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码》五年真题分类集训 第十二单元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解码》五年真题分类集训 第十二单元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6 10:06:38

文档简介

五年高考真题分类集训
历史
第十二单元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
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
考点1
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展与马克思主义
1.(2024·山东卷)在某些意义上,空想社会主
4.(2024·新课标卷)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
义者是启蒙思想家的继承者,因为他们都相
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
信犯罪和贪婪是罪恶环境的产物,也相信社
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
会将趋于完美。但相比之下,空想社会主义
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
者更为“激进”,这是因为他们把关注的重心
于说明
()
转向了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A.经济规律
B.理想社会
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社会正义
D.阶级斗争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2024·浙江1月卷)如图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为19世纪初的漫画,图中
5.(2023·全国甲卷)西方某一文学思潮挑战和反
人物为法国的拿破仑和英
叛了强调“主观”“创造”“情感”“想象”的文学成
国的代表人物约翰·布尔。
规,主张科学理性精神,刻意追求“客观”“写
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
实”。据此可知,该文学思潮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A.拿破仑帝国征服欧洲盛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极一时
6.(2023·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
B.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
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
C.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展开对决
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
D.英法两国联合用武力瓜分世界
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
3.(2024·浙江1月卷)马克思、恩格斯在《德
“断裂”是指
(
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
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
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
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
来;普遍交往…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
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
民族的变革”“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
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
7.(2023·新课标卷)如图为
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
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
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
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
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
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
史”。这段话旨在
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
A.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B.反映生产方式、交往和分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A.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B.拿破仑战争的局势
C.阐明各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D.揭示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演进的根本
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动力
74可
详解答案
详解答案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一古代中华文明
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
的起源与奠基
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文宇的产生是出现祭祀和管理
的需要,文字的使用不是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
考点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D根据材料中学者认为所发掘的红山文化代表辽宁沙锅
7.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
屯遗址与仰韶文化大致同期,结合所学距今约7000至
品,随之私有制产生,陪葬品的种类和数量成为衡量私有
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其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结合备选
财产多少的表现,C项中单人墓陪葬品种类丰富,数量大,
项可知沙锅屯遗址出土了彩陶残片,是学者作出这一判断
表明拥有较多私有财产,故正确;A,B,D三项不属于财产
的主要依据,故选D项: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属于新石器
私人占有的特点,故排除。
时代文化,而使用骨制雷刀和燧石石器是在旧石器时代,8,B材科中湖南違县城头山古城遮址出现了地面建筑、陶
排除A、B两项: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同属于北方地区中华
器制作、祭坛和稻田等文明要素,且该文明位于长江流城,
文明,前者分布在黄河中游,后者分布在过河上游,主要培
由此可知长江流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故B项正确:
有和种植粟,长江流战的文明主要培有和种植稻,排除
材料未表明该造址出现城市,且“最早”一词从材料中也无
C项。
法体现,故A项静徐:材料中该遗址发据出中国迄今已知
2.C根据材料可知,湖北风凰咀遣址出土的“蛋壳陶杯”此
最早的古稻田,仅能说明人们种植水稻,无法推知古城先
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龙山文化位于黄河流城,湖
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故C项排除:材料未提及私
北则位于长江流域,两个地方相距较远,出现同类物品,说
有制的产生,无法得出“迈入阶级社会门槛”,故D项排除
明史前文明存在远距离交流,故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9.C青铜器作为商周时期的重要礼器,其分布和出土的位
龙山文化时代只是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尚未成为早期
置应该与各主要诸国国都以及商周政治中心大体一致,从
国家,A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的“蛋壳陶杯”是
地图上看,其主要分布于黄河流拔。铜是铸造青铜器的主
一种显示尊黄身份的礼器,而不是商品,不能说明南北地
要原料,当时重要铜矿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这样长途运
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排除B。风凰咀遗址距今约5000
输成为必要,南北方经济联系由此加强,C项正确。商周时
年至4300年,而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约6500年至4500
期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青铜器的繁荣与农业经济进步关
年,时间不相符,排除D。
系不大,A项排除。商代和西周尚属“工商食官”阶段,不
3,D贝类器物更能反映商业的发展,因为贝壳具有交换属
可能开展大规模的商业活动,B项排除:根据地图上商周统
性,与商业有关,故选D。陶釜、蚌器、骨角器等是饮食器
治中心及西周主要诸侯国的分布可知,商、西周统治区城
具,与商业无关,排除A。指环、牙器、臂玉环等是装饰用
并未扩大到江南地区,D项排除。
品,与商业无关,排除B。石斧、石磨棒,石麻盘等是劳动用10.D从材料信息可知,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贵族得到的
具,与商业无关,排除C。
采邑(包括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多,结合所学可知。这从
4.AA项正确: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仰
根本上得益于生产力的捉高,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故选D
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仰韶文化时
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土地性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西
期以果等为主要找培作物,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
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分封体制不断受到冲击,而非强化
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B项时间错误:夏、商、西周是
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黄族得到的采邑越来越多,实力
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C项史实错误:
大大增强,冲击了诸侯国君的统治,故C项错误。
新石器时代尚未出现铁器。D项史实错误:新石器时代晚11.D从材料中在河南、陕西等地慕莱中出土具有长江中下
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阶级分化开始
游风格的西周青钢器可知,西周时期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出现
D项正确。
5,D根据材料中孩造址大、中、小墓葬的比例对比,以及大12.A从材料信息看,周天子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受天之
型墓葬的特点可知,随葬品品类较多且出现了礼器,说明
命以君临人问”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征,故选A
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结合所学可知,新石器时
项。根据宗法制,嫡长子为大宗,庶子不能成为天下大
代晚期出现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
宗,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家天下”,而非“公天下”,排
出现,故选D项;旧石器时代早期,先民从事渔猎和采集,
除C项;郡国并行制出现于西汉初年,排除D项。
过着群居生活,并未出现贫高分化,排除A项:旧石器时代
13.C根据材料“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
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依然低
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可知,商代青铜器的象征意
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排除B、C两项。
义大于实用意义,这反映出当时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
6,C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业生产,故C项正确:江西新干出土了青铜农具不代表青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时
铜农具最早在此地出现,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商代的
期时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
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且精耕细作属于小农经
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并结合
济的特点,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排除B
所学知识可知,斯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推
项;全国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转移到南方,排除D项。
动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时14.D结合题中信息“并田制下”“私田”“三年一换土易居”
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
可知,这些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国有土地的统一管理,D项
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
正确。并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不允许自由买卖,A项错
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
误,排除;井田制下,诺侯国的收获物由自己支配,每年诸
-10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