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暑假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返回舱的高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2.5mm B.2.5cm
C.2.5dm D.2.5m
2.丰子恺的书画简朴,富有生活气息,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如图是他的一幅作品——旭日初升,能判断山是运动的是因为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路旁树木 B.旭日 C.高山 D.道路
3.观光电梯内,用固定的弹簧测力计悬挂物体M,先后拍下两张照片如图甲、乙;以楼房为参照物,电梯( )
A.静止 B.上升,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上升,做变速运动 D.下降,做变速运动
4.正确写字姿势的“三个一”是: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其中对“一尺”的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
A.3cm B.30cm
C.300cm D.3000cm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则时间内( )
A.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D.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6.如图所示是2024年10月31日辽宁舰和山东舰双航母编队演练的情境。辽宁舰和山东舰以相同的速度朝同一方向匀速行驶,舰载机编队快速飞过航母上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辽宁舰为参照物,山东舰是静止的
B.以山东舰为参照物,辽宁舰是运动的
C.以辽宁舰为参照物,舰载机编队是静止的
D.以山东舰为参照物,舰载机编队是静止的
7.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
B.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 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记录为
D. 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无法测量出结果
8.2025年元宵节,乐山举办大型无人机灯光秀,如图所示为3000架无人机组成乐山大佛图案后正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整体移动时的情景。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整体移动的无人机群是静止的
B.以其中一架无人机为参照物,其他无人机是静止的
C.以无人机的螺旋桨叶片为参照物,无人机的LED灯是静止的
D.以突然加速的无人机为参照物,其他保持原速的无人机是静止的
9.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Ⅰ所示,在图Ⅱ中分别作出了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B.C. D.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2024 年 4 月 26 日,“神舟十八号 ”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自主快速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 舱,在二者成功对接一起绕地球高速飞行的过程中,相对地球是 (选填“运动 ”或“静止 ”)的。
1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从点到点的路程 ;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 。
12.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填“”或“”),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
13.如图是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甲、乙两球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由图可知甲球做 (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A点到B点的路程为0.2m,乙球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速度为 m/s。
14.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为“尺”,“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图甲中比例尺为1∶10,图乙是实际的刻度尺。图甲中“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 mm。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 cm。
15.如图所示是空中加油机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它们在5s内飞过了1250m的距离,则飞行速度为 km/h。
16.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甲同学的速度为 km/h。
三、实验题
17.如图1所示,小明做“测量小车从斜面滑下的速度”实验的情景。
(1)“测量小车从斜面滑下的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2)将小车放在斜面刻度线处,静止放手滑下,放手时开始计时、当小车到时停止计时,通过实验操作,小明发现到 (选填“开始计时”或“停止计时”)的时机不好把握。解决问题后,再一次实验。小明又发现小车运动时间太短,时间测量不准确,经过反复尝试会发现,斜面的坡度 (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可以让小车滑下的时间变得长一些,可以较准确的测量出时间。
(3)调整好斜面,小车从A点静止滑下,到达点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小车经过段的平均速度是 (保留两位小数)。
(4)小明实验中观察到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越来越快。为了验证自己的观察小明想分别测出小车在斜面滑下的上半程和下半程的时间,就可以通过 (选填“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式比较出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快慢。实际操作过程中, (选填“上”或“下”)半程的时间很难直接测出。
四、计算题
18.五一期间,小红一家自驾出游,途径一区间测速标志如图所示。小红爸爸驾车通过该区间实际用时0.25h,通过计算说明小红爸爸是否超速?
19.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向正前方的山崖开去,在距离山崖时鸣笛,经过听到山崖反射过来的回声(设当时的声速为),如图所示,求:
(1) 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
(2) 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成年人的身高大约为1.8m左右。由图可知,返回舱的高度比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要高一些,大约为2.5m。
2.【答案】B
【详解】ACD.以路旁树木、高山和道路为参照物,山的位置不变,山是静止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B.以旭日为参照物,山的位置发生改变了,山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
3.【答案】D
【详解】A.以楼房为参照物,电梯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CD.后拍的照片与先拍的照片相比,电梯的位置相对楼房向下发生了变化,说明正在下降,两张照片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物体M没有处于平衡状态,电梯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4.【答案】B
【详解】1米等于3尺,则1尺约等于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5.【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时间内,甲的路程—时间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因此甲做匀速运动,乙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曲线,随着时间的增加,乙增加的路程越来越大,因此乙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CD.由图可知,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由可知,甲的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故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6.【答案】A
【详解】A.辽宁舰和山东舰以相同的速度朝同一方向匀速行驶,这意味着山东舰相对于辽宁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当以辽宁舰为参照物时,山东舰是静止的,故A正确;
B.由于辽宁舰和山东舰以相同的速度朝同一方向匀速行驶,辽宁舰相对于山东舰的位置同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当以山东舰为参照物时,辽宁舰是静止的,故B错误;
C.舰载机编队快速飞过航母上空,说明舰载机编队相对于辽宁舰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当以辽宁舰为参照物时,舰载机编队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因为舰载机编队快速飞过航母上空,舰载机编队相对于山东舰的位置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故当以山东舰为参照物时,舰载机编队是运动的,故D错误。
7.【答案】C
【详解】由题图可知,甲刻度尺上每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乙刻度尺上每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使用乙刻度尺测量更精确,故、错误;用乙刻度尺测量时,物块左侧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刻度线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故正确;甲刻度尺的整数刻度线对齐物块的左侧,能够测出物块的长度,故错误。
8.【答案】B
【详解】A.整体移动的无人机群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以地面为参照物,整体移动的无人机群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整体移动的无人机群每架无人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以其中一架无人机为参照物,其他无人机是静止的,故B正确;
C.无人机的螺旋桨叶片在无人机飞行时不断转动,则无人机的螺旋桨叶片与无人机的LED灯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无人机的螺旋桨叶片为参照物,无人机的LED灯是运动的,故C错误;
D.无人机突然加速时,与其他保持原速的无人机之间的距离改变,即它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以突然加速的无人机为参照物,其他保持原速的无人机是运动的,故D错误。
9.【答案】B
【详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由图可知,他们在相等时间t内S甲<S乙,故A错误,B正确;因为时间t相等,S甲<S乙,由可知,v甲<v乙,即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故选B.
10.【答案】运动
【详解】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组合体在一起绕地球高速飞行的过程中,相对地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
11.【答案】40.0;0.2
【详解】由图可知,小车在BC段的路程sBC=40.0cm。
小车在BC段所用的时间tBC=09∶25∶20-09∶25∶18=2s
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12.【答案】; ;
【详解】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尺面垂直,由图可知,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左侧与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关键点拨】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线,则读取物体末端对应的示数后,应将物体末端对应的示数减去起始刻度值,得到的差值便是所测长度,注意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3.【答案】变速;2
【详解】如图,两个相邻小球间隔的时间相等,则甲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甲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乙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A点到B点的路程为0.2m,时间为t=0.02s×5=0.1s
乙球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速度为
14.【答案】3.0;3.00
【详解】用乙图的实际刻度尺测量甲图中的“咫”和“尺”,发现“咫”为1.50cm,“尺”1.80cm,所以图甲中“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1.80cm-1.50cm=0.30cm=3.0mm
由于甲中比例尺为1∶10,图中相差3.0mm,所以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约为3.0mm×10=30.0mm=3.00cm
15.【答案】静止;900
【详解】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是静止的。
飞行速度为
16.【答案】甲;10;18
【详解】由图像可知,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通过的路程为25m,乙同学通过的路程为s乙=25m﹣10m=15m
因为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由图像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此时乙同学到甲出发点的距离为10m,即两人相距10m。
由图知,甲同学运动的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甲同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同学的速度v甲===5m/s=5×3.6km/h=18km/h
17.【答案】(1);刻度尺
(2)停止计时;小一些
(3)0.27
(4)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下
【详解】(1)测量小车下滑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的时间,所以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然后根据计算小车下滑的速度,即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运动到斜面底部的速度较快,所以停止计时的时机不好把握。
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速度慢,在坡上停留的时间长,方便计时。
(3)由图2可知分针在0和1之间,且没有过半格,秒针指在3s处,所以小车运动的时间为3s,则小车经过AC段的平均速度
(4)小车经过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相同,测出小车在斜面滑下的上半程和下半程的时间,可以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花时间的长短来比较运动速度的快慢。
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小车经过上下半程分割点时停留的时间很短,所以下半程的时间很难直接测出。
18.【答案】见解析
【详解】如图可知,此区间的限速为80km/h,小红爸爸的驾驶速度
所以没有超速。
19.【答案】(1) 【解】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为。
(2) 已知,如图,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思路分析】
(1)根据计算鸣笛声传播的总路程;
(2)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等于鸣笛声在内传播的总路程减汽车鸣笛时到山崖的距离。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