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中考历史二调研模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江西省中考历史二调研模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5 21:5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西省中考历史二调研模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证明原始农业产生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骨耜 ③猪纹陶钵 ④出土的稻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乾隆《福州府志》说:“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这一记载最适合用于论证下列哪一史实
A. 三国归晋 B. 五胡乱华 C. 北民南迁 D. 江南开发
3.如图是八年级的学生用年代尺绘制了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①处内容是(  )
A. 华兴会 B. 同盟会 C. 光复会 D. 国民党
4.下面两幅形势图反映了(  )
A. 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 B. 长城的军事功能弱化
C. 边疆管辖的进一步发展 D.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5.《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该作品可以用于研究唐朝的(  )
A. 军事交通
B. 政治制度
C. 商业发展
D. 民族交往
6.下侧文本框是同学们在探究学习时总结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形成
②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③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唐朝的农业 B. 宋朝的商业 C. 元朝的外贸 D. 明朝的经济
7.元朝建立后,在漠北草原设立岭北行省,大理国改设云南行省,吐蕃三道设三道宣慰司归宣政院统领,东北极边诸族纳入辽阳行省辖治,西南民族地区则设土官土司管辖。这些举措有利于(  )
A. 维护国家统一 B. 加强君主专制 C. 抵御外来入侵 D. 增强军事力量
8.历史社团活动课上,同学们拟定了某一历史剧的各幕内容,据此推断,该剧本名称应该是(  )
第一幕:封建扩张
第二幕:封建改革
第三幕:查理时代
第四幕:王国三分
A. 亚历山大帝国的发展 B.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C. 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D. 英国君主立宪的序幕
9.如图为1949年10月1日,由新华社摄影记者主持拍摄的开国大典照片。这是研究这一历史事件的(  )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A. 实物史料 B. 文献史料 C. 图片史料 D. 口述史料
10.今年是孙中山逝世100周年。下列文献资料涉及孙中山的重大革命活动有(  )
①提出革命纲领,著有《革命军》
②建立革命团体,阐发三民主义
③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临时总统
④促成统一战线,创办黄埔军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历史地图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简明的反映。据如图《北伐战争形势图》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北伐主力军从广州出师北伐
②北伐的主要对象有孙传芳和吴佩孚
③北伐军消灭了所有北洋军阀
④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从1926年6月至1927年6月短短一年间,部分省份农会会员的人数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广东省从64万人发展到80万人,湖南省从3.8万人增加到450万人,湖北省从4000余人猛增到280万人。这反映出(  )
A. 农民群众日益成为革命主力 B. 反帝反封建主张的普遍认同
C. 民族革命社会动员成效扩大 D. 国民大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
13.中共某县委机关报创刊于1946年,刊载了《拿起锄头和刀枪》《团强起来反清剿》《对付反对派大家想办法》等文艺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旨在(  )
A. 揭露国民党阻挠北伐战争阴谋 B. 发动民众参与自卫战争
C. 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D. 推动土地改革深入发展
14.以下是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交通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由此可见它(  )
A. 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注重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C.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 模仿和借鉴它国发展经验
15.有学者说:“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留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B. 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C.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D.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16.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林肯城颁发的特许状中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与法律赐予彼等”。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 司法权受到教会控制 B. 出现教育学术新气象
C. 城市获得部分自治权 D. 不同程度割据的形成
17.《世界小史》中写到:“因为生产机器和建立工厂需要煤和铁,所以那些有煤和铁的国家才总能领先一步。”作者认为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优势是(  )
A. 政治制度创新 B. 海外市场扩大 C. 技术水平领先 D. 资源能源丰富
18.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重点发展重工业
19.有人戏称世界大战是“独立国家催化剂”,如二战前亚洲有10国,战后逐渐增加到48国,非洲由3国增加到61国,美洲由20国增加到37国。这种现象说明,二战(  )
A. 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 波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
C. 彻底砸碎世界殖民主义枷锁 D. 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20.如图是一幅反映二战后的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 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 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 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D. 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某校同学积极参加“文化中国行”活动,请你也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读课本中的国宝
(1) 图1“国宝”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该时间是哪一年?图2“国宝”在新疆出土说明了什么?
(2) 任务二:参观博物馆中的珍藏
(2)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研学时,“盛唐气象”展览区“丝路繁华”篇章引起同学们关注。如果让你参与布展,为这一篇章挑选两张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请写出图片名称。
(3)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学时,同学们来到“历史的丰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览区”,看到以下电文,据此说说你的感悟。
陶峙岳将军及所属部队将士们:包尔汉主席及所属政府工作人员们:你们在九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的通电收到了。我们认为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你们声明脱离广州反动残余政府,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处置,此种态度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我们极为欣慰,希望你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正准备出关的人民解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立新新疆而奋斗。毛泽东朱德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4) 任务三:分享学习中的收获
(4)在这次“文化中国行”活动中,同学们准备分享校内校外的学习成果,请介绍你的分享方法。
22.人类历史上一次次的思想解放运动,矗立起一座座高大的思想丰碑。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地狱里,教皇尼古拉三世像根木桩,倒插在岩石的夹缝中,双脚燃烧着火焰。但丁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到的惩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风日下,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摘编自《神曲》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1) 思想引领时代发出革命的呼声。材料一中两则文献材料反映的思想分别发出了怎样的时代呼声?
材料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并概括其意义。
材料三第一国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创立了伟大的功勋。……它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骨干,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基础。列宁说“第一国际的活动对所有国家的工人运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留下来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国际创立了哪些“伟大的功勋”?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第一国际对“工人运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通过不断吸收、创造新物品而获得成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有学者指出,物品与文明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含义 事例
(一) 一件物品的普遍传播,影响众多人的生活 美洲大陆的马铃薯、辣椒、番茄、玉米等作物传入欧亚大陆,引发生活方式改变
(二) 一批新物品应社会变革而生 火车、地铁、轮船、汽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适应了工业化时代城市扩张的需要
(三) 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 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电子计算机等关键物品诞生,辐射出以其为中心的一个个新物品体系
在上述类型(一)(三)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至少结合两个史事,表述成文)。
示例(不能照抄示例)
选择:类型二
论题:工业革命推动西方社会进步。
论述:
①在生产及生活领域,工厂制度不断完善,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所以手表和公共场所的标准钟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新物品。
②同时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中的基础设施也因新的工业产品的应用而不断完善,如电梯、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发明,集中制冷和供暖技术的推广以及私人卫生间的普及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
③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气灯、电灯相继出现、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使人们生活更加便利。
④新的交通工具如火车、地铁、汽船和飞机等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结论:工业革命推动物质变革,更深刻地塑造了现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新物品的出现让人类社会迈向了一个更加高效、便捷的新时代。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然而,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从1915年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他们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摘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当代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斗争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相关论述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 结合材料三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一观点的理解。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小题1】公元前1046年;说明汉代中原文化传播到新疆,新疆地区纳入中原文化影响范围,体现汉代对西域的文化影响与交流
【小题2】《唐代骑马俑》(体现丝绸之路对唐代社会风尚影响)、《唐代胡服俑》(反映胡服传入,中外服饰文化交流)
【小题3】感悟:新疆和平解放是顺应历史潮流与人民意愿的正义之举,体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国家统一、民族解放的伟大成就,我们应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传承革命先辈爱国精神
【小题4】分享方法:制作PPT展示文物解读、研学经历;拍摄短视频记录活动过程与感悟;举办小型演讲,讲述文化故事与收获;制作手抄报,呈现关键知识与创意心得
22.【答案】【小题1】人文主义或抨击教会贪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情感和理想。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小题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
【小题3】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培养了工人运动骨干,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基础。巴黎公社得到第一国际的大力支持。
23.【答案】选择类型(一)。
论题: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作物的传播改变了世界。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传入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马铃薯适应性强,产量高,在欧洲,它成为贫困阶层的主要食物来源,缓解了粮食危机,促进了人口增长;在亚洲,如中国,马铃薯、玉米等的种植推广,使不适宜种植传统作物的山地等得到利用,养活了更多人口。辣椒传入亚洲后,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在印度、东南亚以及中国的一些地区,辣椒成为重要的调味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结论:美洲作物的广泛传播,对世界各地的农业生产、饮食结构和人口增长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4.【答案】【小题1】经济措施: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编制国家预算;教育措施: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根本原因:变法触动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小题2】联系: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化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影响
【小题3】理解:“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辛亥革命未彻底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弥补了这一不足,是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奠定基础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