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1.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第七单元
四时景物皆成趣。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读诗文
听示范朗读,画出节奏。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
/
/
/
/
/
课堂集中营
竹喧:
浣女:
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释义】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道路、路程。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即山长水远。
山海关。
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课堂集中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暮色茫茫,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星星点点的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流泻于山石之上,月光交相辉映,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多么优美的意境啊!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要用凝重惆怅的语调来读,读出山远水长、路途遥远之感。
朗读时要用怅惘、悠长的语调读出作者思乡的愁闷。
词牌名。
·
·
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再读诗文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中的居所。
点明地点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具体时间
点明季节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山居
▲
五言律诗
诗人在山林的居所中看到秋天傍晚的景色。
王维(701—761),字摩
诘。唐代诗人、画家。主要作
品是山水诗。苏轼赞他:“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词语解释
空山
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
刚刚
竹喧
竹林中笑语喧哗。
浣女
洗衣服的女子。浣:洗涤衣物。
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清泉石上流
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自由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本诗为五言律诗。
hàn
jǐnɡ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等,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近体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课堂集中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颈联写的十分热闹,这与作者创造的宁静环境和谐吗?
和谐。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山
水
波涛滚滚
巨浪滔天
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
课堂集中营
随意:
春芳:
歇:
王孙:
留:
任凭。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花草。
尽,消散,消失。
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居住。
【释义】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整夜风雪交加。
词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乡。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课堂集中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写出了什么?
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词的上阕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阕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总结全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长相思》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体现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总结全文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解析: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词都描写了景物,但描写的景物和所表达得情感各不相同,朗读时的基调也就不同。
背诵这三首诗词可先看看它们按照什么顺序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默写古诗要在反复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恰当理解诗意之后进行。
课后习题
2.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确定诗歌写了哪些事物,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确定是静态还是动态。三句分别是:动态、动态、静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