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2.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议论中引证了许多古史旧闻和有关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的知识。
作品介绍
学习目标:
1.会写“哉、巍”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补充”说出自己的感受。
文言文二则
22
伯牙鼓琴
(1) 海内存知己,( ) 。
还记得吗
(2)桃花潭水深千尺( )。
(3)又送王孙去,( )。
(4)有朋自远方来,( )。
天涯若比邻
不及汪伦送我情
萋萋满别情
不亦乐乎
导入
文言文学习方法
△ 读出古文的味道
△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意思
△ 合作学习
志
志者,意也。——《说文解字》
其实,子期听懂的不仅是琴音
品读课文
(1)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相关资料。
(2)联系上下文。
(3)反复朗读,用心思考。
其实,子期听懂的不仅是琴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即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帝号,年号,人 名,地名,官名等。
换,即替换。
删,即指有的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当的 词来表示,不能翻译的。
补,即补充。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调,即调整语序。
想象拓展
伯牙的琴声不仅表现了高山流水,还表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场景?
杨柳依依 炊烟袅袅
清风徐徐 白雪皑皑
明月皎皎 波光粼粼
金光闪闪
汤汤流水”让你联想到哪些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注释
鼓:弹奏。
听:倾听。
方:才,刚刚。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shāng)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注释,说说每句诗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说说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解题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哉
zāi
巍
wēi
弦
xián
我会写
锺子期 少选 汤汤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zhōnɡ
shǎo
shānɡ
wéi
wèi
我会读
山水千秋存,
知音一见知。
对自然生命共同的热爱与和对人生的思考中
共鸣共情
知音知志
相传,伯牙为了学习古琴,独自来到东海蓬莱岛上,每天面对苍茫的大海,聆听澎湃的涛声。他远望高山峻岭,近听虫鸣深涧。这些景象让他突然顿悟,于是,他觉得自己的志趣像这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之间,自己的情操像这滚滚的大海一样,流淌于宇宙之中。他把自己所有的感悟凝结成一首曲子。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
想象拓展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模仿句式,想象写话,体验知音心有灵犀一点通。
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而志在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哉乎鼓
善哉乎鼓
清风
琴,皑皑乎若白雪。
琴,徐徐乎若清风。
故事结局让人意外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研读“破琴”
他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想象拓展
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可以像锺子期一样,感受伯牙心中所念,感受乐曲的变化。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他俩?再次朗读课文,体验这种情感。
体验知音
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伯牙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再读课文,体验文中“知音”的情感。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伯牙、锺子期真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
研读“破琴”
锺子期死后,伯牙是怎么做的?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请用原文回答。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描写友谊的名言佳句
研读“破琴”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示孟郊》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王安石《伯牙》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课堂小结
自主作业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