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6 22: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单元集体备课
目录






单元整体分析
学习活动
单元目标
作业设计与评价
单元任务群设计
教学建议
一、单元整体解读
这个单元以“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为导语,以“我与自然”为主题,引领着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围绕我与自然的主题,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大自然的声音》, 《读不完的大书》《父亲 树林和鸟》,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和语文园地。单元内容联系紧密,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一、单元整体解读
人文主题:我与自然
引领着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一、单元整体解读
语文要素
一、单元整体解读
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词语的生动;《读不完的大书》,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单元内的课文对语文要素的训练各有侧重,且逐级提升。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言,意再通过以摘抄为支点,循序渐进地完成从感受到积累的跨越。
一、单元整体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阅读与鉴赏】第一学段
要求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阅读与鉴赏】第二学段
要求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由此可见,第一阶段关注对词语,短语,名言警句等的积累;而第二阶段,则更要求在体会语言生动优美的基础上,对词句段进行积累。
册次 语文要素
一下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短语。
二上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积累卡积累课内外学到的词句。
二下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
三上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三下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上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一、单元整体解读
通过对教材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单元在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项关键能力的培养上,之前有基础,之后有提升,在教材体系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一、单元整体解读
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本单元虽然不是习作单元,但是文本的编排和习作主题的选择,是有一定契合度的,教学时可以在每一课的学习中进行习作练习的渗透,把习作要求进行分解,逐步达成习作目标。同时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调用多种感官和细致观察行为,赋予身边小事以人的情感和态度,以促使观察者产生内心想法。因此,可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放在一起训练,这既可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可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表达水平。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渗透习作练习分解习作要求
统整教学
提升辩证思维
提升表达水平
一、单元整体解读
一、单元整体解读
【教学提示】
(1)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 境。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 “英雄的童年”,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辉历程”“精忠报国”“社会万花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大自然的馈赠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在文学阅读中感受自然馈赠,
在创意表达中获取深刻思考。
拍摄世界 录制缤纷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一、单元整体解读
教学目标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重点
课文 大自然的声音 2 1.认识2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6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二、三自然段。
3.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能围绕一句话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能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5.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辨析对文中人物的判断。
6.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读不完的大书 2
父亲、树 林和鸟 2
口语 交际 身边的 “ 小事 ” 1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习作 我有一 个想法 2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语文 园地 交流平台 2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能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4.能了解撤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英、及”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合计 11
二、单元目标
在单元“大自然的馈赠”学习主题中积累与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单元课文,把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和古诗《采莲曲》。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体会大自然的乐趣。
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学习目标
二、单元目标
学习主题 大自然的馈赠
学习任务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发现自然馈赠 学习活动二:品析自然馈赠 学习活动三:感恩自然馈赠
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1:聆听自然之声 学习提示2:解读自然之景 学习提示3:感悟自然之情 学习提示1:摘抄方法交流台 学习提示2:摘抄内容分享会 学习提示3:摘抄我能行 学习提示1:“小事”我来说
学习提示2:想法我来写
学习内容 《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课时安排 7 3 3
学习作业 “我的自然记录册”单元整组作业
学习评价 过程性评价
三、单元学习框架
学习提示3:感悟自然之情
学习提示1:聆听自然之声
学习活动一:
发现自然馈赠
共7课时
学习提示2:解读自然之景
四、学习活动
自读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找找大自然中的音乐家,圈画关键句,完成“自然音乐家档案”。
聚焦第二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微风拂过”的温柔与“狂风吹起”的雄壮,通过多形式朗读进一步感受两种风的不同特点。
聚焦第三自然段,圈画描写声音词语,通过“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一句,感受水声从活泼逐步到雄壮有力的美妙变化,拓展学习《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2题。
学习提示1:聆听自然之声
四、学习活动
聚焦第四自然段,圈画描写声音词语,在想象模仿中感受动物声音的美妙。
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 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完成小练笔“美妙声音大放送”。
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并默写。
学习提示1:聆听自然之声
四、学习活动
自读课文《读不完的大书》,了解“这本‘大书’是指大自然”,“书中的内容就是大自然中的‘好玩的东西’,圈画出文中的“好玩的东西”。
聚焦第二自然段,围绕“叽叽喳喳”“蹦蹦跳跳”“高空盘旋”等关键词,想象三种动物不同的样子,在多形式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生动。
聚焦第三自然段,结合“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交流不同季节植物的诗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大自然这本“书”内容之丰富。
学习提示2:解读自然之景
四、学习活动
聚焦第四自然段,抓住三个“不同”,联系生活交流各种果树在不同时节依次开花、结果的情形,体会果树给人们带来的享受。
聚焦第五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象竹子、棕榈等植物的形态以及我的心理,从而步入童话般的情境,体会“我”面对大自然无尽遐想时的乐趣。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书写提示”,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柔”的撇和捺。
齐读全文,再次交流对题目“读不完的大书”的理解。完成“好书推荐卡”,明确摘抄要求:字迹端正,抄写正确,不多字漏字。
学习提示2:解读自然之景
四、学习活动
齐读题目《父亲、树林和鸟》,猜测三者关系。带着“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等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围绕问题“从哪里能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自读课文,圈画词句,写下感受,完成“观鸟笔记”,感受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熟悉与喜爱,体会课文语言的丰富和生动。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感受我对父亲的骄傲之情。
学习提示3:感悟自然之情
四、学习活动
学习提示3:摘抄我能行
学习提示1:摘抄方法交流台
学习活动二:
品析自然馈赠
共3课时
学习提示2:摘抄内容分享会
四、学习活动
回顾单元重点“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摘抄方法和要求。
借助《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意在帮助学生具体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积累喜欢的语句”,进一步培养摘抄积累的习惯,提高书面表达的丰富性。
四、学习活动
学习提示1:摘抄方法交流台
学生交流在单元整组作业“我的自然记录册”中的摘抄成果。
借助“我的自然记录册”优秀摘抄范例回顾本单元字词,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生动的语句。
四、学习活动
学习提示2:摘抄内容分享会
出示摘抄范例《语文园地》“日积月累”《采莲曲》及插图,引导学生说说荷花的样子,借助插图想象采莲姑娘与荷叶融为一体的样子。背诵《采莲曲》。
鼓励学生摘录课外与自然有关的生动语句,制作有创意的“自然摘录本”。
四、学习活动
学习提示3:摘抄我能行
学习提示2:想法我来写
学习提示1:“小事”我来说
学习活动三:
感恩自然馈赠
共3课时
四、学习活动
观察口语交际中的情境图,描述内容,说说看法。教师顺势小结:“小事”虽小,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围绕“你的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和小组同学交流你发现的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或是不文明的行为,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
小组代表汇总小组同学谈到的“小事”,和其他小组交流,借助口语交际评价单,评选出最佳评论员。
学习提示1:“小事”我来说
四、学习活动
回顾口语交际中关于身边“小事”的讨论,说说自己在最近的生活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产生了什么想法。
出示教材中的两则例文片段,交流例文片段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教师小结写清楚现象和想法的具体要求:(1)要用事例来描述现象。(2)关于自己的想法,要写出一些理由。(3)如果有改进的建议或办法,也可以写下来。(4)写完之后,自己读一读,把它改得更清楚更通顺。
学生完成习作“想法记录本”,借助习作评价单,评选出最佳记录员。
学习提示2:想法我来写
四、学习活动
自然音乐家档案
学习活动一之学习提示1“自然音乐家档案”作业
自然音乐家档案
读一读《大自然的声音》,完成自然音乐家档案,再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我的自然记录册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代表作
(从文中摘抄描写声音的词语。)
名称
(从文中摘抄相关句子。)·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五、作业设计与评价
美妙声音大放送
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 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学习活动一之学习提示1“美妙音乐大放送”作业
我的自然记录册
五、作业设计与评价
好书推荐卡
读一读《读不完的大书》,完成好书推荐卡。
书名:读不完的大书
别名:
好词佳句:
我的感想:
学习活动一之学习提示2“好书推荐卡”作业
我的自然记录册
五、作业设计与评价
观鸟笔记
读一读《父亲、树林和鸟》,想一想从哪里能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摘抄词句,写下感受,完成“观鸟笔记”。
学习活动一之学习提示3观鸟笔记”作业
我的自然记录册
我的感想:
我的摘抄:
五、作业设计与评价
自然摘抄本
快来摘抄与自然有关的生动语句,制作自己的创意“自然摘录本”吧!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想,配上图画哦!
自然摘抄本
学习活动二之学习提示3“自然摘录本”作业
我的自然记录册
五、作业设计与评价
想法记录本
想法记录本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 你对这些现象有什公想法 从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学习活动三之学习提示2“想法记录本”作业
我的自然记录册
五、作业设计与评价
学习内容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教师评价 综合总评
学习活动一:发现自然馈赠 ☆☆☆ ☆☆☆ ☆☆☆
学习活动二:品析自然馈赠 ☆☆☆ ☆☆☆ ☆☆☆
学习活动三:感恩自然馈赠 ☆☆☆ ☆☆☆ ☆☆☆
过程性评价
“大自然的馈赠”过程性评价量表
五、作业设计与评价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交流身边的令人温暖或不文明的“小事” ☆☆☆ ☆☆☆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 ☆☆☆
反映小组内每个人的想法。 ☆☆☆ ☆☆☆
过程性评价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交流身边的令人温暖或不文明的“小事” ☆☆☆ ☆☆☆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 ☆☆☆
反映小组内每个人的想法。 ☆☆☆ ☆☆☆
“最佳评论员”评价表
“最佳记录员”评价表
五、作业设计与评价
评价类型 内容 评级标准
过程性评价 学习活动一: 发现自然馈赠 1.认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3课的生字,会写《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3课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3.能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4.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5.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6.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7.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并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带有撤、捺笔画的字。
学习活动二: 品析自然馈赠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2.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学习活动三: 感恩自然馈赠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3.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4.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五、作业设计与评价
第一
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边学习边交流边小结。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第二
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
第三
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做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扎实的摘抄能力。
六、教学建议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