,被河流引领的道路又转而向南。这条线路的一半曾经走过。继续往南
的一段,我也是第一次来到。在一户熟悉的农家午饭。不是我熟悉,而是“山水”们的朋友们熟悉这户人
家。饭后,他们交谈,我拿着相机拍村边清澈的小河,拍路边盛开的黄花亚菊,拍村子对面漫坡的白桦林。
那片白桦林间,还站立着许多枯死的云杉与冷杉。我猜,多年前,这片森林曾经猛烈燃烧。问村里人,说
那场大火是二十多年前了。但现在,茂密的白桦从河边一直蔓延到山粱上,一派金黄,仿佛一曲交响乐中
最绚烂的华彩。这片白桦林也说明,大自然其实具有非常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真正可怕的是人类一而再再
而三的干扰与破坏。如果人类关注方法不对,大自然宁肯我们将其遗忘。
②…
③午饭后,我们开始攀爬第二座雪山一子梅垭。
④谷地里阳光灿烂。高山草句一派金黄。其间片片蔓延的灌丛叶子都变红了。那是以多刺的小檗和
鲜卑花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海拔上升。·浓雾与冷空气开始从雪峰顶上一泻而下。公路进入小叶杜鹃密布的
地带时,四周就只有积雪与浓重的雾气了。我们打算翻越的山口海拔高度四千五百米。计划中,我们将从
那里下降到山的那一边。山那边的峡谷里有一个叫子梅的村子,十户人家六十多口人,占地却有一千多平
方公里。这些年,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背包客去到那里,经历,穿越,自然,也扰动了那里亘古的宁静。
如果植物面对人类还雍容地保持着平静,但野生动物却是容易被扰动的。“山水”在那里设有一个观察,点,
同行的一个小伙子,就在那个村子里待了一年时间,观察被扰动的动物与那个村庄,帮助村民学会如何接
纳那些造访者,如何收拾他们带进来后并不打算带走的东西一垃圾。用“山水”的专业表述,叫作“创
新社区保护地可持续保护管理模式”。知道我们一行将去造访,子梅村的村长翻过雪山,到这边的乡政府
来等待。当我们到达海拔四千五百米的子梅垭口时,雪停了。雾气渐渐散开。这时,隔着一条宽阔的峡谷,
贡嘎山又冲出雾气矗立在我们面前。这是我第一次,从这个方向打量这座伟大的雪山,木雅贡嘎。很快,
雾气再次席卷而来,雪山,和周围的一切再次隐入云雾。
⑤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不是所有车都能下到山下,又重新返回山上。最后,只有一个小组去
到山下,去检查他们这个项目点的运行情况。我们大多数人回头。穿过刚刚经过的峡谷,我们又来到了下
午的阳光下,然后从另一座雪山脚下开始新的攀爬。
⑥这是一天里开始攀爬的第三座雪山一鸡丑山。不喜欢这个名字。问同行的当地人,曾在“山水”
工作过的尼玛,这名字是什么意思。回答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是说,藏语里的意思。因为只从字面看,
汉语里的名字已经自然显现。是的,我喜欢这座山,但不喜欢这不美好的名字。这座山真是漂亮。杉树林
沉郁,桦树林明亮。然后,在夕阳的光瀑中,森林消失,草句和灌丛出现。然后,阳光消失,雾气再次四
合而来。风嘶吼,雪飞舞。我们上升,到达某一个高点,然后,疾速下降,奔向另一道峡谷。另一个故事。
(选自《西高地行记》,有删改)
【注释】[1]2007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一个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成立。
【理清游思】
4.请根据全文,补充完整下面思维导图的内容。(4分)
见闻
(1)J
高山的独特植物群落,每年
杉树林桦树林各具特
吸引着数以千计的背包客。
色,夕阳下景色变幻。
””1”1■”1F”■1■■■■■■
----
游览
翻越折多山
(2)
攀爬鸡丑山
感想
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强,
(3)
(4)
类不当干扰破坏更可怕。
海曙区八年级期末语文试题6-22024年海曙区八下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书写(3分)
一类(3—2.5分) 二类(1.5—2分) 三类(1~0分)
书写端正、美观,卷面整洁。规范涂改仍保持整洁,亦可。 书写较端正、清楚,卷面较整洁。 书写潦草,涂改过多过乱,卷面不整洁。
“认识民俗”主题活动(12分)
1.(4分)①A ②yáo ③礴 ④慕
2.(6分)(1)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2)青青子佩 (3)徒有羡鱼情
(4)萧萧班马鸣 (5)寂寞沙洲冷 (6)零落成泥碾作尘
(每空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3.(2分)示例:民俗如绚丽织锦,勾勒着风土人情的斑斓画卷(运用比喻,句式相似,喻体与民俗特点相符即可);民俗如绵绵不绝的文化基因,流淌在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里。
二、“阅读山水”主题活动(16分)
4.(4分)(1)风景壮美、色彩丰富,漫坡的白桦林,也有枯死的云杉与冷杉(折多山相关景物即可)
(2)到达子梅垭。
(3)人类活动扰动了村庄的宁静,给村民带来挑战。
人类活动不应扰动自然的宁静,要进行可持续的保护。
(4) 喜欢这座山的风景,优美独特,但不喜欢名字。(意思接近即可)
人是自然的过客
5.(6分)语言赏析点+景物的特点
动静
(1)静物与动物相映成趣,色彩明丽,群体庞大,“起起落落” 又赋予红嘴鸦和野鸽灵动活泼之感,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画面。(写到2点就给满分,共3 分)
(2)“冲”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出贡嘎山突破雾气遮挡,突然出现在眼前的震撼,“矗立” 突出贡嘎山巍峨、壮美的姿态。(突出山体的高大伟岸壮美即可,共3 分)
6.(6分)①内容选取:以行走在西部地域的广阔天地为主,记录风土人情、人文历史;
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既自然魅力又记录风土人情、人文历史。
②思想深度:以敬畏之心,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意近即可)
每角度3分,特色1分,材料分析2分。
【示例】①内容选取:阿来善于观察自然之景,同时也会描摹人文风情,例如《一滴水经过丽江》中,既有对 玉龙雪山 等景的描写,也有对 丽江古城 四方街的刻画;本文既描写了山景,也造访了村落。②思想深度:阿来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例如在《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丽江城依山而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中人对自然的破坏和影响等。
三、“探讨人才问题”主题活动。(17分)
7.(4分)租借,租赁;(租;雇 / 给人做雇工) 同“悦”,愉悦; C; 丢失
8.(3分)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
9.(4分)(1)(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中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2分)
(2)桓公听到歌声后,牵起仆从的手说:“真奇怪!那个唱歌的不是个平常人。”(2分)(意近即可)
桓公听到歌声,拉着他仆人的手说:“奇怪啊!那个唱歌的人不是个普通人。
多不同啊!
10.(6分)(1)甲文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丙诗则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强烈愿望。(2分)
甲文表达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懑,(这一点也对)
(2)主动展现才华(积极争取机会等,2分)
(3)示例:开放包容(广纳贤才、人尽其才、不拘一格等,相近即可)(2分)
翻译: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替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来到齐国,晚上露宿在城门外。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了城门,让路上的货车避开。当时火把很明亮,跟随的人很多。宁戚在车下喂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伤,就拍击着牛角大声唱起商调的歌来。桓公听到歌声后,牵起自己的车夫的手说:“真奇怪!那个唱歌的不是个平常人。”就命令副车载着他。桓公回城后,到了朝廷里,跟随的人员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桓公说“赐给他衣服帽子,我要接见他。”宁戚觐见齐桓公,告诉桓公如何治理国家的话。第二天又觐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很高兴,准备任用他。群臣劝谏他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说:“不能这样。去询问他的情况,是担心他有小毛病。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这是这个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况且人本来就难以十全十美,姑且(应该)重用他的长处。”于是举荐任用他,并且授予他官职。这就是得当的举荐啊,桓公掌握住这个原则了,所以才得以称霸。
四、“青春·成长”主题活动(22分)
11.(1)(3分)示例:亲切(友好、平和、深情)的语气(1分)。因为开头要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吸引听众,引起共鸣(2分,意近即可)。
(4分) B A
(3)(6分)示例一:这场赛跑,还是砥砺前行的“耐力赛”。黄文秀用行动诠释青春需攻坚克难的真谛。她驻村一年驱车两万五千公里,从克服方言障碍到培养致富带头人,从暴雨中抢修塌方路段到坚守扶贫岗位直至牺牲。她在日记中写道 “以为自己无法坚持,但真的走到了今天”,这正是青春耐力赛中,用执着与坚守跑出的生命华章。
示例二:这场赛跑,还是传承使命的 “接力赛”。从老一辈航天人的艰苦开拓,到王亚平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寄语青少年 “接力奋进”,航天精神在代际间传承。这份接力,让青春少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梦想,用使命传承跑出时代的精彩。
示例三:这场赛跑,还是突破极限的 “障碍赛”。国际权威的质疑、实验遭遇的失败,面对 “稻谷减产、稻草增产” 的嘲讽,袁隆平的科研之路布满障碍。他如 “追着太阳的候鸟” 辗转多地研究,在稻田里检查几十万株稻穗,终获 “野败” 实现突破,在这场障碍赛中,他用坚持跨越重重关卡。
示例四:这场赛跑,还是薪火相传的 “接力赛”。袁隆平接棒 “养活中国” 的使命,从 “学农初心” 到 “禾下乘凉梦”;黄文秀接过老区振兴的接力棒,将北师大的学识播撒百坭村;王亚平在太空向少年传递接力火炬,让 “航天精神” 从空间站飞向校园。三代人的青春轨迹证明:奋斗从不是单枪匹马,而是代际间的使命传递。
(内涵3分,提炼素材3分,语言表达不紧扣内涵,酌扣,共6分。)
(4)(3分)示例一:动作:右臂前伸,五指并拢成冲刺手势。理由:手势如奔跑指引,呼应 “奔向远方”,强化奋斗主题。
示例二:动作:双臂向上扬起,呈 “V” 字手势。理由:手势象征胜利,契合 “奋力奔向远方” 的号召,简洁有力。(动作设计说明清晰1分,理由合理2分,共3分)
12.(3分)答案示例: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在朱赫来引导下投身革命,历经战场负伤、铁路建设、瘫痪失明等磨难,最终以文学创作完成从少年到无产阶级战士的蜕变,诠释了奋斗奉献的青春价值。
B.《苏菲的世界》的苏菲:苏菲通过神秘信件开启哲学探索,在艾伯特引导下突破认知局限,完成从懵懂少女到具有深刻哲学思维的青少年的精神蜕变,展现求知与成长的力量。
C.《平凡的世界》的孙少安:孙少安为家庭放弃学业,通过生产队劳动、办砖厂等经历,在逆境中成长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青年企业家,彰显责任与奋斗的人生意义。
D.《名人传》的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在教皇压迫、疾病亲人离世等苦难中坚持艺术追求,从技艺青年蜕变为表达人性深度的大师,体现困境坚守与自我超越的青春主题。
(结合名著内容阐述2分,体现青春成长关联1分 )
13.(3分)示例:
A:《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字典。许慎对每个字的考据强调“寻根”,启示我们在学习中不满足于表面认知,要探究事物的本质与起源。
B:《诗经》收录古代诗歌,内容涵盖生活、情感与社会,语言凝练且富有哲理。阅读该经典,提醒我们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生活的诗意,热爱自然与生活。
C:《战国策》记载战国谋士纵横谋略与辩论故事,展现苏秦、张仪等人物的雄辩智慧与应变能力。阅读该经典,教会我们面对问题要灵活应变,同时要保持危机意识。
D.合理即可。(内容2分,启发1分,共3分 )
五、班级举行写作交流活动,请你参与。(50分)
14.作文评分标准
类 别 分 值 细 则
一类卷 45~50 分 任务一:切合题意;思考充分,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文体特征鲜明,以叙事为主线;选材精当,内容充实;中心突出,中心突出,细节描写生动,叙事逻辑清晰;语言流畅优美,标点正确。
任务二:主题新颖,立意深远,想象丰富且具思想性;情节精巧,冲突合理,有完整的起承转合;人物鲜明,性格突出,对话与心理描写生动;语言具画面感,衔接自然,逻辑严密,有文学感染力。
二类卷 38~44分 任务一: 符合题意,立意明确,情感真实,有个人体验;文体特征明显,选材合理,内容具体充实;结构完整,中心明确,叙事条理清晰;语言通顺,表达准确,标点正确,偶有语病但不影响理解。
任务二:符合题意,故事主题明确,有一定想象力;情节完整,冲突设置基本合理,故事框架清晰;人物形象基本鲜明,有简单的性格刻画;语言通顺,叙事连贯,情节逻辑基本合理,有一定故事性。
三类卷 30~37 分 任务一:基本符合题意,情感真实,有叙事内容;文体特征较明显,有一定选材和内容;结构基本完整,中心基本明确,叙事有一定条理;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较少,偶有表达不畅。
任务二:基本符合题意,故事主题基本明确;情节结构基本完整,有简单的故事脉络;人物形象模糊,性格特征不突出; 语言基本通顺,叙事逻辑无明显错误,但故事性较弱。
四类卷 29分及以下 任务一:不符合题意,情感虚假,内容空洞;文体特征模糊,叙事混乱,无明确中心;结构不完整,逻辑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
任务二:不符合题意,故事主题不明,内容荒诞离奇;情节残缺不全,无合理冲突或结局,叙事逻辑混乱;人物形象缺失,无基本性格刻画;语言表达不通顺,无法完整讲述故事。
备注:1.题目漏写扣2分;2.错别字三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3.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