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出塞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21出塞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30 17:34: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出塞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学习《出塞》,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二、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三、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戎边将士渴望社会和平的感情。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较强,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词素养。但是古诗的成文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相差较大。所以需要通过录象播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
3重点难点
一、在赏析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境,体会诗人同情戎边将士、渴望社会和平的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一)揭示课题
教师激情: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从一个字开始,请看黑板(板书”塞“字)。这个字有几种读音呢?(学生回答:sāisàisè)当它读sài时,是什么意思?(塞外)“塞”指的就是边疆,边关。虽然地处一个国家最边缘的地方,但是它却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那么,出塞呢?(板书:出,将诗歌的题目补充完整)
(二)解题
“出塞”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出塞指的到边关征战。唐代的诗人经常以“出塞”为题,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这样的古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边塞诗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这首《出塞》出自王昌龄之手。(板书作者)
(三)认识作者王昌龄。
活动2【活动】读《出塞》,感诗味。
1.自由朗读《出塞》,提出要求:第一遍把字读准确,把诗读通顺;后两遍的时候,要把它读得字正腔圆,注意诗句的停顿。
2.课件出示《出塞》,指名学生朗读。
3.明确古诗停顿,师生合作朗读。
4.齐读整首诗,揣摩在读这首诗时心底的感觉。
9、学生齐读诗歌。
活动3【讲授】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一)从“秦、汉、月、关”入手,品味诗句精妙
1.看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可以是字、词、句的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七个字让你体会到什么?
3.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你们算过这期间有多少年历史吗?(公元前二百年到公园720年,一千三百多年)上千年的历史,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出时间的漫长。
4.当你读到第一句诗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哪些景物呢?(明月,关卡)我们来回顾一下,你都学过哪些描写明月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句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看一看,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描写,那都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思念家乡)
假设你现在就是边塞的一个士兵,白天那残酷的战斗厮杀结束后,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你会想到什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引导学生回答思念家乡,家人、希望和平盼望回家)
(二)感悟“万里长征人未还”
1.是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离家乡的征人们多么希望能早日回家。
2.可是,他们回家有望吗?诗中那一句告诉我们答案?
3.既然这么期盼,为什么作者要说人未还呢?请结合资料思考,战士们未还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资料唐4.朝戍兵政策其他边塞诗)
5.引导学生理解:将士战死沙场,人难还;将士们保家卫国,人不还。
6.人难还,人不还,这么多的含义,王昌龄为什么要用“未”字呢,我把它改成不、难、思字好不好?
明确:一个“人未还”包含着多少辛酸、无奈和悲壮呀!王昌龄把这些战士们的所有情感都浓缩在一个未字上,这就是古诗用字的精妙。
活动4【练习】创设情境。想象练习
7.同一轮明月下,将士们的家人又在做什么呢?(配乐出示)展开你们的联想请选择下面其中一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1)长亭外,寒风呼啸,征人们白发苍苍的母亲含着泪水,望着明月(
)
(2)楼台上,风吹鸦叫,征人们孤苦无助的妻子看着丈夫临别时送给自己的礼物,望着明月(
)
(3)古树旁,风吹叶落,征人们无依无靠的孩子看着玩伴牵着父亲的手,望着明月()
8.作者为什么不把诗句改成万里长征儿(夫父)未还
9.小结:你们都是前线将士们的亲人,来吧,让我们把心中对亲人的期盼对着遥远的塞外问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面对这些可怜可敬的征人和他们的亲人,只能同情地发感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活动5【讲授】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想想着千百年来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2.面对着战争,作者王昌龄喊出了他心中的期盼。
3.齐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解释诗意。
4.王昌龄为什么期盼李广还在,高适为什么至今还想起李广?
明确:李广是位良将,如果他在,敌人不敢入侵;如果他在,战争可以早日结束,将士们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
5.这仅仅是王昌龄的期盼吗?还是谁的期盼?(回答)
6.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和无数将士们怎样的心情?(板书:盼和平)
7.整体读全诗。
活动6【活动】拓展升华
(一)然而,战争停止了吗?“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小结: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二)学生配乐朗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