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5 22: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七年级阶段性训练
D.“忆谐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历史试卷
8。如下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20小题,20分)
宋代来或在《碎斜可谈》中记反:“丹师(船队)
1.“时间的车轮又轧出了同样的辙狼,这个朝代与秦朝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一样
议地理,夜则见是。昼刷观日,阴海则见稻南针。”
的气吞万里如虎;一样的千古江山、尽归一姓;一样的雄才伟略、创捌颇多;一样的残
暴、好大喜功;一样的二世而亡。”这个朝代是
材料
材料
A.汉朝
B.隋朝
A,出口货物的种类
C,唐朝
D,宋朝
B.对外贸易的路线
2.
“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户部势言:中国人自塞外
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
D.出口货物的多少
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男女一百二十余万人。”与此相符的是
9.《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花盛世
A.同一作者的作品
B.编写体例不同

3,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第一条就指出要“劝农桑,薄赋徭”。她掌权后颁
C,同一时代的作品
D.记找内容相同
行《臣轨》,指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导”。这表明武则
10.右下图是博物馆展出的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货币。通过货币的款式和内

容,我们可以获得的史料信息是
A,契丹党项女真族高超的工艺水平

A.打击敌对官你
B.重视发展生产
C.大力发展科举
D,巩固开拓边
B.当时北方商路畅通边界贸易频繁
4.某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列表如下,此表说明当时
C,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岁币议和关系
D,少数民族与汉族经济文化的联系
见丹货而
西夏货币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金钢货币

曲较梨、简年
青瓷、唐三彩
国际大都会长安
11.宋朝因其短暂的太平盛世,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都浸入宴乐的风气中,婉
A,融洽的民族关系
B,多彩的文学艺术
约词形成;而宋朝边患与内弊又使宋人积极关注时事,有着忧患意识,豪放词也应运而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繁荣的社会经济
生。由此可知影响词风的主要因素是
5.季获林认为,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从未枯竭的原因之一在于有新水注入,最大
A.文化政策
B.科举考试
C.商品经济D.社会环境

的有两次。其中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且“从印度来的水”注入中华文明的顶缘时期是
12.“用胶泥刻字,薄如饯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
唐代。下列史实可以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蜡和纸灰之类界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A.张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场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这里介绍的是
C.遣唐使来华
D,鉴真东渡
A.活字印刷术的工序
B。活字印刷术的原料

6.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锢内作有
C,活字印刷术的缺点
D.活字印别术的意义
规律的摆动。李华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如右示意图。钟摆在
13.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
10世纪中后期向右摆动的原因是
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
A,唐朝在地方增设节度使
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
B,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到了极大的发展。”材料中作者讨论的是中国古代的
C.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武将
文官
A.文学成就B.军事力量C.科学技术D.政治制度
D.朱元璋设立五军都督府
14,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
7.国学大师陈寅格曾说“诗中有人,有景,有时,有事”,“诗史互证”、以诗
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立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宜政院直接统轺,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
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中可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
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A.
“暖风照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专制主义达到顶蜂
B.“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苏颂《契丹帐》)
C.边骚地区实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