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5 20: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
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从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来看,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玉器风格的形成,都是在前代的基础
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般商之于新石器时代,西周之于商代,春秋战国之于西周,汉代玉
器则直接受到战国玉器的影响,随着两汉社会生产与生活状况的变化,拓展出属于自己时
代的用玉制度与风格。
这一特征在良渚博物院“宜子孙一汉代玉器集萃”展中得以验证,该展汇聚了9个
省区21家文博机构所藏两汉玉器精品。
从般商晚期到汉初,历经1000多年,汉代的玉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按照以前的用
料传统,多以绿色或黄褐色的玉为主,但到了汉代,羊脂玉料大量出现,这种玉料的获得
与汉朝的统治力密切相关。
西汉中期,张骞通西域成为“西玉东渐”的重要节点。和田在汉代被称“于闻”,于
阗产玉,张赛将此信息带回中原,和田玉自此正式进入中原皇室贵族的视野。随着汉武帝
对匈奴作战大获全胜,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府,丝绸之路通畅,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
输入中原,优质和田玉料逐渐得到皇室的喜爱并成为用玉首选。
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儒家的“贵玉”思想自然得到了广泛传
播。“贵玉”思想在礼仪方面的体现触发了汉代礼仪用玉的高潮。“君子贵玉”,因而“无
故玉不去身”。玉展中“长乐”单元展示了汉代的装饰玉系统。
另一方面,虽然从般商到战国时期,祭祀玉器几乎完全停止,但由于汉代人讲究重殓
厚葬的习俗,葬玉制度却蔚然成风。玉展的“千秋”单元,主要为葬玉,展现了2000多
年前汉代贵族所追求的“不朽”。徐州博物馆藏金缕玉衣最为代表。以玉为衣、以玉为塞、
以玉为敛,祈求身体不腐、七魄留体,以葆灵魂升天、天门成仙,永达千秋万岁。“延年”
单元体现了汉代帝王尊奉黄老之学,在升仙与长生思想观念影响下,生前修方术、食玉屑、
饮甘露、喜辟邪、戴厌胜之器。
良渚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所传达的权力意志,在汉代演变为“符信”观念。汉代的“玺”
(帝、王专用)与“印”(官、私均用)是一种权力和信用的凭证。国家、官吏与贵族在
政治社会生活中皆须以印记为凭证。印有官、私之分,官印的材质与形制依等级不同有明
确规定。
玉为“物精”的观念从先秦时期一直绵延至汉代,除了特定的祭祀和丧葬仪式外,在
现实生活中以玉上镌刻的吉语形式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最为经典的是杨州博物馆所藏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