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精卫填海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学习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
3
理解精为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生活中学做一个有恒心的人。
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它包含山川、地理、民族、物产等诸多内容,还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书中内容丰富奇特,是一部集自然和人文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对研究古代文化等有着极高的价值。
故事出处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
会认字
帝
dì
少
shào
曰
yuē
溺
nì
返
fǎn
少
shào
shǎo
多音字我会读
少许
缺少
年少
少女
写一写
写一写
书写指导:
三个部件占位平均,互相依傍,写得紧凑一些,特别是中间的“钅”尽量写得长些。
衔
课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表现了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填海的原因
填海的经过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炎帝的女儿的名字
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阅读理解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堙于东海。
之:的。
曰:叫。
于:在。
为:成为、变成。
“少女”是什么意思?
小女儿。
结合注释,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吧。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炎帝有个怎样的小女儿?
炎帝的小女儿肤如凝脂,白里透红,温婉如玉,晶莹剔透,十分乖巧可爱。炎帝视她为掌上明珠。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帝王,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炎帝被尊为农业和医药的始祖,他教民耕作,发明了农业;同时,他还尝百草,发现了许多药材,对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在
溺水
返回
成为、变成
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了没有回去,因此变成了精卫鸟。
东海在中国古代指的是现在的东海海域,是中国四大海域之一。传说中,女娃在东海边游玩,在海边嬉戏。不幸的是,女娃在游玩过程中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女娃溺死后,她的灵魂化作了一只鸟,名为精卫。精卫鸟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叫声像是“精卫、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经常
填塞
精卫鸟常常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头,把它们填进东海。
常衔西山之木石:精卫鸟为了报仇,决心填平东海。它不断地从西山上取来树枝和石子。
以堙于东海:精卫鸟将树枝和石子投入东海,试图填平这片海域,以此来消除溺死的隐患,也表达了对东海夺去她生命的愤怒和报仇的决心。
“女娃游于东海”“以堙于东海”这样的句式会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这是因为这些句子的顺序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句子的顺序不一样。
“女娃游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女娃于东海游”;“以堙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于东海堙”。把语序调整过来后,疏通文义就简单多了。
精卫填海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它传递了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对正义的追求。这个故事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民间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哪位同学能够说说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又是怎样填海的呢?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老师给大家留三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试着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哪位同学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呢?同学们,我们要想把故事讲生动,在讲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自己的合理想象。比如说精卫鸟长什么样子?他为什么要去东海游玩?老师给大家留两分钟的时间,同桌两个互相讲讲这个故事,看谁的故事讲得最生动。
本文描写了( )的小女儿因为游玩时( ),化为精卫鸟衔来( )填海,表现了精卫(
)的精神。
炎帝
溺水而亡
树枝和石子
坚持不懈、矢志不渝、
坚韧执着
主题概括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炎帝之女 名叫女娃
溺于东海 化为精卫
街来木石 填塞东海
意志顽强
勇于挑战
一、将自己化身精卫,感受精卫填海时困难重重,体会精卫精神。
练一练
面对狂风巨浪,精卫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_______________。
面对________________,精卫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一个神话故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梳理主要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情节
1. 背诵课文。
2. 读一读《山海经》里其他有趣的神话故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营养。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