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 通过借助注释、图画、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初步理解《出塞》的意思。
二、通过反复诵读、情境体验等方法,品悟字词,产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对良将的渴求。
三、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用借助注释、图画、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二、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难点:进入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出塞
一、导入新课
(一)(练习引入)出示课件,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题作业。
(二)过渡:同学们,这几首诗是我国古代边塞诗的代表,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代边关的苍凉与战争的残酷。在我国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的眼中,像李广这样的将军才是真正的英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昌龄的《出塞》,再次品味边塞诗独特的意境与情怀。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解释课题。(出使边塞)这是边塞诗常用的题目。
二、初读古诗
(一)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诗句读正确。
(二)个别读,及时评价。
三、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四、诵读涵咏,体味感情。
(一)体会征人对家乡的思念,对战争的憎恨。
1.平时学习古诗,可以用什么方法弄懂诗意?
2.第一行诗没有注释,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意思。
(课件显示)在明月前加了个“汉”字,在“边关”前加了个“秦”字,使学生明白这句诗前文隐含了后文,后文隐含了前文。
4.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秦汉时的明月映照秦汉时的边关)可借助图理解“映照”。
5.第一行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 边关)
6.(播放课件、音乐) 明月还是那轮明月,边关还是那个边关。征人们驻守孤城,仰望着万古长空中的那一轮明月,哪一幕会浮现在脑海里?
7.学生描绘自己的想象。(家乡、亲人、希望战争结束)
8.是什么让他们有家不能归,想家不能还?读到这,什么样的感觉涌上你的心头?(对战争的痛恨)
9.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一、二行诗。
(二)体会对英雄的渴求
1.是哪位英雄的威望能够震慑胡人,保持边疆的稳定与安宁?(李广)
2.齐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这两句诗你读懂了吗?
4.看“胡马”注释。指出诗中“胡马”代替匈奴侵略者,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借代”。我们平时也常用到“借代”。举例说明。
5.“飞将军”奋勇杀敌,威名流传千古。而唐朝的将军却在干什么呢?
6.(出示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7.唐朝没有李广这样的英雄,边塞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王昌龄多么希望良将的回归,他在深情地呼唤,
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征人的也在呼唤良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亲人呼唤良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时代呼唤良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呢?(呼唤良将、渴望和平。)
五、整体感悟,背诵全诗。
(一)出塞曲短短的几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对百姓的同情,对良将回归的渴望。让我们用悲愤而又激昂的感情朗诵这首诗,呼唤那边塞良将的归来。(齐读古诗)
(二)这首诗为唐人的七绝的压卷之作,就让这流传千古的绝唱在我们心中悠悠回荡。(师朗诵)
【板书】
出塞
人未还
思良将 盼和平
课件26张PPT。出 塞小学语文 S 版第十册 21课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从军行》《塞下曲》《凉州词》想一想,连一连。出 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qínjiāo秦时明月汉时关,时明月秦汉时关汉秦秦时明月汉时关,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还。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长征人未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李白《战城南》——李颀 《古意》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张籍《关山月》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qiāng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 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 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