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题临安邸》《示儿》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题临安邸》《示儿》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2 16:56:21

内容文字预览

《题临安邸》《示儿》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有感情朗读,背默古诗。
2学情分析
我校在四年前就开设了著名教育家孙双金推出的传统文化课程——《十二岁以前的语文》,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传统文化的滋养,不仅会诵读大量的国学经典,熟练背诵唐诗宋词,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更是了熟于心。因此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理解古诗,弄明白诗意已不足成为教学难点,所以本节课设想突破先前一节课只讲一首古诗的做法,增大课堂容量,变一首为两首,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浏览本册书后,发现古诗三首中正好有两首古诗——《题临安邸》《示儿》,两首诗历史背景相同,情节相似,作者表达的情感大体相同,因此将两首诗融汇贯通,既有单独教学,又有相互交融,互为铺垫,相互对比,层层推进,在逐渐深入的感悟理解,情感对比,情感朗诵中提升情感,深化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教材注释与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并能有感情朗读,背默古诗。
教学难点: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题临安邸》《示儿》两首诗教学共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诗句导入
课件出示有关爱国的诗句:(师:首先来看这样一组诗句,谁来读?指名读,男女声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瑾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读着这些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爱国志士,他们有的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有的忧国忧民,忠心耿耿;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这样的诗。
活动2【讲授】二、书法欣赏,了解古诗。
师:看得出吗?这是那一首诗?(出示图片:题临安邸)
生回答,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
师:作者是宋代诗人林升,此诗被他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有名的“墙头诗”。这幅书法作品是后人临摹的。再看这一首,是什么?
生:示儿。(出示图片:示儿)
师:这首诗是宋代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喜欢这两幅书法作品吗?
生评价。
师:诗歌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没有楷书的功底是写不出来的。
活动3【活动】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师:好了,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同学之间相互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1、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师表扬:哪是小学生,就是小林升吗!
2、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生: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
师:说说对宋朝的了解。
生交流: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
生:北宋的都城在汴州,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生:北宋时期首先将火药用于军事上。
生: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生:北宋出现了许多的名人: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范仲淹……
师补充:(课件出示:北宋的地图。)这是北宋的疆域图,地域广阔。北宋的首都在汴州,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这是一个繁花似锦令人神往的朝代。(出示图片)但是(出示视频资料)在公元1126年,金人攻入汴州,不仅俘虏了北宋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而且侵占了北宋黄河以东、以南的大片国土。宋高宗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师:还有哪些共同点?
生:都写到了人。随机追问:此处的“游人”指哪些人?(南宋权贵,你怎么知道?)此处的“乃翁”又指谁?(陆游),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灭亡。
活动4【活动】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师过渡:一边是南宋的权贵,一边是北宋的遗民的代表。当他们如此鲜明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有何种感受呢?我们该做何种感想呢?清先来听一听陆游的心声吧!
(1)学习《示儿》。
师: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师:告诉儿子什么呢?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交流: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师:疏通诗义后追问:陆游在病榻弥留之际,内心的感受如何?可以通过诗中的哪一个字表达?“悲”,诗眼也。他是因不久于人世恐惧和痛苦而悲吗?是因没交代好后事而悲吗?令他感到“悲”的是什么?
生:祖国还未得到统一。
师: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该有多少掏心窝子的话呀!但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金兵横行,国破家亡,诗人怎能不悲?
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哀声遍野,生灵涂炭,终日泪洒衣衫,北宋的遗民又怎能不悲?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诗人在流泪,北宋的遗民都在流泪啊!读----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怎样的泪?
生交流:妻离子散的泪,家破人亡的泪,流离失所的泪……
师: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
生:凄凉,悲愤。
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首诗吧!(指名读(师:悲伤的程度够吗?谁再读(颤音、转音)齐读):《示儿》,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读出凄凉、读出悲愤。
师:“王师北定中原日”,你可知道,作者期待的这“一日”是多少日吗?诗人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国就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85岁,中原沦陷整整83年了。同学们,83年啊,996个月啊,30295个日日夜夜呀!
83年过去了——引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96个月过去了——引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0295日过去了——引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陆游苦苦盼望的这一日来了没有呢?
课件补充:陆游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南望王师又一年)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 :南宋的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顾。
师:是呀,北宋遗留的老百姓早已被遗忘、遗弃了呀!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生:南宋的统治者和权贵们。
(2)学习《题临安邸》。
师:过渡: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
师: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
师:“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活动5【活动】五、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师: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当“权贵寻欢,醉生梦死”和“遗民悲痛,九州不同”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受?做何感想?
生畅谈感受。
2、交替互诵两首古诗。
师: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师:杭州的权贵们在沉醉中昏昏度日,作者陆游却在悲愤中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示儿》。示儿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师: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场景不同、人物不同,但现在,我们却再次发现了它们的相同之处。(板书:忧国忧民)但那他们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
师: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生交流。
3、拓展朗诵《满江红》。
师: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秋。
生齐诵《满江红》。
活动6【作业】六、布置作业
1、将本节课所学两首古诗创作成两幅书法作品,同学之间相互鉴赏。
2、搜集更多的爱国诗篇,制成爱国诗篇小手册。
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林升) 示儿(陆游)
醉 悲
权贵寻欢 九州不同
忧国忧民
课件24张PPT。语文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题临安邸 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 题临安邸 示儿
(宋)林升 (宋)陆游
山外青山楼外楼, 死去元知万事空,
西湖歌舞几时休? 但悲不见九州同。
暖风熏得游人醉, 王师北定中原日,
直把杭州作汴州。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临安:南宋的都城,即今天的浙江杭州。
邸(dǐ):官邸,府邸,这里指旅店。
休:停止。 直:简直。
汴州:北宋的都城,今天的河南开封。
示:告诉。 元:同“原”,原来,本来。 但:只是。
九州:中国的代称,指祖国。 同:统一。
王师:宋王朝的军队。定:平定。乃翁:你的父亲。 题临安邸 示儿
(宋)林升 (宋)陆游
山外青山楼外楼, 死去元知万事空,
西湖歌舞几时休? 但悲不见九州同。
暖风熏得游人醉, 王师北定中原日,
直把杭州作汴州。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示儿
(宋)林升 (宋)陆游
山外青山楼外楼, 死去元知万事空,
西湖歌舞几时休? 但悲不见九州同。
暖风熏得游人醉, 王师北定中原日,
直把杭州作汴州。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歌舞
几时休? 题临安邸 示儿
(宋)林升 (宋)陆游
山外青山楼外楼, 死去元知万事空,
西湖歌舞几时休? 但悲不见九州同。
暖风熏得游人醉, 王师北定中原日,
直把杭州作汴州。 家祭无忘告乃翁。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作业:
1、将本节课所学两首古诗创作成两幅书法作品,同学之间相互鉴赏。
2、搜集更多的爱国诗篇, 制成爱国诗篇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