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
科学实践小组的同学探究”怎样使食盐在水中加快溶解”的实验。
1.在两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食盐,其中A杯中的水不动,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B杯中的水。 杯中的食盐浴解得快。此实验说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 有关。
2.把B杯中溶解的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可以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沉淀 C.加热
3.在探究”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的实验中,没有用到的器材是( )。
A.烧杯 B.酒精灯 C.天平
4.我们在实验中使用烧杯、玻璃棒时要特别小心,这是因为玻璃具有 的特点。
5.王亮同学在此实验中不小心把玻璃棒打碎了,这个过程中玻璃的形状 ,但构成玻璃的物质 。
6.为了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某小组用质量相同的粗颗粒食盐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1)我会填:要想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水温的关系”,需要选择①号杯和 号杯进行对比;利用①号杯和 号杯还能探究“食盐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选填:②或③)
(2)我会围:根据已有实验条件,请在图中用“O”图出食盐溶解最慢的那个杯子。
(3)我会选:下列做法中,可以使嘴里的水果糖溶解得最快的是 。
A.含在嘴里不动 B.用舌头搅拌 C.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4)我会判:在③号杯中不断加食盐,只要不停止搅拌,食盐就能在水中一直溶解。 ( )
7.(一)实验名称:研究搅拌是否能加快冰糖的溶解
实验材料:两个烧杯、一根玻璃棒、水、冰糖。
实验步骤:
(1)向两个烧杯中各加入50mL温度 的水。
(2)称出两份质量各为10克的冰糖,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用玻璃棒 其中一个烧杯内的冰糖水。
(3)观察两杯水中冰糖的溶解情况,记录两杯水中冰糖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
8.研究问题:2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材料准备:烧杯、水、量筒、电子秤、玻璃棒、 。(补充材料)
(2)研究过程:选择正确实验操作顺序( )。
①每次只加一平勺食盐,待完全溶解后再加。
②先用量筒取20毫升水倒入杯中。
③称量这么多平勺食盐的总质量。
④计数加过多少平勺后,溶解达到饱和。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9.在“烧开水”的实验中:
(1)图2甲中①所指的实验仪器是 。
(2)烧开水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有大量“白气”冒出,这是___________。
A.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C.不确定
(3)下列自然现象的出现与该实验中“白气”出现的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
A.云和霜 B.霜和雾 C.露和雾
(4)如图2乙所示,水烧开了的温度是 ℃。
(5)当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我们发现________。
A.温度继续上升 B.温度保持不变 C.温度逐渐下降
10.一位同学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6分)
时间/分钟 开始 2 4 6 8 10 12 14 … 60
温度/℃ 84 77 71 67 63 60 58 56 …
(1)水温是怎样变化的 。
(2)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3)如果现在实验室里的气温是25℃,那么你认为1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大概会是多少 请把它填在表格中的最后一个方格中。
11.小凡同学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的慢有关。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有关。
12.在探究冰融化过程的温度变化的实验中,下表为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7
温度/摄氏度 -4 -2 0 0 0 0 1 2
(1)冰在加热 分钟后开始融化,说明融化过程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在此实验中,物体处于冰水混合物的是 分钟~ 分钟之间。6分钟~7分钟时,物体处于 (填“固”“液”或“气”)态。
13.炎热的夏天,小刚测得家里开空调后的温度为27℃,他从-18℃冰箱冷冻室拿出一些碎冰冰倒入玻璃杯中,放在桌上,不一会儿,他发现玻璃杯外壁有了一层小水珠。
(1)玻璃杯外壁出现的水珠是( )。
A.水从杯中渗出来的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C.水从杯中满出来的
(2)这个变化的过程叫( )。
A.凝结 B.蒸发 C.液化
(3)在桌上放置一会儿后,碎冰冰开始融化。这时,小刚用温度计测得杯中的混合物的温度是( )。
A.0℃ B.27℃ C.-18℃
(4)6个小时后,放在杯子里融化了的碎冰冰温度大约是( )。
A.0℃ B.27℃ C.-18℃
14.如图,桌上有三只杯子,1号杯内装冰水,2号杯内装常温水,3号杯内装热水,用玻璃片盖住3个杯子的杯口。
(1)过一会儿后,我们会看到 号杯子的外壁上有小水珠, 号杯子盖的玻璃片向下的一面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的状态为 (填“固”“液”或“气”)态,它们都是由 遇冷形成的。
(2)把装有2号常温水的玻璃片移走,一天后杯内的水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15.天气和气候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气温 降水量 风向 云量
9月10日 25℃-32℃ 9 毫米 西北风 阴
(1)根据当天降水量的记录,可以判定为( )。
A.大雨 B.中雨 C.小雨
(2)当天最低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
(3)下面三种图表示当天的云量,最合适的是( )。
A. B. C.
16.不同地区的气候
下面是两个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情况统计表,仔细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从数据来看,地区 比较炎热,地区 降水更多(填”一”或”二”)。
(2)推测: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 月,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 ℃。
(3)如果去地区一旅游应避开 ;如果去地区二旅游应避开 。(填”高温”或”雨季”)
17.学习《天气》单元时,同学们坚持观察并记录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1)以下是小明同学在9月12日四个不同时段(6时、10时、14时、18时)测量的气温,由于匆忙有几数据个没有及时记录,并且顺序打乱,请你帮他完成记录(在横线处写出A、C温度计的示数)。
(2)上图四个气温示数 (填字母)是当天14时的温度。
(3)通过上课实验测量我们知道,同一时间树荫下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
(填“高”或“低”)。
(4)9月25日,小明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得24小时雨水在杯中的高度是18毫米,这一天的降水量是 毫米。
(5)参照下表的降水量等级表可知,9月25日这天的降水量应该属于 等级。(填“小雨”、“中雨”或“大雨”)
降水量等级表
小雨 24小时降水量0.1~9.9毫米
中雨 24小时降水量10.0~24.9毫米
大雨 24小时降水量25.0~49.9毫米
18.为了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张华把几根绿萝插进了装有营养液的玻璃瓶里,并使绿萝的根浸泡在营养液中,然后在营养液上加了一层植物油,并做好标记。
(1)探探在营养液上加了一层植物油,这样做是为了( )
A.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B.保存营养物质.
C.防止绿萝的根与外部空气接触
(2)实验现象:两天后,绿萝的根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了,这说明玻璃瓶中的营养液 (填“增加”或“减少”)了。
(3)从实验现象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的信息有( )。
A.土壤不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
B.根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
C.以上说法都对
(4)利用营养液种植的植物叫( )。
A.水生植物 B.液生植物 C.水培植物
19.许多植物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成的,奇奇和妙妙把黄瓜的种子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1)判断:他们把黄瓜种子埋在土壤中越深越好。( )
(2)种子从发芽到长成幼苗的几个阶段如右图所示,正确的排序是b→ → →d。
(3)观察种子发芽实验,从播种、出土到长出第一对子叶需要的时间大概是( )
A.10 小时 B.10天 C.10个月
(4)绿色植物的“身体”中,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5)从播种到收获,植物生长的正确顺序是( )
A.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B.种子→幼苗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C.种子→发芽→开花→幼苗生长→结果
20.明明同学搜集了三种植物,如图所示,他想研究这些植物的特点。
(1)这三种植物中耐旱能力最差的是图 。
(2)①号植物是 ,它的地面部分长得很矮小,却有庞大的根系, 根系触及范围的半径是地面部分的 倍,根入土最深处可达 米。
(3) ②号植物是 。把它压入水中后松开手,它会 ;用手挤一挤,发现 ;掰开后会发现它的内部是 。
(4)③号植物是 ,当环境中干旱缺水时,它会 。曾经有一位生物学家把它做成了标本,过了 年,他把标本放到水里,标本自然活了。
21.实验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探究“植物的茎的作用”,奇奇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
①选一根新鲜的带有茎和叶子的芹菜。
②在透明的玻璃瓶里注入大半杯红色的水,然后将芹菜插入瓶内。
③过段时间,将芹菜的茎横切和纵切,观察它的切面。
(1)实验中把芹菜插入红色的水里,是因为( )。
A.芹菜只能在红色的水中生长
B.老师要求使用红色的水
C.红色的水可以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在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奇奇分别观察了芹菜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观察芹菜茎的横切面,可以看到 。
(3)这个实验说明( )。
A.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和营养的作用
B.植物的茎中储存着许多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C.植物的叶子能为植物创造营养
22.植物的研究:
(1)在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时,奇奇和妙妙把种子放在两个同样的盆里,两盆种子一样多,都放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其中一盆不加水,另一盆加适量的水,他们要研究的问题是种子发芽与下列哪个条件有关 (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2)下面( )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A.土壤 B.空气 C.水分
(3)种子从发芽到长成幼苗的几个阶段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排序是( )
A.a-b-c-d B.b-a-d-c C.b-d-a-c
(4)我们可以通过( )方式来记录黄瓜苗的生长情况。
A.记表格 B.画统计图 C.以上都可以
(5)从播种到收获,植物生长的正确顺序是( )
A.种子→发芽→开花→幼苗生长→结果
B.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C.种子→幼苗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23.同学们正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完成填空。
(1)甲乙两个烧杯中的六颗种子,最有可能萌发的是 号种子(填编号)。
(2)在甲烧杯中,1号种子和3 号种子不同的条件分别是 和 (填“水分”、 “温度”或“空气”)
(3)实验中,2号种子和 号种子作对照,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24.研究4种典型衣料,回答问题。(选择填空: 棉布、毛料、合成纤维、丝绸、保暖、透气、耐磨)
(1)图1,把4种衣料分别紧紧套在亮着的手电筒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针织孔隙。会发现衣料中, 和 的针织孔隙大一些,所以,这2种衣料的 性好些。
(2)图2,将砂纸固定在桌上,把4种衣料分别包在木块上,在砂纸上摩擦,记录衣料各自破了时的摩擦次数。会发现衣料中, 能接受的摩擦次数最多,所以它的 性好些。
(3)4种衣料中, 的特点是厚实,手感柔软,弹力恢复性好,保暖性好。
(4)将4种衣料分别与第二排适合做的衣服名称连线。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是否搅拌
2.C
3.C
4.易碎
5.发生改变;未发生变化
6.【答案】(1)2;3
(2)1号杯子最慢
(3)C
(4)错
7.【答案】(1)相同
(2)搅拌
(3)搅拌的水杯中需要溶解的时间少,实验中水的数量、温度、冰糖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8.【答案】(1)食盐
(2)A
9.【答案】(1)温度计
(2)B
(3)C
(4)100
(5)B
10.【答案】(1)水温下降速度先快后慢
(2)水温的下降说明水的热量减少
(3)25
11.【答案】(1)表面积
(2)A、C
(3)水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12.【答案】(1)2;吸收
(2)2;5;液
13.【答案】(1)B
(2)A
(3)A
(4)B
14.【答案】(1)1;3;液;水蒸气
(2)B
15.【答案】(1)C
(2)25℃;32℃
(3)C
16.【答案】(1)二;一
(2)7;40
(3)雨季;高温
17.【答案】(1)
(2)A
(3)低
(4)18
(5)中雨
18.【答案】(1)A
(2)下降;减少
(3)C
(4)C
19.【答案】(1)×
(2)a;c
(3)B
(4)A
(5)A
20.【答案】(1)②
(2)骆驼刺;两三;30
(3)水葫芦;漂浮在水面;很软;空的
(4)卷柏;缩成一团;11
21.【答案】(1)C
(2)茎里的小孔都变成了红色
(3)A
22.【答案】(1)C
(2)A
(3)B
(4)C
(5)B
23.【答案】(1)2
(2)空气;水分
(3)3
24.【答案】(1)棉布;丝绸;透气
(2)合成纤维;耐磨
(3)毛料
(4)
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