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5 21:4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全面依法治国 B. 民族区域自治
C. 坚持民族平等 D. 加强民族团结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建立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20个民族自治县(旗)。将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确定下来的是(  )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下列对材料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社会制度
C.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D.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当地民族管理内部事务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宁夏回族自治区 D. 西藏自治区
5. 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 经济建设 B. 文化传承
C. 科技发展 D. 文旅开发
6. 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澳门,发生变化的主要是(  )
A. 社会制度
B. 主权归属
C. 经济制度
D. 社会生活
7.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 两岸关系的发展
D.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8. 下图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 中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统一
B. 全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9.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这说明(  )
A. “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 “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 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10、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 人民的殷切期盼
D.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1.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末(么)台湾的社会制度问题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毛泽东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B. 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 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和平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既定方针
12.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 促成了“一国两制” B. 消除了两岸隔阂
C. 发展了“九二共识” D. 彰显了民族亲情
13.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从未分裂。这表明(  )
A. 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局面已被打破
B. 台湾回归是洗雪国耻的一件大事
C. 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D. 两岸关系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4. 下表内容充分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2009年 台湾吴伯雄访问大陆,希望两岸炮口相向、兵戎相见永不再现
2014年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抵达台湾开展访问
2015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016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在北京会面
2009年 台湾吴伯雄访问大陆,希望两岸炮口相向、兵戎相见永不再现
2014年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抵达台湾开展访问
2015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016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在北京会面
A. 1990年以来,两岸关系才开始松动,民间交往的坚冰已打破
B. 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都要失败
C.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台湾
15. 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出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 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 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16. 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
A. 多边外交的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一国两制的原则 D. 一个中国的原则
17. 右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 “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 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D.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1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外交发展
C. 对外开放 D. 祖国统一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19.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民族区域自治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政治协商制度
20.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达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21. 它构筑了现代中国既大又强的国家结构特征,不但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是我国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制度的遗产,在理论上至少具备“大一统”“民族自决”和“地方自治”三个源流。它是(  )
A.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22.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 前者适用“一国两制”,后者不适用
C. 前者自治权较小,后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 前者是国际问题,后者是国内问题
23. 邓小平指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如果“一国两制”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这说明香港回归(  )
A. 见证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 实现了祖国统一
C.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示范
D. 洗雪了百年国耻
24. 澳门的回归,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海峡两岸的官方人员接触、协商和谈判,又提供了一个可以使用的场所。这说明澳门的回归(  )
①有利于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海峡两岸的交流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④有利于香港问题的解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5.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这三个地区(  )
A. 都成立了特别行政区
B. 都由中央政府行使主权
C. 都建立了经济特区
D. 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
26、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1)第一次巨变:社会形态的改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使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哪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意味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第二次巨变:政治形态的改变——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第三次巨变:经济形态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的两项举措。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能解决香港问题的原因。
材料二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它标志着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丰富“一国两制”方针 务实推进两岸关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处理两岸关系的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下面是一幅撞墙的漫画。
(2)材料二图片中正在全力撞墙的人代表什么?图片表达了什么寓意?
(3)从性质上看,港、澳、台的情况一样吗?为什么?
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给台湾人民写一句心里话。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别了,“不列颠尼亚”
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摘自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节选)
(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外交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答案
1-5BABAB 6-10BDDCD 11-15BDDCA 16-20DBDAB 21-25BDCBB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西藏。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青藏铁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
27、(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2)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一国两制”方针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港澳的经验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从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28、(1)盼望两岸早日实现统一。 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2)“台独”势力。 《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手段,“台独”注定失败。
(3)不一样。 香港、澳门问题是中国与英国、葡萄牙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
(4)回来吧,祖国母亲欢迎你;两岸兄弟一家亲;等等。
29、(1)香港回归祖国
(2)观点1:国家昌盛,方能洗刷民族耻辱。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泱泱大国日趋没落,不断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百年抗争。中国人从来没有丧失信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种种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是我们能够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澳门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香港澳门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观点2: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论述略)
观点3:弱国无外交。(论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