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凛冽(lǐn) 俯瞰(kàn) 鲁莽(mánɡ) 风餐露宿(lù)
B.储存(chǔ) 舷窗(xuán) 凸现(tū) 五脏六腑(fǔ)
C.毋宁(wú) 概率(lǜ) 合拢(lóng) 心有灵犀(xī)
D.羸弱(léi) 负荷(hè) 迟钝(dùn) 忧心忡忡(chō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 搁浅 养精蓄锐 不可思议
B 家眷 聊以自慰 疲惫不堪
C 斫痕 风餐露宿 契而不舍
D 告罄 孜孜不倦 小心翼翼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片戈壁滩荒无人烟,方圆几十里连一棵像样的绿树也没有,冷风刮过,令路过的人毛骨悚然,不禁感叹再也不敢来这个不毛之地了。
B.1999年,五个不同的研究团队不期而至地发现了这种酵素,其含量在脑神经元里头特别丰富。
C.敌人表面上耀武扬威,实际上已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了。
D.根据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份研究表明,孕激素会干扰口头表达能力,让你语无伦次,思路混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B、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了过去。
C、学校的教学显著成绩,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
D、李春燕的感人事迹,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处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氛围。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复说:“没什么,别多心。”
D.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6.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拔地而起,刺破苍天,________;抱团前行,勇闯深谷,________;奋力拼搏,追求理想,________;悉心守护,关爱至亲,________。
A.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B.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梦能成其璀璨
C.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山能成其巍峨
D.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7.仿照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
冬天的雪, , .
8.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们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探险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说出你喜欢(崇拜)的探险家,并说说他(她)的事迹及你崇拜他 (她) 的原因。
①我最喜欢(崇拜)的探险家是: 。
②我知道他(她)的事迹有: 。
③我崇拜他(他)的原因是: 。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探险”与“冒险”的理解。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链接材料】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②,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③复量④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注】①鉴:镜子。②平:将镜面铸成平的。③仍:重复,屡次。④复量:斟酌,测量。
9.阅读《活板》和上面的【链接材料】,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B.火烧令坚 C.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D.故令微凸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用讫再火令药镕 其印自落 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
10.下面对活字印刷术“活”的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字为一印”且按韵分别存放,排版时取用“活”。
B.字印数目“活”,可以应对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所有字都能找到。
C.“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统筹用板,提高效率,体现了印刷过程的“活”。
D.“以手拂之,其印自落”体现拆版的“活”。
11.《活板》作者逐层说明活字印刷术从______①______、排版到印刷的程序。排版的程序包括设板、冒板、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平板,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程序严谨,考虑周密;【链接材料】中古人制镜,要使照出来的人脸和镜子大小相称,匠人们需要“______④______”,因为古代匠人的用心,才有了制镜工艺的精巧。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圆满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主要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含“祝融号”火星车)两部分组成。前期,环绕器是搭载“祝融号”火星车的星际专车。在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送达火星后,环绕器上升至中继轨道,此后数月它将变身为通信器,建立起“祝融号”火星车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它与地面的通信通过环绕器采用UHF频段+X频段两种中继通信方式进行。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地面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祝融号”火星车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再加上2.5米口径的大天线,共同构成一个立体通信网。
(摘编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有删改)
【材料二】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整个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况且,即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不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很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
1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组成,环绕器既是星际专车又是中继通信器。
B.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C.“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都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火星车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地面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
13、说说材料二中划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请根据材料三分析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的原因。既然不具备可能性,那么“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的意义是什么?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 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 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选文略有改动)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选文第①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
17.请为选文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
18.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9.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 ( )
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
C.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战例。
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友
宗璞
①一位朋友曾说她从未注意过木槿花是什么样儿,我答应木槿花开时,邀她来看。过了些时,偶然走过图书馆,却见两排木槿,花朵已全落尽了。一路很是怅然,似乎不只失信于朋友,也失信于木槿花。又因木槿花每一朵本是朝开夕谢的,不免伤时光之不再,联想到自己的疾病,不知还剩几多日子。
②回到家里,站在院中三棵松树之间,那点脆弱的感怀忽然消失了。我感到镇定平静。三松中的两棵高大稳重,都似很有魅力,可以倚靠。第三棵不高,枝条平伸作伞状,使人感到亲切。它们似乎说,好了,不要小资情调了,有我们呢。
③它们当然是不同的。它们不落叶,无论冬夏,常给人绿色的遮蔽。那绿色十分古拙,不像有些绿色的鲜亮活跳。它们也是有花的,但不显著,最后结成松塔掉下来,带给人的是成熟的喜悦,而不是凋谢的惆怅。它们永远散发着清净的气息,使得人也清爽,据说像负离子发生器一样,有着实实在在的医疗作用。
④更何况三松和我的父亲是永远分不开的。我的父亲晚年将这住宅命名为三松堂,言“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犹多其二焉”,其寄意深远,可以揣摩。我站在三松之下感到安心,大概因为同时也感到父亲的思想、父亲的影响和那三松的华盖一样,仍在荫庇着我。
⑤父母在堂时,每逢节日,家里总是很热闹。不只放鞭炮,还要放花,一道道彩光腾空而起,煞是好看。这时大家又笑又叫。放了几年,家里人愈来愈少了。剩下的人还坚持这一节目。以后因子侄辈纠缠,也还放了两年。再以后,没有高堂可娱,青年人又大都各奔前程,几乎走光,三松堂前便再没有节日的喧闹。
⑥这一切变迁,三松和院中的竹子、丁香、藤萝、月季和玉簪都曾亲见。其中松树无疑是祖字辈的,阅历最多,感怀最深,却似乎最无话说。只是常绿常香,默默地立在那里,让人觉得,累了时它总是可以靠一靠的。
⑦这三棵松树似是家中的一员,是亲人,是长辈。燕园中还有许许多多松柏枞桧之类的树,便是我的好友了。
⑧在第二体育馆之北,有一片用松墙围起来的园子,名为静园。这两年,每天清晨坚持散步是我性命攸关的大事。散步的路径,总寻找松柏之处,静园外超过千步的松墙边便成为好地方。一到墙边,先觉清气扑人,一路走下去,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换过了。
⑨临湖轩前有一处三角地,也围着松墙。其中一段路两边皆松,成为夹道。那松的气息,更是向每个毛孔渗来。最主要的是那气息,清到浓重的地步,劈头盖脸将人包裹住了。这时便想,若不能健康地活下去,实在愧对造化的安排。
⑩走出夹道不远,有一处小松林,空气自然是好的。我走过时,总见六七位老太太在一起做操,一面拍拍打打,一面大声谈家常。譬如昨天谁的媳妇做的什么饭,谁的孙子念的什么书。松树也不嫌聒噪,只管静静地进行负离子疗法。
中国文学中一直推崇松的品格。松树的不畏岁寒,正可视为不阿时不媚俗的一种节气。这是“士”应有的精神境界,所以都愿意以松为友。白居易《庭松》诗云:“即此是益友,其友须贤才。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最后两句用松之德要求自己勉励自己,要够格作松的主人。松不只给人安慰,给人健康,还在道德上引人向上,世之益友,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自然界中,能为友的当然不只松柏一类。人若能时时亲近大自然,会较容易记住自己的本色。嵇康有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纵然手不能举足不能抬,纵然头上悬着疾病的利剑,我们也要俯仰自得,站稳自己的位置。
2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写木槿花的花期短、凋零快,欲扬先抑,为下面写松树及自己心境的转变张本,并照应结尾。
B.这篇文章与《紫藤萝瀑布》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是《紫藤萝瀑布》比这篇文章的意蕴更丰富。
C.作者回忆一家人在松树下放鞭炮的热闹情景,目的是与父母离世后家庭的冷清、寥落形成对比,表达物是人非家道衰落的伤感情怀。
D.文章写小树林里老太太们运动、聊天等喧闹的场景,突出她们生活的安闲快乐,而这都是默默付出的小松林带给她们的。
21.第 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到中国文学中的松?
22.请根据要求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它们似乎说,好了,不要小资情调了,有我们呢。(修辞角度)
(2)一到墙边,先觉清气扑人,一路走下去,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换过了。(词语角度)
23.请联系全文,对作者以“松”为“友”的原因加以探究。
三、写作
24、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请以“探险”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读罢本单元各篇课文,我们深深感受到探险家们身上的那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神。
请你以“勇气”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
答案
1、D 2.C 3.B 4.D 5.D 6.D 7.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8.(1)示例: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2)探险是指去过去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考察(自然界情况);冒险是指不顾危险地进行某项活动。
9.D 10 B
11 ① 制字 ② 布板 ③ 烤板 ④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
12、B
13、①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约2万千米/小时”“0米/小时”,准确具体科学严谨,强调“天问一号”需要在短时间内急剧降速,突出了“天向一号”本领强。
14、原因:①火星环境恶劣,氧气少,昼夜温差大,且改造难度大,目前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②人类目前探测火星的水平不高,对火星的了解不够充分。
意义:①有助于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②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15、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16、开头引用名言、俗语,写出“木秀于林”容易被困难所摧毁,下文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与其形成对比,从而引出中心论点,增加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7、(示例一)前进只有一个理由,退缩却有千万个理由,当一个人勇往直前的时候,一点点流言蜚语又算得了什么
(示例二)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
(示例三)还有另外一些人,不怕诋毁诽谤,愈挫愈勇。
17、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和磨刀石,论述了困难所起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1分)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使道理通俗易懂。
19.B
20.A
21.中国文学中推崇松的品格,松树不畏岁寒、不阿时不媚俗的节气,是“士”应有的精神境界,引用相关内容,丰富了文章内涵,进一步突出作者对松的喜爱和以松为友的原因,也增添了文化底蕴。
22.(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松树以人的语言和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松树给作者带来的安慰和力量,让作者从脆弱的感怀中镇定平静下来,表现出作者对松树的亲近之感。(2)“扑”字生动地写出松墙边清气扑面而来的强烈感受,“换”字夸张地表现出在松墙边散步后身体状态的变化,突出了松墙边空气的清新和对人身心的有益影响。
23.从外形上看,松树高大稳重或枝条平伸作伞状,给人依靠和亲切感;从生长习性上,松树四季常绿,不落叶,常给人绿色的遮蔽,其花不显著,结出松塔带来成熟的喜悦,散发的气息能让人清爽,有医疗作用;从情感联系上,松树与作者的父亲紧密相关,父亲将住宅命名为三松堂,让作者感到父亲的荫庇;从精神品质上,松树不畏岁寒,具有不阿时不媚俗的节气,在道德上引人向上。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