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5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细胞的分子组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5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细胞的分子组成(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27 16: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2023-2025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
专题01 细胞的分子组成(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细胞色素C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参与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下列关于细胞色素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是一种能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
C.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氢键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D.不同物种间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2.(2023·湖南)食品保存有干制、腌制、低温保存和高温处理等多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制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时间延长
B.腌制通过添加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低温保存可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温度越低对食品保存越有利
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
3.(2023·湖北)球状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为外圆中空,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蛋白质变性后,会出现生物活性丧失及一系列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变性可导致部分肽键断裂
B.球状蛋白多数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C.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D.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是因为原有空间结构破坏
4.(2023·江苏)某生物社团利用洋葱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可代替半透膜探究质膜的透性
B.洋葱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溶液即呈砖红色
C.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漂洗、按压盖玻片都能更好地将细胞分散开
D.粗提取的DNA溶于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显蓝色
5.(2023·天津)癌细胞来源的某种酶较正常细胞来源的同种酶活性较低,原因不可能是(  )
A.该酶基因突变
B.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C.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D.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工方式变化
6.(2023·湖南)南极雄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C元素
B.帝企鹅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
C.帝企鹅蛋孵化过程中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
D.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
7.(2023·全国乙卷)生物体内参与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可由单体聚合而成,构成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和连接键,以及检测生物大分子的试剂等信息如下表。
单体 连接键 生物大分子 检测试剂或染色剂
葡萄糖 — ① —
② ③ 蛋白质 ④
⑤ — 核酸 ⑥
根据表中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可以是淀粉或糖原
B.②是氨基酸,③是肽键,⑤是碱基
C.②和⑤都含有C、H、O、N元素
D.④可以是双缩脲试剂,⑥可以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8.(2024·新课标)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
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
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
9.(2024·北京)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以下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复合物表面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
C.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
10.(2024·江西)农谚有云:“雨生百谷”。“雨”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是“百谷”丰收的基础。下列关于种子萌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子萌发时,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
B.水可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水直接参与了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
D.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11.(2024·甘肃) 甘肃陇南的“武都油橄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B.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D.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12.(2024·湖南)细胞膜上的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饱和脂肪酸
B.胆固醇可以影响动物细胞膜的流动性
C.糖脂可以参与细胞表面识别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3.(2024·北京)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利用显微镜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由取材不当引起的是(  )
A.观察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细胞时,橘黄色颗粒大小不一
B.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胞质流动时,只有部分细胞的叶绿体在运动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有些细胞压在计数室小方格的界线上
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所有细胞均为长方形且处于未分裂状态
14.(2024·重庆)白鸡(tt)生长较快,麻鸡(TT)体型大更受市场欢迎,但生长较慢。因此育种场引入白鸡,通过杂交改良麻鸡。麻鸡感染ALV(逆转录病毒)后,来源于病毒的核酸插入常染色体是显性基因T突变为t,生产中常用快慢羽性状(由Z染色体的R、r控制,快羽为隐性)鉴定雏鸡性别。现以雌性慢羽白鸡、雄性快羽麻鸡为亲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次杂交即可获得T基因纯合麻鸡
B.快羽麻鸡在F1带中所占的比例可为
C.可通过快慢羽区分F2代雏鸡性别
D.t基因上所插入核酸与ALV核酸结构相同
15.(2024·重庆)如表据《中国膳食指南》得到女性3种营养元素每天推荐摄入量,据表推测,下列错误的是(  )
元素摄入量年龄段 钙(mg/d) 铁(mg/d) 碘(μg/d)
0.5﹣1岁 350 10 115
25﹣30岁(未孕) 800 18 120
25﹣30岁(孕中期) 800 25 230
65﹣75岁 800 10 120
A.以单位体重计,婴儿对碘的需求高于成人
B.与孕前期相比,孕中期女性对氧的需求量升高
C.对25岁与65岁女性,大量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不同
D.即使按推荐量摄入钙,部分女性也会因缺维生素D而缺钙
16.(2024·河北)细胞内不具备运输功能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结合水 B.囊泡 C.细胞骨架 D.tRNA
17.(2024·广东)2019年,我国科考队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采集到一种蓝细菌,其细胞内存在由两层膜组成的片层结构,此结构可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该结构中,下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
A.ATP B.NADP+ C.NADH D.DNA
18.(2024·贵州)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水仍具有溶解性
B.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不变
C.幼苗根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细胞构建,水不参与
D.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NADPH,也可参与形成NADH
19.(2024·湖北真题)人的前胰岛素原是由11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前胰岛素原经一系列加工后转变为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胰岛素,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该实例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下列叙述与上述观念不相符合的是(  )
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丰富多样,其物质循环的速率快
B.高温处理后的抗体,失去了与抗原结合的能力
C.硝化细菌没有中心体,因而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D.草履虫具有纤毛结构,有利于其运动
20.(2024·新课标)干旱缺水条件下,植物可通过减小气孔开度减少水分散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萎蔫时叶片中脱落酸的含量会降低
B.干旱缺水时进入叶肉细胞的CO2会减少
C.植物细胞失水时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
D.干旱缺水不利于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21.(2023·湖北)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
B.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
C.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
D.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
22.(2023·北京)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
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ATP
D.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23.(2024·浙江选考) 下列不属于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作用的是(  )
A.物质运输的良好介质 B.保持植物枝叶挺立
C.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 D.缓和植物温度变化
24.(2023·海南)科学家将编码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因导入家蚕,使其表达出一种特殊的复合纤维蛋白,该复合纤维蛋白的韧性优于天然蚕丝蛋白。下列有关该复合纤维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的不同
B.该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C.该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高温可改变该蛋白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其韧性
25.(2023·北京)PET-CT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这种示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  )
A.维生素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
26.(2025·湖北) 我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凡五谷种子,浥郁则不生,生者亦寻死。”意思是种子如 果受潮发霉就不会发芽,即使发芽也会很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农业生产中,种子储藏需要干燥的环境
B.种子受潮导致细胞内结合水比例升高,自由水比例降低,细胞代谢减弱
C.霉菌在种子上大量繁殖,消耗了种子的营养物质,不利于种子正常萌发
D.发霉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能抑制种子萌发相关酶的活性
27.(2025·河北) 下列对生物体有机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淀粉酶和核酸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和O
B.糖原、蛋白质和脂肪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C.多肽链和核酸单链可在链内形成氢键
D.多糖、蛋白质和固醇可参与组成细胞结构
28.(2025·北京市)2025年,国家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为践行“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应持有的正确认识是(  )
A.饮食中元素种类越多所含能量越高
B.饮食中用糖代替脂肪即可控制体重
C.无氧运动比有氧运动更有利于控制体重
D.在生活中既要均衡饮食又要适量运动
29.(2025·陕晋青宁)临床上常用能量合剂给患者提供能量,改善细胞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某能量合剂的配方如下表,其中辅酶A参与糖和脂肪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ATP 辅酶A 10%KCl 5%NaHCO3
用量 60mg 100U 10mL 50mL
用法 溶于500mL5%葡萄糖溶液后,静脉滴注
A.K+经协助扩散内流以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
B.补充辅酶A可增强细胞呼吸促进ATP生成
C./H2CO3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D.合剂中的无机盐离子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
30.(2025·陕晋青宁)佝偻病伴发的手足抽搐症状与人体内某种元素缺乏有关。该元素还可以(  )
A.参与构成叶绿素 B.用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辅助血红蛋白携氧 D.参与构成甲状腺激素
31.(2025·江苏)为探究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有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主要步骤如表。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步骤
步骤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 加入2mL淀粉溶液 加入2mL淀粉溶液 加入2mL蔗糖溶液
② 加入2mL淀粉酶溶液 加入2mL蒸馏水 ?
③ 60℃水浴加热,然后各加入2mL斐林试剂,再60℃水浴加热
A.丙组步骤②应加入2mL蔗糖酶溶液
B.两次水浴加热的主要目的都是提高酶活性
C.根据乙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淀粉溶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D.甲、丙组的预期实验结果都出现砖红色沉淀
32.(2025·江苏) 关于蛋白质、磷脂和淀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组成元素都有C、H、O、N
B.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C.蛋白质和淀粉都是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D.磷脂和淀粉都是生物大分子
33.(2025·山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下列细胞器或结构不会出现核酸分子的是(  )
A.高尔基体 B.溶酶体 C.核糖体 D.端粒
34.(2025·安徽)种子萌发受多种内外因素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玉米种子萌发后,根冠中的细胞能够感受重力信号,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
B.与休眠种子相比,萌发的种子细胞内自由水所占比例高,呼吸作用旺盛
C.红外光可促进莴苣种子萌发,而红光可逆转红外光的效应,抑制萌发
D.赤霉素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脱落酸可维持休眠,抑制萌发
35.(2025·安徽)运用某些化学试剂可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物质或相关代谢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与淀粉酶混合后温水浴,加入斐林试剂可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淡蓝色的双缩脲试剂可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通过吸附作用显示紫色
C.苏丹Ⅲ染液可与花生子叶中的脂肪结合,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橘黄色
D.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与酒精或葡萄糖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36.(2025·黑吉辽蒙)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需先用低倍镜找到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
B.用斐林试剂检测梨汁中的还原糖时,需要加热后才能呈现砖红色
C.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滴清水并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染色体
D.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时,因层析液有挥发性,需在通风好的条件下进行
37.(2025·浙江)无机盐对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缺铁会直接引起(  )
A.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B.肌肉抽搐
C.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 D.甲状腺肿大
38.(2025·浙江)多种多样的生物通过遗传信息控制性状,并通过繁殖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通过质粒传递给子代
B.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控制伞藻伞帽的遗传物质通过半保留复制表达遗传信息
D.烟草叶肉细胞的遗传物质水解后可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39.(2024·黑吉辽)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2+感受器。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Ca2+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
C.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
D.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40.(2024·海南)水平衡是指人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出汗可以排出部分水分,有利于散热
B.正常机体排尿除了排出部分水分外,还可以排出尿素、葡萄糖等代谢废物
C.人每天摄入和排出适量的水分,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D.水参与并促进物质代谢,有利于保障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41.(2024·福建)豆子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经历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并发生了复杂的细胞代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豆子开始萌发时,赤霉素含量增加
B.与豆子相比,豆芽DNA总含量保持不变
C.与豆子相比,豆芽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D.豆子萌发成豆芽后,细胞的全能性丧失
42.(2024·海南)海南黎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染料主要来源于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可利用DNA条形码序列(细胞内一段特定的DNA序列)准确鉴定出染料植物的种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染料植物的DNA均含有元素C、H、O、N、S
B.DNA条形码序列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
C.染料植物的DNA条形码序列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D.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染料植物的依据是不同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43.(2024·河北)酵母细胞中的M蛋白被激活后可导致核膜裂解、染色质凝缩以及纺锤体形成。蛋白K和P可分别使M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三者间的调控关系如图所示。现有一株细胞体积变小的酵母突变体,研究发现其M蛋白的编码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改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突变体变小可能是M增多且被激活后造成细胞分裂间期变短所致
B.P和K都可改变M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其活性
C.K不足或P过量都可使酵母细胞积累更多物质而体积变大
D.M和P之间的活性调控属于负反馈调节
三、非选择题
44.(2023·天津)某种蜂将幼虫生产在某种寄主动物的身体里,研究人员发现幼虫羽化成功率与寄主肠道菌群有关,得到如下表结论
菌种 1 2 3 4 5 6
醋酸杆菌A + - + + + +
芽孢杆菌B + - - + - -
菌C + - - - + -
菌D + - - - - +
注:+代表存在这种菌,-代表不存在这种菌
(1)根据第   列,在有菌A的情况下,菌   会进一步促进提高幼蜂羽化率。
(2)研究人员对幼蜂寄生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
(i)研究发现幼蜂会分泌一种物质,类似于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则其作用可以是促进   物质转化为脂质。
(ii)研究还发现,幼蜂的存在会导致寄主体内脂肪酶活性降低,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寄主积累脂质。
(iii)研究还需要知道幼蜂是否对寄主体内脂质合成量有影响,结合以上实验结果,请设计实验探究:   
45.(2024·全国甲卷)某种病原体的蛋白质A可被吞噬细胞摄入和处理,诱导特异性免疫。回答下列问题。
(1)病原体感染诱导产生浆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方式属于    。
(2)溶酶体中的蛋白酶可将蛋白质A的一条肽链水解成多个片段,蛋白酶切断的化学键是    。
(3)不采用荧光素标记蛋白质A,设计实验验证蛋白质A的片段可出现在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46.(2024·福建)脂肪酸和甘油合成脂肪存储于脂滴中。糖类代谢异常时,脂肪可分解为脂肪酸为机体供能。为研究脂肪酸供能的转运路径,科研人员让小鼠成纤维细胞摄入红色荧光标记的外源脂肪酸后,分别置于细胞培养液和无机盐缓冲液中培养,用绿色荧光、蓝色荧光分别标记细胞的脂滴和线粒体,分析荧光重合程度,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目的是使细胞处于营养匮乏状态,动员   为细胞供能。
(2)据图分析,标记的脂肪酸能被细胞吸收并存储于脂滴中,依据是   ;在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细胞中,脂肪酸的转运路径是   。
(3)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时间内,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细胞中脂滴的数量增加。推测脂滴中的脂肪酸来源与溶酶体参与的细胞自噬有关,理由是   。欲为该推测提供实验证据,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和3-MA(一种自噬抑制剂)为材料设计实验,完善实验思路并写出支持推测的预期结果。
①实验思路:对照组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置于   中培养;实验组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置于   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   。
②预期结果:   。
(4)在营养匮乏状态下,有些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会出现游离脂肪酸的过量堆积,导致脂毒性的发生。从脂肪酸转运路径的角度推测,细胞出现脂毒性的原因是   (答出1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细胞色素C是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其含有的元素除了C、H、O、N外,还含有Fe和S,A不符合题意;
B、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是ATP合成酶,不是细胞色素C,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色素C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多聚体,C不符合题意;
D、不同物种间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氨基酸序列越相似,则说明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蛋白质含有的元素包括C、H、O、N,少部分还含有S等,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相邻的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进行连接,从而形成蛋白质。
2.【答案】C
【解析】【解答】A、干制过程去除水分,使微生物代谢减慢,不易生长和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时间,A正确;
B、腌制过程中添加食盐、糖等可增加环境溶液溶度,从而微生物渗透失水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B正确;
C、低温条件下新陈代谢减慢,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但不是温度越低越好,例如水果蔬菜的保存需要零上低温,C错误;
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酶在高温条件下会变性失活,减少对营养物质的水解,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延长对食物的保存时间可以通过降低新陈代谢水平,杀死杂菌等方式实现。
3.【答案】A
【解析】【解答】A、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不破坏肽键,A错误;
B、组成球状蛋白的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说明外侧主要是极性基团,可溶于水,不易溶于乙醇,B正确;
C、加热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变化,故变性后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C正确;
D、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因结构决定功能,故生物活性丧失,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例如,鸡蛋肉类经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就不能恢复原来状态,原因是高温时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松散、伸展,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熟肉容易消化。经过加热、加酸、酒精等引起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可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4.【答案】A
【解析】【解答】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可用于探究膜的透性,A符合题意;
B、洋葱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且需要在50~65℃温水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B不符合题意;
C、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按压盖玻片都能更好地将细胞分散开,漂洗的目的是将解离液洗去,防止解离过度,C不符合题意;
D、粗提取的DNA溶于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在水浴条件下才能显蓝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流程
①解离:用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②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③染色: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④制片:用镊子将处理过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5.【答案】B
【解析】【解答】A、基因突变后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酶活性降低,A正确;
B、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用于启动基因的转录,若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的转录过程无法进行,不能合成该种酶,B错误;
C、若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会导致该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功能改变,酶活性降低,C正确;
D、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工方式变化,可能导致该酶的空间结构变化从而导致其功能改变,酶活性降低,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等有关。
(2)癌细胞是细胞基因突变产生的,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等原因自发产生。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6.【答案】A
【解析】【解答】A、蛋白质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因此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N元素,A错误;
B、核酸、糖原、蛋白质都是生物大分子,由单体形成多聚体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B正确;
C、孵化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化,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帝企鹅蛋孵化过程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C正确;
D、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不进食,无外界能量供应,主要消耗体内有机物供能,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因此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蛋白质、核酸和多糖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答案】B
【解析】【解答】A、结合题图,①是由葡萄糖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所以①是多糖,可以是淀粉或糖原,A正确;
B、②是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所以②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③肽键连接。⑤是构成核酸的单体,所以⑤是核苷酸,B错误;
C、②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S),⑤核苷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所以②和⑤都含有C、H、O、N元素,C正确 ;
D、双缩脲是检测蛋白质的试剂,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是DNA和RNA的染色剂,所以④可以是双缩脲试剂,⑥可以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多糖、蛋白质、核酸是多聚体,其单体依次为: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8.【答案】D
【解析】【解答】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动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A正确;
B、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B正确;
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的氨基酸,因此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C正确;
D、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磷脂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P,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脂肪由C、H、O元素组成,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固态。
2、氨基酸根据是否可以在体内合成,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
9.【答案】C
【解析】【解答】A、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头部位于复合物表面,A错误;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直接由细胞膜形成囊泡,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B错误;
C、胞吞形成的囊泡(单层膜)能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是小分子物质,D错误。
故选C。
【分析】1、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
2、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3、生物大分子都是多聚体,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时,细胞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升高,A正确;
B、水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也可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
C、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是第一阶段生成的,该阶段没有水的参与,水直接参与的是第二阶段,C错误;
D、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光反应阶段,该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因此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相对含量梯度 顺相对含量梯度 能逆相对含量梯度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影响因素 浓度差 浓度差、载体 载体、能量
举例 水、O2等气体、甘油等脂溶性物质 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离子进入细胞
氨基酸、葡萄糖被上皮细胞吸收
11.【答案】C
【解析】【解答】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A正确;
B、油橄榄子叶富含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有机物的总量减少,但由于发生了有机物的转化,故有机物的种类增多,C错误;
D、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苏丹Ⅲ可以用于检测脂肪。检测时,先将苏丹三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再加入待测样本,样本中的脂肪会被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检测时,脂肪会变成红色。
12.【答案】A
【解析】【解答】A、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A错误;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其对于调节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分子可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糖脂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C正确;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中的脂质种类、分布和作用:
脂质 组成元素 溶解性 分布 作用
脂肪 C、H、O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丙酮、氯仿、乙醚 动物的皮下和内脏器官,植物种子 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N、P 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及大豆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C、H、O 动物细胞膜、血液、性腺、肠道等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人体内参与脂质运输
性激素 促进动物生殖器官发育以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 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3.【答案】D
【解析】【解答】A、苏丹III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若观察到橘黄色颗粒大小不一则是因为花生子叶细胞的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不同引起,A不符合题意;
B、在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胞质流动时,会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而只有部分细胞的叶绿体在运动可能是由于细胞代谢强度低所致,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有些细胞压在计数室小方格的界线上,这是正常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细胞为长方形且处于未分裂状态,这是根尖伸长区细胞,而观察有丝分裂应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这
是取材不当引起,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流程
①解离:用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②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③染色: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④制片:用镊子将处理过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14.【答案】B
【解析】【解答】AB、依据题意, 亲代雌性慢羽白鸡、杂合雄性快羽麻鸡的基因型分别为ttZRW、TtZrZr,F1代的基因型为TtZRZr、TtZrW、ttZRZr、ttZrW,不能获得T基因纯合麻鸡,快羽麻鸡(TtZrW)所占的比例可为1/4,A错误,B正确;
C、由于F1代的基因型为TtZRZr、TtZrW、ttZRZr、ttZrW,只考虑快慢羽,F2的基因型为ZRZr、ZrZr、ZRW、ZrW,雌雄都有快慢羽,无法通过快慢羽区分F2代雏鸡性别,C错误;
D、ALV为逆转录病毒,其核酸为单链的RNA结构,t基因为双链的DNA结构,二者的结构不同,D错误。
故选B。
【分析】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而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答案】C
【解析】【解答】A、由表格数据可知,0.5~1岁的女婴碘的推荐摄入量为115μg/d,非孕期成人女性为120μg/d,每天的摄入量相差不大,但成人的体重远高于婴儿,所以以单位体重计,婴儿对碘的需求高于成人,A正确;
B、有表中数据可知,25~30岁孕中期女性铁的推荐摄入量高于未孕期,由于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由此推测, 与孕前期相比, 孕中期女性对氧的需求量升高,B正确;
C、钙元素属于生物的大量元素,由表格数据可知对25岁与65岁女性,钙的推荐摄入量均为800mg/d,C错误;
D、维生素D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所以即使按推荐量摄入钙,部分女性也会因缺维生素D而缺钙,D正确。
故选C。
【分析】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C、H、0、N、P、S、K、Ca、Mg等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元素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o等,称为微量元素。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D
【解析】【解答】A、种子吸收的自由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形成结合水,失去了溶解性,A错误;
B、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增加,B错误;
C、水也参与细胞构成,如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C错误;
D、幼苗中的水既可通过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反应,参与生成NADPH,也可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NADH,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无机盐的相关综合:
19.【答案】C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分解者属于组成成分,其以动植物残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为生命活动能源,并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所以其重要功能是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以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丰富多样,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速率会加快,A不符合题意;
B、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会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团,被吞噬细胞消化分解,高温会破坏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空间结构,使抗体失去生物活性(即生物学功能),所以无法与抗原结合,B不符合题意;
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只含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其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该过程即二分裂,依赖于细胞膜和细胞壁,C符合题意;
D、草履虫的纤毛会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还可帮助口沟摄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主要指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都是DNA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 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壁 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举例 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增殖方式 一般是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3、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是生物活性丧失。有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只要轻微变化即可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
20.【答案】A
【解析】【解答】A、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叶片萎蔫时,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会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叶片可能会脱落,A错误;
B、干旱缺水时,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植物气孔开度减小,吸收的二氧化碳会减少,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降低,B正确;
C、植物细胞失水时主要失去自由水,自由水含量下降,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会增大,C正确;
D、缺水会影响植物体内各种需要水分参与的生理反应,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往往需要水分参与,缺水不利于该过程,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蒸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2、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生物代谢旺盛,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使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例降低,当生物代谢缓慢,自由水可转换为结合水,使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上升。即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21.【答案】C
【解析】【解答】A、肾功能下降时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会减少,维生素D3的活性下降,进而减少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A正确;
B、阳光下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可转化形成维生素D3,维生素D3又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B正确;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小肠吸收钙减少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C错误;
D、活化的维生素D3才能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肾功能障碍时维生素D3不能被活化,因此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由题意可知:维生素D3的来源有两种:①从食物中获取;②在阳光化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获取的维生素D3只有在活化状态下才能促进钙吸收,而维生素D3的活化是在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2)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 Cl-。
22.【答案】A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当运动强度较低时,脂肪酸供能百分比最高,因此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A正确;
B、中等强度运动时,肌糖原供能的百分比最高,是主要供能物质,B错误;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通过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其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C错误;
D、肌糖原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均能用于细胞呼吸,氧化分解提供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如图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随运动强度不同,供能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不同。在低强度运动时,脂肪酸功能质量百分比最高,此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其次是脂肪酸;高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肌糖原供能。
23.【答案】C
【解析】【解答】A、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可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A正确;
B、水可以保持植物枝叶挺立,B正确;
C、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是酶,C错误;
D、水的比热容较大,能缓和植物温度的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1)自由水: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维持体液环境,参与许多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的关系: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新陈代谢旺盛,但抗逆性较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小,新陈代谢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24.【答案】B
【解析】【解答】A、复合纤维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相同,都是氨基酸,A不符合题意;
B、多肽链是由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连接而成,B符合题意;
C、双缩脲试剂只能与含两个及两个以上肽键的物质反应,蛋白质彻底水解形成的氨基酸不会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不符合题意;
D、高温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其韧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双缩脲试剂能与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肽键的多肽链或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
25.【答案】B
【解析】【解答】因为该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所以应是糖类。葡萄糖属于单糖,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单糖分为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属于六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属于五碳糖;二糖包括蔗糖、乳糖和麦芽糖;多糖包括糖原、淀粉、纤维素和几丁质。
26.【答案】B
【解析】【解答】A、干燥环境可防止种子受潮发霉,保持种子休眠状态,减少代谢活动,利于长期储藏,A正确;
B、种子受潮时,水分增加会导致细胞内自由水比例升高,结合水比例相对降低,从而促进细胞代谢。但在发霉情况下,种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霉菌的侵害,而非代谢减弱,B错误;
C、霉菌繁殖会消耗种子储存的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导致种子缺乏萌发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不利于种子正常萌发,C正确;
D、霉菌等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抑制种子萌发相关酶的活性,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种子死亡,D正确。
故选B。
【分析】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水。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异的: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内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这样水就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27.【答案】B
28.【答案】D
【解析】【解答】A、饮食中元素种类多并不代表能量高,能量主要取决于食物的热量,如脂肪仅含C、H、O三种元素,但单位质量供能比糖类高,而非元素种类,A错误;
B、单纯用糖代替脂肪并不能控制体重,过量摄入糖类,多余的糖类在体内同样会转化为脂肪,且可能引发代谢问题,B错误;
C、无氧运动(如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如跑步)各有作用,但仅靠无氧运动并不能更有效控制体重,需结合有氧运动才能高效燃脂,C错误;
D、体重管理的核心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既要保证营养全面,又要通过运动消耗多余能量,这符合科学理念,D正确。
故选D。
【分析】1、生物体的三大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2、践行“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应做到:饮食均衡多样,少加工、少添加,科学搭配营养素;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注重多样化与恢复;保持饮食运动协同,合理控制能量,避免极端方式;养成可持续习惯,关注整体健康,并依据科学指南调整。
29.【答案】A
【解析】【解答】A、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主要是由于钾离子(K+)通过离子通道的外流所致,A错误;
B、辅酶A作为能量代谢的关键辅因子,参与糖类和脂质等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补充辅酶A能够加速这些物质的分解代谢,进而促进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B正确;
C、在血浆缓冲系统中,碳酸氢根/碳酸(HCO3-/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对之一,能够有效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或碱性物质,维持血液pH值的相对稳定,C正确;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主要依赖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等电解质的浓度,而合剂中含有的钾离子(K+)、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均参与这一调节过程,D正确。
故选A。
【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①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比膜内要高,钾离子浓度比膜内低,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
②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而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③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30.【答案】B
【解析】【解答】A、佝偻病伴发的手足抽搐症状与人体内钙离子缺乏相关,参与构成叶绿素的元素是C、H、O、N和Mg2+,不含Ca2+,A错误;
B、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诱导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采用化学方法的其中一种就是用高Ca2+-高pH, 因此Ca2+用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
C、辅助血红蛋白携氧的元素是Fe2+,与题干中的钙无关,C错误;
D、构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是碘(I-),与题干中的钙无关,D错误。
故选B。
【分析】佝偻病和手足抽搐由维生素D缺乏→钙吸收不足→低钙血症引起。
31.【答案】C
【解析】【解答】A、验证淀粉酶专一性实验时,步骤②应加入2mL淀粉酶溶液而非蔗糖酶溶液,因为实验设计需保持酶种类一致而改变底物,若错误加入蔗糖酶将无法证明淀粉酶的专一性作用,A错误;
B、实验设置两次60℃水浴的目的不同,第一次是为酶促反应提供最适温度条件,第二次则是满足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所需的温度环境,B错误;
C、乙组作为空白对照,若未显色说明淀粉本身不含还原糖,若出现显色反应,则提示可能存在底物污染或自然分解的情况,该组结果可用于判断淀粉的还原糖含量,C正确;
D、甲组在酶解后会产生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而丙组因淀粉酶不能水解蔗糖,理论上应无显色反应(保持蓝色),D错误。
故选C。
【分析】淀粉酶具有底物特异性,即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对其他底物(如蔗糖)无作用。为验证这一特性,实验应设计不同底物与相同酶的反应体系,并通过还原糖检测来判定反应结果。需注意的是,虽然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但其显色反应需要沸水浴条件,而实验方案中的温度控制可能会干扰最终的结果判定。
32.【答案】B
【解析】【解答】A、淀粉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不含N,A错误;
B、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此外还可能含胆固醇和糖类,B正确;
C、淀粉是植物细胞的主要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包括催化、运输、免疫等,一般不作为储能物质,C错误;
D、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小分子化合物,不属于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B。
【分析】蛋白质、磷脂和淀粉的共同点主要包括:元素组成均含C、H、O,均为有机物,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由基本结构单元构成(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葡萄糖),可在细胞内合成和分解,参与细胞结构或代谢功能。
不同点:蛋白质和磷脂含N,淀粉不含N,淀粉是储能物质,蛋白质和磷脂一般不作为储能物质;磷脂不是生物大分子,而蛋白质和淀粉是。
33.【答案】A
【解析】【解答】A、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囊泡并运输到细胞内或细胞外,不会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其不会出现核酸分子,A符合题意;
B、溶酶体的功能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当其吞噬病毒或细菌时,会出现核酸分子,B不符合题意;
C、核糖体的组成成分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rRNA是RNA的一种,C不符合题意;
D、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真核细胞内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与分布:
  溶酶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结构 高尔基体断裂形成,单层膜包被的囊状小泡 内含60种以上水解酶 单层膜围成的囊状结构。 游离在细胞质或附着在内质网上,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
功能 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吞噬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并杀死入侵的病菌。 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分布 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 所有细胞中 所有细胞
34.【答案】C
【解析】【解答】A、玉米种子萌发后,根冠中的细胞是感受重力信号的部位,能够感知重力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这是植物根向地性的生理机制,A不符合题意;
B、自由水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与休眠种子相比,萌发的种子细胞代谢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所占比例高,呼吸作用旺盛,B不符合题意;
C、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萌发,而远红光可逆转红光的效应,抑制萌发,C符合题意;
D、赤霉素具有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脱落酸的作用是维持种子休眠、抑制萌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2)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3)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35.【答案】D
【解析】【解答】A、蔗糖是非还原糖,淀粉酶可将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二者均为还原糖),但蔗糖溶液与淀粉酶混合后温水浴,若不经过水解过程,加入斐林试剂不会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
B、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铜离子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不是吸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苏丹Ⅲ染液可与花生子叶中的脂肪结合,通过物理吸附形成橘黄色,C不符合题意;
D、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6.【答案】C
【解析】【解答】A、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先用低倍镜找到叶绿体,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A不符合题意;
B、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反应需要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B不符合题意;
C、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并盖上盖玻片后,还需要进行压片等操作,使细胞分散开,才能观察染色体,C符合题意;
D、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时,由于层析液有挥发性,且可能对人体有害,所以需在通风好的条件下进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3)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绿叶中的色素不只有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
37.【答案】A
【解析】【解答】A、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分子中含亚铁离子),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受阻,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引发缺铁性贫血,A符合题意;
B、肌肉抽搐通常与血钙浓度过低有关(钙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调节作用),与缺铁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神经细胞兴奋性主要与钠离子、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及钙等离子的浓度相关,缺铁不会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电活动,C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肿大(如“大脖子病”)主要由缺碘引起,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与缺铁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8.【答案】D
【解析】【解答】A、S型肺炎链球菌属于细菌,其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质粒是细菌细胞中独立于拟核DNA之外的小型环状DNA分子,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但细菌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拟核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而非质粒,A不符合题意;
B、水稻、小麦和玉米均为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不存在“主要是DNA”的说法,“主要是DNA”这种表述一般用于某些病毒,部分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所以对所有生物而言,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不符合题意;
C、遗传物质的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的方式,其作用是传递遗传信息,而遗传信息的表达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的,并非复制过程,C不符合题意;
D、烟草叶肉细胞为真核细胞,遗传物质是DNA。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水解后可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艾弗里的实验表明,RNA和蛋白质降解后与降解前,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能力没有发生变化,而DNA降解后与降解前,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能力发生了变化。这些说明在构成S型活细菌的DNA、RNA和蛋白质中,只有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39.【答案】B
【解析】【解答】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钙调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
B、氨基酸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
C、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是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C正确;
D、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每一种蛋白质分子都有与它所承担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如果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就可能会影响其功能。
40.【答案】B
41.【答案】A
42.【答案】D
【解析】【解答】A、各类染料植物的DNA分子组成具有一致性,均包含碳(C)、氢(H)、氧(O)、氮(N)、磷(P)五种基本元素,但不存在硫(S)元素,A错误;
B、DNA条形码的本质是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依次连接形成的线性分子序列,B错误;
C、染料植物的DNA条形码序列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同时有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C错误;
D、DNA分子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其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上,基于这一特性,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检测不同染料植物特有的DNA序列变异来实现物种鉴定,其核心原理在于各物种的条形码序列具有独特性,D正确。
故选D。
【分析】核酸(nucleic acid)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简称DNA ;另一类是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简称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43.【答案】A,B
44.【答案】(1)1、3、4、5、6;B
(2)糖类;减少脂肪的分解;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寄主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让幼蜂寄生,一组不做处理,并分别检测脂质含量;一段时间后,检测、比较两组寄主动物处理前后脂质含量的变化。
【解析】【解答】(1)由表中信息可知:菌A是醋酸杆菌,表格中第1、 3、 4、 5和6列中均有A存在,第四列与第3列对比,羽化率明显升高,因此在有菌A的情况下,菌B会进一步促进提高幼蜂羽化率。
故填:1、3、4、5、6;B。
(2)(i)幼蜂分泌一种物质类似于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故其作用可以是促进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质。
(ii)幼蜂的存在会导致寄主体内脂肪酶活性降低,从而减少对脂肪的分解,从而使寄主积累脂质。
(iii)本题意在研究幼蜂是否对寄主体内脂质合成量有影响,自变量为是否有幼蜂寄生,因变量为寄主体内脂质合成量。实验设计如下: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寄主动物随机分为两组,编号AB,A组让幼蜂寄生,B组作为对照不做处理,并分别检测脂质含量;一段时间后,检测、比较两组寄主动物处理前后脂质含量的变化。
故填: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寄主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让幼蜂寄生,一组不做处理,并分别检测脂质含量;一段时间后,检测、比较两组寄主动物处理前后脂质含量的变化。
【分析】(1)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充分分析题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进行实验。
(2)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它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
45.【答案】(1)体液免疫
(2)肽键
(3)实验思路:使用含有35S的活细胞培养基培养病原体,进而标记蛋白质A,用该病原体侵染机体,追踪放射性的位置与强度。
预期结果: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出现了较强的放射性。
【解析】【解答】(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病原体感染诱导产生浆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方式属于体液免疫。
(2)蛋白酶可将蛋白质A的一条肽链水解成多个片段,因此蛋白酶切断的是肽键。
(3)不采用荧光素标记蛋白质A,则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由于蛋白质大多数含有S元素,故采用35S标记蛋白质A,然后追踪放射性的位置与强度。实验思路:使用含有35S的活细胞培养基培养病原体,进而标记蛋白质 A,用该病原体侵染机体,追踪放射性的位置与强度。预期结果: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出现了较强的放射性。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46.【答案】(1)脂肪
(2)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重合程度高;从脂滴转运到线粒体
(3)在营养匮乏时,溶酶体可降解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释放脂肪酸;不含有3-MA的无机盐缓冲液;含有3-MA的无机盐缓冲液;细胞中脂滴的数量;实验组细胞中脂滴的数量少于对照组
(4)脂肪酸无法及时转运到脂滴(或脂肪酸无法及时转运到线粒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