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衡水卓远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衡水卓远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6 11: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2.1956年,美国政府的科研拨款为48.6亿,1957年以后每年以14%的速度递增,至1965年为130多亿,占全国公私科研经费的65%。同时,国家又对私人企业实行研究和发展支出的纳税优惠以及新投资的纳税优惠,并由国家直接出面主持庞大的科研项目。1955-1980年间,美国科研机构中的科技人员由24.83万人增加到65.9万人,工程师和工人的比例1930年为1比230,1970年为1比50,在新型工业部门,科技人员的比重更大。这些现象表明()
A.科研投入因其回报周期长,私人企业基本拒绝科研投入
B.庞大的科研经费支出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加剧财政赤字
C.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根本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干预与调节
3.1895年,威廉二世在德国帝国议会发表讲演时说:“俾斯麦推行的欧洲大陆政策十分狭隘,而今我奉行的是世界政策......世界各地都应体现德国政策。”德国对外政策转变最重要的影响是()
A.引起了德国政坛的动荡 B.加剧了与邻国的领土纷争
C.导致了英德矛盾的激化 D.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4.在东欧剧变过程中,有的国家直接蜕变了,有的国家分裂了,其中分裂最为严重的国家是0
A.德国
B.捷克斯洛伐克
C.南斯拉夫
D.罗马尼亚
5.如表为20世纪60至80年代拉美国家建立的部分经济组织。据此可知()
建立时间 经济组织
1960年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
1962年 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9年 安第斯集团
1975年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1年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A.南北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 B.拉美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C.国际经济旧秩序逐步瓦解 D.拉丁美洲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6.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枪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陆事务
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
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7.据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2008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到创纪录的5560项。该现象说明当今世界()
A.经济一体化发展受挫 B.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主流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前景堪忧 D.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
8.(2022淮安高一下期末)一战期间,14万华工成为中国派往世界的“使者”,来到法国参战。华工们吃苦耐劳,是挖战壕、修铁路的专家,甚至搏杀于前线,为中国赢得了很高荣誉。一战华工()
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
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
D.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复山东主权
9.在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加强。俄国1921年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7年的战争加之严重的干旱造成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材料反映了()
A.新经济政策施行的历史原因 B.农业集体化带来的社会危机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动工业化的完成D.战争造成严重的经济衰退和人口死亡
10.1897年,英国某杂志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这可用于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
A.法德矛盾 B.英德矛盾
C.俄德矛盾 D.俄奥矛盾
11.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律,其影响是()
A.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消除了社会贫富差距 D.有助于摆脱经济“滞胀”
12.1961年,坦桑尼亚独立,下表为坦桑尼亚中学历史期末试卷的问题设计,对其内容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60年代前期 1967年及以后
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世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什么?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 1.你从古代的非洲帝国学到什么?2.1957年的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有什么影响?3.如何认识“津巴布书"是非洲人的成就?
A.政治形势影响文化取向 B.国家独立导致思想解放
C.西方文化控制政策破产 D.非洲普遍建立文化自信
13.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 1949年 397 145 582 765
1950年1-6月 11 268
上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14.20世纪60年代后期,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明确指出,要增加社会主义企业的自主性,保障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计划性,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营的方法并使之现代化。南斯拉夫则提出要建立“自治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发展民主,实行工人自治。这说明东欧国家的改革旨在()
A.消除意识形态的影响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建立市场经济的模式 D.巩固与苏联的关系
15二战后,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西方社会的福利增长呈现出刚性升势,但其经济增长却是周期性地在萧条与增长之间摇摆。因此,在某些时刻,西方社会普遍出现“超水平的社会福利”。最符合材料中“某些时刻”表现的是()
A.20世纪40年代末,“马歇尔计划”实施B.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有化浪潮兴起
C.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持续蔓延D.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在全球活跃
16如表为美国、苏联、日本、德国(联邦德国)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其中甲是()
年份 项目 国家
甲 乙 丙 丁
1937年 原油产量 28.5 0.5 172.9 0.4
钢产量 17.7 19.8 51.4 5.8
1950年 原油产量 37.9 1.1 266.7 0.3
钢产量 27.3 12.1 87.8 4.8
A.美国B.苏联
C.日本 D.德国(联邦德国)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在权力、效率等方面显得软弱无力。二战后期,盟国各方面都出现了建立强有力国际组织的呼声,联合国应运而生。联合国设立了安全理事会,被全权赋予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在表决机制中也未要求全体一致,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联合国的设计者还赋予了五大国世界警察”的身份,这五国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凸显了大国维护世界秩序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使民族自决第一次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并对非自治领土(即殖民地)和托管领土提出了明确规定,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盟国在战时所勾画的战后秩序与实际形成的秩序有着相当的不同。原先共同作战一同谋划战后安排并分担维护世界和平重任的盟国,战后数年便分成敌对的西大阵营。国际秩序出现了最初所意想不到的变化。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意图。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后半国际秩序出现了怎样“意想不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形式多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它的发展演化轨迹可以说是一部西方列强最大限度地掠夺欠发达国家财富的掠夺史。
16世纪-19世纪中叶 明火执仗-赤裸裸的经济殖民 16-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掠夺金银财富
19世纪中叶-第一次世界大战 双锤并举经济殖民的进一步强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垄断资本主义一方面继承了先前一切有效的经济殖民方式,另一方面又举起资本输出的重锤,强化了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适时而变-隐蔽的经济掠夺 一是,扩大经济掠夺是殖民政府经济殖民活动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二是不断加剧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继承与创新-由弱渐强的经济殖民 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盘剥发展中国家,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赚取高额利润;利用技术、信息垄断等手段,从发展中国家转移财富
-摘编自王昌沛《形式的变化难以掩饰罪恶本质的延续-论经济殖民主义的演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经济殖民主义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殖民主义的基本看法。
19.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在1910年到1911年,他们(注:指各省立宪党人,主张清政府立即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坚持新的要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
-[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秘议“......吾辈公决密谋革命......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云云。
-徐佛苏在《梁任公先生逸事》
(1)据材料一,为什么说“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12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革命斗争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为多山地形,只有河谷的小块土地、湖积平原与海岸平原适合耕种。荒凉的山坡将平原互相隔开,陆上交往非常困难。结果,海洋成了主要的交通线,并且一直如此。爱琴海海岸线凹陷,为小型船只提供了数不清的港口。爱琴海与爱奥尼亚海的岛链使得航海相对方便安全。这些地理条件有助于解释为何希腊人很早就以海盗、殖民者、贸易者的身份走向海洋。同样,肥沃平原互相隔绝,有助于小型独立城邦的形成。荒凉群山提供了天然的分界线,使古希腊分成许多政治单元。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西方又明史手册》
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并结合所学,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通往欧洲的道路如今已挤满来自美洲的货船。这是一个新的贸易网络,从距离和规模上可以和亚洲的商业道路相媲美,而且在货物价值上很快就超过了后者,难以估量的黄金、白银、宝石和财富在跨大西洋航道上运输。有关新大陆财富的故事广泛传播,不断夸大。16世纪初,最流行的消息说,成吨的金块从山上冲到了河里,当地人可以用渔网去捞。
-摘编自弗兰科潘《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回答通往欧洲的道路如今已挤满来自美洲的货船”指的是什么事件之后?结合所学,分析该事件对海路贸易的影响?
材料三
能够运用地图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分析材料三地图所示的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任选一条路线加以说明并分析影响。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衡水卓远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A
  2.D
  3.C
  4.C
  5.B
  6.A
  7.A
  8.B
  9.A
  10.B
  11.B
  12.A
  13.D
  14.B
  15.C
  16.B
  二、非选择题答案
  17.
  (1)意图:维护世界和平,注重集体安全;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重视和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提倡民族自决。
  (2)变化:美苏两极对峙。
  原因:美苏之间存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根本冲突。
  18.
  (1)特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呈现不平等性;具有阶段性特征;掠夺手段多样化;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
  (2)看法:经济殖民主义的发展史是西方列强掠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财富的历史。从早期赤裸裸的剥夺到后期利用经济优势渗透扩张,其恃强凌弱、牟取暴利的本质未变。发展中国家需探索自强自立的道路以摆脱经济殖民。
  19.
  (1)原因:湖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宣传,三民主义指导;湖北革命党人努力。
  (2)条件:清政府政策引发普遍不满和广泛反清联合;和平请愿失败使立宪党人决心配合革命。
  20.
  (1)自然地理环境:多山、少平原、海岸线曲折。
  影响:经济上利于发展海洋贸易,政治上利于城邦政治发展。
  (2)事件:新航路开辟。
  影响:全球海路开辟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印度洋贸易与新兴大西洋、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
  (3)示例:美洲白银经太平洋流向东南亚后大量流入中国。
  影响:刺激中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围绕白银输入的贸易网络形成,推动明朝赋役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