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高频易错押题提分卷(苏教版)
一、填空题
1.先观察,…,那么( )。
2.如图,李师傅用4个圆铁皮剪下了4个扇形,每个圆的直径都是10厘米。这4个扇形的面积和是( )平方厘米。
3.水果批发店进了3吨苹果,第一天卖出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吨,两天一共卖出( )吨;还剩下( )吨。
4.在下图中,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五(1)班庆祝“六一”儿童节,买来6袋糖,每袋3千克,平均分给8个小组,每组分得( )千克;每组分得( )袋。(填分数)
6.把一个周长是12.56分米的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 )分米,周长是( )分米。
7.下图,三个圆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长方形的长是( )cm,长方形的面积是( )cm2。
8.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小6cm2,则圆的面积是( )cm2。
9.学校武术队有女生24人,男生36人。在武术拳展示活动中,男生和女生分别排队,要使每排的人数相等,每排最多有( )人,这时男生和女生一共有( )排。
1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如图),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 ),宽相当于圆的( );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相比,面积( ),周长( )。(后面两个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张老师把35只铅笔和40本笔记本分别平均分给若干名三好学生,结果铅笔正好分完,练习本还差2本。三好学生最多有( )名。
12.在数轴上面的里填分数,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小数。
13.从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剩下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4.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把这个假分数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15.在一张长7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卡纸上,剪半径1分米的小圆片,最多能剪( )个。
二、判断题
16.两个质数的和不一定是合数。( )
17.8千克苹果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一定分得这些苹果的。( )
18.长方形、圆形和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19.折线统计图,主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不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
20.一个自然数(0除外)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
21.如果一个数是12的倍数,那么它一定是3和6的倍数。( )
22.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
23.任意两个折线统计图都可以合成一个纵向复式折线统计图。( )
24.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质数的2倍。( )
三、选择题
25.妈妈从水果店买回了同样多的苹果和梨,一家人每天吃4个苹果和3个梨。过了几天,苹果刚好吃完,梨还剩8个。已经吃了( )天。
A.4 B.6 C.8 D.10
26.算式“1×3×5×…×99×2”的积是( )。
A.质数 B.奇数 C.偶数 D.无法确定
27.为了能更加清楚地看出卓越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经销处2018~2023年上缴利润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制成( )。
A.单式折线统计图 B.复式折线统计图 C.单式条形统计图 D.复式条形统计图
28.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美数”。下面“完美数”的是( )。
A.16 B.18 C.24 D.28
29.下面的信息资料中,最适合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文具店里各种文具的销售情况 B.盱眙县去年每月降水变化情况
C.五年级各班参加美术社团的人数 D.学校各年级的学生数
30.王婷家的客厅长4.8米,宽3.2米,选用边长( )分米的方砖铺地不需要切割。
A.3 B.6 C.8 D.10
31.小明和小鹏花了同样多的钱购买学习用具,小明花了自己零花钱的,小鹏花了自己零花钱的,小鹏的零花钱是小明的( )。
A. B. C. D.
32.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往一个玻璃容器中滴水(滴水速度相同,如图),四位同学将滴水时间和容器中水面高度变化情况绘制成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3.从5、7、11、13、17、19、23这些质数中任意选三个数相加,和一定是( )。
A.质数 B.合数 C.奇数 D.偶数
34.为提升城市品质和承载能力,方便市民出行,未来几年,大同计划建设4条地铁线路。其中,1号线全长36.5千米,比3号线全长的2倍少14.9千米,3号线长多少千米?正确的解法( )。
①(36.5+14.9)÷2 ②解:设3号线长x千米。2x+14.9=36.5
③(36.5-14.9)÷2 ④解:设3号线长x千米。2x-14.9=36.5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四、计算题
35.直接写出得数。
1-= += += ++=
-= 3+= += +-+=
36.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7.解方程。
35+x=53 0.1x=30 x÷8=160
38.计算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作图题
39.先看图写分数,再通分,并在图中表示通分的结果。
40.画一画、算一算。
(1)图中正方形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
(2)用圆规或直尺在图2的正方形中画出另一个图形并涂上阴影,使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图1的正方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相等。
图2
六、解答题
41.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人数在160~170人之间,其中,周末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占全年级学生的,参加校外才艺训练班的学生占全年级学生的。
(1)周末参加家务劳动的人数多,还是参加校外才艺训练班的人数多?
(2)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有多少人?
42.“馨香”花店用18朵康乃馨和27朵勿忘我做花束,顾客要求每个花束里面的康乃馨朵数相等,勿忘我的朵数也相等,最多能做多少束?每个花束里有多少朵花?
43.华兴镇在实施“生态美居”工程建设中,准备在A-B-C这条路上等距离安装路灯(A、B、C处都要安装)。这条路上最少需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44.有甲、乙、丙三杯酸梅汤,其中酸梅汁和水的质量各不相同。甲杯中有酸梅汁30克,水70克;乙杯中有酸梅汁10克,水30克;丙杯中有酸梅汁40克,水160克。
(1)三杯酸梅汤中酸梅汁的质量各占整杯酸梅汤的几分之几?
(2)哪一杯酸梅汤最酸甜?
45.冷饮柜台有三种数量相同的雪糕,一周销售情况如下:绿豆口味的售出,香草口味的售出,巧克力口味的售出。下次应该多进哪种口味的雪糕?为什么?
46.李大爷家有一口水井,井口直径是8分米。李大爷打算给这口水井加一个圆形盖子,要求盖子的直径比井口直径大8厘米,这个盖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7.李老师买了一些故事书分给阅读小组的同学们,一开始平均每人分8本,还剩14本。李老师又重新调整分配方案,给每人分9本,最后一人只能分得6本,那么阅读组有多少人?李老师共买来多少本书?
48.五、六年级的同学要去爬山,五年级去了96人,六年级去了64人。要把五、六年级的同学分别分成人数相等的小队,并且每队的人数不能超过20人,每队最多有多少人?共可以分成多少队?
49.张伯伯要把下面的木料截成若干块相同的正方形小木板。要使木料没有剩余,所截成的正方形小木板边长最大是多少分米?能截成多少块这样的小木板?
50.强强和军军同时从学校出发,沿同一条路去3千米外的少年宫。强强骑车,军军步行,8分钟后两人相距1200米。已知强强骑车的速度是210米/分,求军军步行的速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
【分析】根据观察可知,当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减时,它们的分母为相邻整数,分子都为1时,可以取它们的分母乘积作为差的分数的分母,分子仍为1;,,据此根据加法结合律计算即可。
【解析】
所以。
2.78.5
【分析】通过观察知道这4个扇形的半径相等,又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所以这4个扇形拼在一起能得到直径是10厘米的圆,根据圆的面积,求出这4个扇形的面积和即可。
【解析】这4个扇形的面积和:
(平方厘米)
所以这4个扇形的面积和是78.5平方厘米。
3.
【分析】第二天卖出的吨数=第一天卖的吨数+多的吨数,两天一共的吨数=第一天的吨数+第二天的吨数。还剩的吨数=总共吨数-两天一共的吨数。
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再根据同分母的加法计算。
整数减分数,先将整数转化为和分数相同分母的分数,即3=,再相减即可。
【解析】(吨)
(吨)
(吨)
则两天一共卖出吨;还剩下吨。
4.25.12 50.24
【分析】由图可知,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半径的3倍,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可用除法计算圆的半径,接着根据圆的周长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厘米)
(厘米)
(平方厘米)
因此,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5.
【分析】6袋糖,每袋3千克,可先算6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得出糖的总千克数,要平均分为8个小组,则用除法计算,用糖的总千克数除以8,得到每组分得的千克数。
问每组分得多少袋,即把6平均分成8份,用除法计算即可得解,结果填分数。
【解析】
(千克)
(袋)
每组分得千克;每组分得袋。
6.2 16.56
【分析】将圆的周长除以2再除以3.14,求出圆的半径。近似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相等,长是圆周长的一半。据此,再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求出近似长方形的周长。
【解析】12.56÷2÷3.14=2(分米)
12.56÷2=6.28(分米)
(6.28+2)×2
=8.28×2
=16.56(分米)
所以,长方形的宽是2分米,周长是16.56分米。
7.5.4 10.8
【分析】从图意可知:长方形的长等于3个圆的直径之和,即0.8×2+1×2+0.9×2=5.4cm,长方形的宽等于以O2为圆心的圆的直径,即1×2=2cm。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5.4×2即可。
【解析】0.8×2+1×2+0.9×2
=1.6+2+1.8
=5.4(cm)
5.4×(1×2)
=5.4×2
=10.8(cm2)
长方形的长是5.4cm,长方形的面积是10.8cm2。
8.28.26
【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长方形面积=长×宽,观察图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小的部分=高×(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据此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圆的直径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根据圆的面积,求出圆的面积。
【解析】直径:6÷(5-4)
=6÷1
=6(厘米)
圆的面积:3.14×(6÷2)2
=3.14×9
=28.26(平方厘米)
所以圆的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
9.12 5
【分析】要使每排的人数相等,则每排最多站的人数为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先求出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再分别用24和36除以这个最大公因数,所得结果即为女生、男生分别站了多少排,最后把女生和男生站的排数相加,据此解答。
【解析】24=2×2×2×3
36=2×2×3×3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
24÷12+36÷12
=2+3
=5(排)
因此每排最多有12人,这时男生和女生一共有5排。
10.一半 半径 不变 变大
【分析】将一个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形状变了,面积不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πr),长方形的两条长之和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因此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数可得: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相比,面积不变,周长变大。
11.7
【分析】用练习本的40本加上差的2本,求出需要练习本多少本;再分别将需要的铅笔支数和需要的练习本的本数分解质因数,然后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相乘,求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即是得奖的三好学生最多有几人。
【解析】40+2=42(本)
35=5×7
42=2×3×7
35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7,所以三好学生最多有7人。
12.;;0.2;1.6
【分析】观察数轴可知,将“1”平均分成5份,直线上面第一空,取了3份,所以用分数表示,第二空取了9份,所以用分数或表示;直线下面第一空取了1份,用分数表示,把分数化小数用分子÷分母,即,第二空取了8份,用分数表示,化成小数,即,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得:
13.28.26 19.74
【分析】在长方形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则圆的直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直径除以2就得到半径,根据圆面积公式:S=πr2,代入数据即可求出圆的面积,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最后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即可求出剩下的面积。
【解析】3.14×(6÷2)2
=3.14×32
=3.14×9
=28.26(平方分米)
6×8-28.26
=48-28.26
=19.74(平方分米)
圆的面积是28.26平方分米,剩下的面积是19.74平方分米。
14. 24
【分析】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最小的合数是4,将4化成分母是8的假分数,求出两个假分数的分子的差,就是需要添上的分数单位的个数。
【解析】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4=、32-8=24(个),把这个假分数再添上24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15.6
【分析】半径是1分米的小圆片,直径是2分米;在一张长是7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里面剪直径2分米的圆,看长方形的长边上能剪几个2分米,宽边能剪几个2分米,然后把长边上剪的个数和宽边上剪的个数相乘即可。
【解析】半径1分米的小圆片的直径是2分米。
长边上最多可以剪:7÷2=3(个)……1(分米)
宽边上最多可以剪:4÷2=2(个)
3×2=6(个)
即:在一张长7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卡纸上,剪半径1分米的小圆片,最多能剪6个。
16.√
【分析】在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别的因数的数为质数,比如3,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所以3是质数;
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还能整除其他自然数的数,即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通过对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解题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
比如质数2和3,它们的和为:
2+3=5
5,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所以5也是质数,
由此可见,两个质数的和不一定是合数。
故答案为:√
17.×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单位“1”被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据此解答。
【解析】8千克苹果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一定分得这些苹果的,题中没有说明“平均分”,所以题目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解析】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
所以,长方形、圆形和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析】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根据因数、倍数的含义和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可得一个数(0除外)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因为一个数(0除外)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所以题中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因为12=3×4=2×6
所以一个数是12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和6的倍数。例如:
24是12的倍数,也是3和6的倍数。
故答案为:√
22.×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更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据此判断。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任意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合成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4.√
【分析】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没有其它因数的数是质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的数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用4除以2即可判断。
【解析】由分析可知:
4÷2=2
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质数的2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5.C
【分析】由题意可知,苹果和梨一样多,一家人每天吃4个苹果和3个梨。过了几天,苹果刚好吃完,梨还剩8个。设已经吃了x天,根据苹果吃掉的总数-吃掉梨的总数=8个,列方程计算即可得解。
【解析】解:设已经吃了x天。
4x-3x=8
解得x=8
已经吃了8天。
故答案为:C
26.C
【分析】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
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没有其它因数的数是质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的数是合数;
由于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可知在乘法算式里,只有要偶数,那么结果一定是偶数,据此即可选择。
【解析】由分析可知:1×3×5×…×99×2里最后乘了2,2是偶数,所以它的积是偶数。
故答案为:C
27.B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看出各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按照题目要求,选择折线统计图,由于是两个经销处,所以要采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为了能更加清楚地看出卓越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经销处2018~2023年上缴利润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B
28.D
【分析】先找出每个选项中数的因数,再根据“完美数”的定义,将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看是否等于它本身即可。
【解析】A.16的因数有:1、2、4、8、16,1+2+4+8=15,不等于它本身;
B.18的因数有:1、2、3、6、9、18,1+2+3+6+9=21,不等于它本身;
C.24的因数有:1、2、3、4、6、8、12、24,1+2+3+4+6+8+12=36,不等于它本身;
D.28的因数有:1、2、4、7、14、28,1+2+4+7+14=28,等于它本身;
故答案为:D
29.B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逐项分析。
【解析】A.文具店里各种文具的销售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B.盱眙县去年每月降水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C.五年级各班参加美术社团的人数,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D.学校各年级的学生数,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故答案为:B
30.C
【分析】先将客厅的长和宽的单位转化成分米,4.8米=48分米,3.2米=32分米,要找到不需要切割的方砖边长,需要求出客厅长和宽的公因数,把48和32的公因数列出来,即可解答。
【解析】4.8米=48分米
3.2米=32分米
48的因数:1、2、3、4、6、8、12、16、24、48。
32的因数:1、2、4、8、16、32。
48和32的公因数:1、2、4、8、16。
A.边长是3分米,3不是48和32的公因数;
B.边长是6分米,6不是48和32的公因数;
C.边长是8分米,8是48和32的公因数;
D.边长是10分米,10不是48和32的公因数。
选用边长8分米的方砖铺地不需要切割。
故答案为:C
31.C
【分析】把购买学习用具的钱数看作1份,小明花了自己零花钱的,小鹏花了自己零花钱的,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小明的零花钱是5份,小鹏的零花钱是4份。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4÷5=,即小鹏的零花钱是小明的,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得:小鹏的零花钱是小明的。
故答案为:C
32.D
【分析】容器的形状下宽上窄,水上升的高度会先慢后快,图像表现为先缓后陡;一段时间后,因为容器最上面一段宽度不变,则水上升的高度很明显,图像表现为很陡。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
A.,由于容器的形状是下宽上窄,所以水的深度上升是先慢后快;表现出的图形为先缓,后陡,本图表现出的图形为先陡,后缓,不符合题意;
B.,由于容器的形状是下宽上窄,所以水的深度上升是先慢后快;表现出的图形为先缓,后陡,本图表现的图形为一直缓,不符合题意;
C.,由于容器的形状是下宽上窄,所以水的深度上升是先慢后快,本图表现的图形为一直陡,不符合题意;
D.,容器的形状下宽上窄,水上升的高度会先慢后快,图像表现为先缓,后陡,符合题意。
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往一个玻璃容器中滴水(滴水速度相同,如图),四位同学将滴水时间和容器中水面高度变化情况绘制成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故答案为:D
33.C
【分析】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解析】A.和不一定是质数,如5+7+23=35,35是合数;
B.和不一定是合数,如5+7+11=23,23是质数;
C.这些质数全是奇数,因为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因此和一定是奇数;
D.根据选项C的分析,和一定不是偶数。
从5、7、11、13、17、19、23这些质数中任意选三个数相加,和一定是奇数。
故答案为:C
34.D
【分析】算术法:1号线全长加上14.9米,刚好是3号线全长的2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列式计算。
列方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比一个数少几就减几,设3号线长x千米,根据3号线全长×2-14.9=1号线全长,列出方程即可。
【解析】算术法:(36.5+14.9)÷2
=51.4÷2
=25.7(千米)
列方程:解:设3号线长x千米。
2x-14.9=36.5
2x-14.9+14.9=36.5+14.9
2x=51.4
2x÷2=51.4÷2
x=25.7
3号线长25.7千米。
正确的解法④①。
故答案为:D
35.;;2;
;;;
【解析】略
36.;2;;
【分析】,从左往右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计算;
,利用加法交换结合律,将分母相同的分数结合到一起,再计算;
,根据减法的性质,将后两个数先加起来再计算;
,从左往右算。
【解析】
37.x=18;;x=300;x=1280
【分析】35+x=53,根据等式的性质1,两边同时-35即可;
,根据等式的性质1,两边同时+即可;
0.1x=30,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0.1即可;
x÷8=160,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8即可。
【解析】35+x=53
解:35+x-35=53-35
x=18
解:
0.1x=30
解:0.1x÷0.1=30÷0.1
x=300
x÷8=160
解:x÷8×8=160×8
x=1280
38.13.76dm2;9.42cm2
【分析】第一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边长为8dm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直径是8dm的圆的面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圆的面积=×半径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第二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半径是2cm的圆的面积减去直径是2cm的圆的面积,根据圆的面积=×半径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第一个:
8×8-3.14×
=64-3.14×42
=64-3.14×16
=64-50.24
=13.76()
第二个:
3.14×-3.14×
=3.14×4-3.14×12
=3.14×4-3.14×1
=12.56-3.14
=9.42()
39.
图见详解;;
【分析】我们要先根据图形写出分数,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然后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解析】从第一个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图形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3份,所以分数是。要通分成分母是8的分数,因为4×2=8,所以分子也要乘2,即3×2=6,通分后是,图中6份涂色即可;
从第二个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图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涂色部分是5份,所以分数是。要通分成分母是12的分数,因为6×2=12,所以分子也要乘2,即5×2=10,通分后是。
40.(1)4.5
(2)见详解
【分析】(1)根据题意,作辅助线如下图:
从图中可知:将斜线部分切割拼到空白处后,涂色部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3cm,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代入数据计算,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再除以2即可求出涂色部分的面积。
(2)在正方形中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的底=高=正方形的边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2。即可与图1的正方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相等。
【解析】(1)3×3÷2=4.5(cm2)
图中正方形涂色部分的面积是4.5 cm2。
(2)3×3÷2=4.5(cm2)
作图如下:
(答案不唯一)
41.(1)家务劳动
(2)165人
【分析】(1)将全年级人数看作单位“1”,比较参加家务劳动和参加校外才艺训练班的对应分率即可。两分数比大小,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2)将全年级人数看作单位“1”,参加家务劳动和参加校外才艺训练班的对应分率是约分而来,总人数是两个分母的公倍数,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分别乘1、2、3…,找到160~170之间的公倍数即可。两数互质,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积。
【解析】(1)>
答:周末参加家务劳动的人数多。
(2)5×11=55
55×2=110
55×3=165(人)
160<165<170
答: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有165人。
42.9束;5朵
【分析】求最多能做多少束,就是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这两个是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那个数;如果两个数为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据此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再用康乃馨的朵数与勿忘我的朵数和除以最大公因数,即可解答。
【解析】18=2×3×3
27=3×3×3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3×3=9,最多能做9束。
(18+27)÷9
=45÷9
=5(朵)
答:最多能做9束,每个花束里有5朵花。
43.18盏
【分析】根据题意,要在A-B-C这条路上等距离安装路灯(A、B、C处都要安装),要求这条路上最少需要安装路灯的数量,那么相邻两盏路灯之间最长的距离是630和560的最大公因数;
先求出630和560的最大公因数,再分别求出AB段、BC段里(不含A、B、C处)有几个这样的最大公因数,根据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棵数=间隔数-1”,求出这两段安装路灯的数量,最后相加,并加上A、B、C三处的路灯数量,即是这条路上最少需要安装路灯的数量。
【解析】630=2×3×3×5×7
560=2×2×2×2×5×7
630和560的最大公因数是:2×5×7=70
即每70米安装一盏路灯。
AB段安装(不包括A、B处):
630÷70-1
=9-1
=8(盏)
BC安装(不包括B、C处):
560÷70-1
=8-1
=7(盏)
一共安装(含A、B、C处):
8+7+3=18(盏)
答:这条路上最少需要安装18盏路灯。
44.(1);;
(2)甲杯
【分析】(1)用酸梅汁的质量+水的质量,分别求出甲、乙、丙三杯酸梅汤的质量;再用酸梅汁的质量÷酸梅汤的质量,即可求出三杯酸梅汤中酸梅汁的质量占整杯酸梅汤的分率。
(2)根据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根据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谁大,谁最酸甜,
【解析】(1)甲杯:
30÷(30+70)
=30÷100
=
乙杯:
10÷(10+30)
=10÷40
=
丙杯:
40÷(40+160)
=40÷200
=
答:甲杯酸梅汤中酸梅汁的质量占整杯酸梅汤的,乙杯酸梅汤中酸梅汁的质量占整杯酸梅汤的,甲杯酸梅汤中酸梅汁的质量占整杯酸梅汤的。
(2)=;=;=
>>,即>>,
甲杯>乙杯>丙杯,甲杯酸梅汤最酸甜。
答:甲杯酸梅汤最酸甜。
45.香草口味;香草口味售出的最多
【分析】分别将三种雪糕的数量看作单位“1”,因为三种雪糕数量相同,比较售出的对应分率即可,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先通分再比较。
【解析】
>>
答:下次应该多进香草口味的雪糕,因为香草口味的雪糕售出的最多。
46.平方厘米
【分析】先统一单位,把8分米化成80厘米,用80加8求出盖子的直径是多少厘米,再除以2求出盖子的半径是多少厘米,根据圆的面积=×半径的平方,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解答。
【解析】8分米厘米
(80+8)÷2
=88÷2
=44(厘米)
3.14×
=3.14×1936
=6079.04(平方厘米)
答:这个盖子的面积是6079.04平方厘米。
47.17人;150本
【分析】由于买来的书的本数不变,设阅读组有x人;平均每人份8本,x人分8x本,还剩14本,用8x+14=买来书的本数;给每人分9本,最后一人只能分得6本;(x-1)人分9本书,1人分6本书,(x-1)人分9×(x-1)本,(x-1)人分的本数+1人分的6本书=买来书的本数,列方程:8x+14=9×(x-1)+6,解方程,求出阅读组的人数,进而求出买书的本数,据此解答。
【解析】解:设阅读组有x人。
8x+14=9×(x-1)+6
8x+14=9x-9+6
8x+14-8x+9-6=9x-9+6+9-6-8x
x=14+9-6
x=17
17×8+14
=136+14
=150(本)
答:阅读组有17人,李老师共买来150本书。
48.16人;10队
【分析】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列乘法算式找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一组一组的写出所有积是这个数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分别求出96和64的因数,再求出96和64的公因数,找出小于20的最大公因数,即就是每队的人数,再用五年级和六年级人数和除以每队人数,即可解答。
【解析】96=1×96=2×48=3×32=4×24=6×16=8×12
96的因数有:1,2,3,4,6,8,12,16,24,32,48,96。
64=1×64=2×32=4×16=8×8
64的因数有:1,2,4,8,16,32,64。
96和64的公因数有:1,2,4,8,16,32。
小于20的最大公因数是16;每队最多16人。
(96+64)÷16
=160÷16
=10(队)
答:每队最多16人,共可以分10队。
49.6分米;6块
【分析】把一块长方形木料截成若干块相同的正方形小木板且没有剩余,说明正方形小木板的边长是长、宽的公因数,求正方形小木板的最长边长,就是求长、宽的最大公因数;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出长、宽的最大公因数,再分别求出长、宽各可以截几个,最后相乘就是能截的块数。
【解析】18=2×3×3
12=2×2×3
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即正方形小木板边长最大是6分米。
18÷6=3(个)
12÷6=2(个)
一共:3×2=6(块)
答:所截成的正方形小木板边长最大是6分米,能截成6块这样的小木板。
50.60米/分
【分析】分析题目,设军军步行的速度是x米/分,根据等量关系式:(强强骑车的速度-军军步行的速度)×时间=1200列出方程8(210-x)=1200,最后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出方程即可。
【解析】解:设军军步行的速度是x米/分。
8(210-x)=1200
8(210-x)÷8=1200÷8
210-x=150
x=210-150
x=60
答:军军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