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四川省南充市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
1.(2025·南充)今年,国家卫健委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为了管理体重,从健康饮食考虑,我们应该( )
A.坚持不吃主食 B.每天只吃素菜
C.经常不吃晚餐 D.少吃油炸食品
2.(2025·南充)我国拥有水杉、扬子鳄、川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资源,以下对它们描述错误的是( )
A.水杉是裸子植物,它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B.扬子鳄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C.胎生、哺乳可以提高川金丝猴后代的成活率
D.我们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合理利用以上资源
3.(2025·南充)凤眼蓝(俗称水葫芦)是我国10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被子植物,曾一度用于净化污水,后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疯长,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下图是凤眼蓝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凤眼蓝通过匍匐枝形成新植株是有性生殖
B.凤眼蓝种子的萌发只需要适宜的温度即可.
C.凤眼蓝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D.大量繁殖的凤眼蓝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4.(2025·南充)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月经初潮与雌性激素没有关系
B.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C.为缓解月经引起的腹痛而服用过量的止痛药
D.男生出现遗精,精子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5.(2025·南充)2025年5月,中国队在第58届乒乓球世锦赛上收获了4金1银2铜,排名第一。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一系列生理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下图是人体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节运动员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④
B.在运动员的结构②上会形成乒乓球的物像
C.图中的结构⑥表示感受器,可以感受刺激
D.运动员在屈肘击球时,其肱二头肌会收缩
6.(2025·南充)近年来,每到冬季,大批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迁徙数千公里,来到南充过冬。它们会捕食嘉陵江中的鱼,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观赏。下列关于红嘴鸥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嘴鸥身体呈流线型,利于飞行
B.红嘴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红嘴鸥的迁徙主要受水分的影响
D.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红嘴鸥
7.(2025·南充)2025年2月16日,中国首次正式发布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它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海珠微瓢虫属于脊椎动物
B.海珠微瓢虫体表有外骨骼
C.对海珠微瓢虫分类要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D.海珠微瓢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
8.(2025·南充)每年的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关于甲流认识正确的是 ( )
A.甲型流感病毒是传染源
B.接种流感疫苗预防甲流属于特异性免疫
C.甲流主要通过饮食传播
D.甲型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
9.(2025·南充)下图是几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历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
B.化石是研究灵长类动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图中人类和长臂猿的共同特征最多
D.灵长类动物进化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10.(2025·南充)夏季来临,某班级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几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小明 B.小红 C.小亮 D.小宇
11.(2025·南充)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供给和安全等国计民生大事。下图是水稻的不同结构层次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丙特有的结构有【 】 、叶绿体和液泡。水稻的花序呈圆锥状,这是由图丙中【 】 控制。
(2)图乙是由水稻的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 形成。图甲中的有机物主要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由图乙的 运输而来
(3)请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对水稻的结构层次进行排序: 。
(4)插秧是指水稻幼苗长至 3~5寸后,将幼苗拔出,并以适当的深度和密度插入田中。插秧后一段时间内,水稻可能会出现萎蔫现象,这是因为拔苗过程中 ,从而降低了水稻吸收水分的能力。
12.(2025·南充)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即水稻种植与鱼、蟹等水产动物养殖有机结合),可以稳粮增收、稻渔双赢。某科研小组探究了不同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请问答:
种植(养)模式 水稻 稻鱼 稻蟹
水稻产量(吨/公顷) 6.40 7.08 7.97
(1)设置水稻组的目的是 。科研小组根据探究方案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是为了 。
(2)由表可知,稻鱼模式和稻蟹模式都可以使水稻产量 。稻蟹模式比稻鱼模式效果更显著,可能原因是蟹除了产生排泄物增强土壤肥力外,还能通过爬行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部细胞的 作用。
(3)蟹以杂草为食,而水稻可以保护蟹,降低蟹被鸟捕食的概率。请据此写出一条含有三个环节的食物链: .
(4)该科研小组继续研究,发现在稻田中过量投放鱼、蟹等水产动物,水稻产量反而会下降,水质受污染程度也较高,稻田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13.(2025·南充)太空水稻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水稻种子发生某种变异,再通过培育获得的新品种。已知水稻的高产性状受A 基因控制,低产性状受a基因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控制水稻高产、低产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 】 上。
(2)带去太空的低产水稻种子,返回地球种植时,出现了一些高产水稻,可能是因为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种子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 变异。(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3)现有一株由太空带回的种子发育成的水稻,研究人员计划让其自花传粉,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预测它的基因组成:
①若子代既有高产又有低产,则这株水稻的基因组成是 。
②若子代全为高产,则这株水稻的基因组成是 .
③若子代 ,则这株水稻的基因组成是 aa。
(4)研究发现,高产水稻的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更丰富。然而将同种高产水稻种植在不同地区后,却发现水稻的营养物质差异较大,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14.(2025·南充)现有太空突变型和地球野生型两种水稻,太空突变型水稻产量更高。图甲是水稻叶肉细胞中两种气体扩散方向示意图(a、b表示气体,①~⑥表示气体扩散方向),图乙是两种水稻的气孔开放程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表示氧气的是【 】;深夜12点,不应出现的序号有【 】。
(2)由图乙可知,突变型水稻比野生型水稻产量更高,原因可能是在相同光照强度下,突变型水稻的气孔开放程度 ,叶片吸收的 更多,光合作用更强。
(3)结合上图分析,除合理密植外,农业上可采取的增产措施还有: 。(写出一条即可)
15.(2025·南充)南充米粉是以水稻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美食之一,深受南充人民喜爱,米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下图是人体部分系统的关系示意图,请完成“淀粉在人体的旅行过程”:
(1)第一站:淀粉在消化系统的 中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2)第二站: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时,人体分泌的 (填激素名称)会增多以维持血糖平衡。葡萄糖随血液运输首先到达心脏的【 】 ,接着参与 (选填“肺循环”或“体循环”),再次回到心脏。
(3)第三站:葡萄糖继续从心脏出发,随血液流经肾脏时,先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 作用进入肾小囊,然后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又回到血液。
(4)第四站:重新回到血液的葡萄糖最终在组织细胞中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当肋间肌和膈肌 时,二氧化碳可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16.(2025·南充)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米酒和米醋,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以下是米酒、米醋的简易制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制作米酒时加入的菌种①应是 ,请列举一例利用该菌种发酵制作的其他食品: 。
(2)菌种②是醋酸杆菌,它的生殖方式是 。下图是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醋酸杆菌形成的菌落与图中的 相似。
(3)米酒开盖一段时间后会散发出醋酸味,由此推测,醋酸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 。
(4)酗酒会危害身体健康。除不酗酒外,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合理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 主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长期不吃主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题意。
B、虽然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但缺乏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素,长期只吃素菜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不符合题意。
C、长期不吃晚餐可能导致新陈代谢减慢,反而不利于体重管理,不符合题意。
D、油炸食品热量高,经常食用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都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营养失调会影响生长发育,使体质下降,甚至会发生营养缺乏症或肥胖症。所以我们应该科学地安排一日三餐,均衡地搭配各种食物,做到合理均衡的营养。
2.【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A、水杉是一种古老的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而是裸露的,A错误;
B、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已经完全适应陆地环境,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B正确;
C、川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这可以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C正确;
D、对于珍稀动植物资源,我们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合理利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区别: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3.【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凤眼蓝通过匍匐枝形成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因为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A错误。
B、凤眼蓝种子的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B错误。
C、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故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C正确。
D、凤眼蓝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威胁当地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威胁生态安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向日葵、玉米和桃树等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的,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营养繁殖没有出现两性生殖细胞,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压条、克隆、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等。
4.【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女生月经初潮与雌性激素有关,雌性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等,引发月经,不符合题意 。
B、青春期身高突增是显著特点,此外还有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功能显著增强等,符合题意 。
C、过量服用止痛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能通过这种方式缓解痛经,可采取热敷等合理方式,不符合题意 。
D、精子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成单存在,受精卵中染色体才成对存在,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5.【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 ④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调节运动员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④, A正确。
B、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运动员的结构③视网膜上会形成乒乓球的物像,B错误。
C、 ⑥是感受器,能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C正确。
D、运动员在屈肘击球时,其肱二头肌会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玻璃体、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大脑皮层、⑤神经中枢、⑥感受器、⑦效应器。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6.【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红嘴鸥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型有助于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利于飞行,A正确;
B、红嘴鸥捕食嘉陵江中的鱼,作为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B正确;
C、红嘴鸥的迁徙行为主要受温度和食物资源的影响,而非水分,C错误;
D、保护红嘴鸥及其栖息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红嘴鸥,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7.【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珠微瓢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而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A错误;
B、节肢动物的特征之一就是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用于保护身体和防止水分蒸发,B正确;
C、生物分类通常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因此对海珠微瓢虫分类要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C正确;
D、昆虫的发育过程通常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而微瓢虫科的昆虫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即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8.【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的病原体,而不是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不符合题意;
B、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符合题意;
C、甲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而不是通过饮食传播,不符合题意;
D、甲型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仍然是生物,因为它具有生物的某些特征,如能够复制和进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不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而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A 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还有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证据,B 错误。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多,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更近(黑猩猩在进化历程中与人类更接近 ),共同特征更多,而不是和长臂猿,C 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灵长类动物进化也遵循此总趋势,D 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
10.【答案】A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当遇到溺水者,不要盲目施救,可以用木棍牵引或大声呼救,请求有能力的人员施救,A错误。
B、当遇到溺水者停止呼吸时,应对其进行心肺复苏,B正确。
C、溺水后,污水或污物把呼吸道堵塞,影响呼吸,C正确。
D、遇到溺水者,急救上岸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异物,确保气道畅通,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常采用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11.【答案】(1)①;细胞壁;④;细胞核
(2)分化;输导组织
(3)丙乙甲丁
(4)损坏了部分幼根和根毛(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丙特有的结构有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发育,水稻的花序形态由遗传物质决定,遗传物质主要在④细胞核中 。
(2)图乙是由水稻的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输导组织有运输的功能。图甲中的有机物主要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由图乙的输导组织运输而来。
(3)植物的结构层次:丙细胞→乙组织→甲器官→丁植物体,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对水稻的结构层次进行排序:丙乙甲丁。
(4) 根吸收水分主要靠根毛,拔苗过程中如果损坏了部分幼根和根毛,会降低根的吸水能力,导致水稻出现萎蔫现象 。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液泡、⑥叶绿体、⑦线粒体。
(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2)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12.【答案】(1)形成对照;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2)增加;呼吸
(3)杂草→蟹→鸟
(4)自动(自我) 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中,水稻组为对照组,因此,设置水稻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科研小组根据探究方案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
(2)从表格可以看出,稻鱼模式和稻蟹模式都可以使水稻产量增加。稻蟹模式比稻鱼模式效果更显著,可能原因是蟹除了产生排泄物增强土壤肥力外,还能通过爬行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
(3)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蟹以杂草为食,而水稻可以保护蟹,降低蟹被鸟捕食的概率。因此,食物链为杂草→蟹→鸟。
(4)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越稳定;相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弱越不稳定。但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因素超出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造成生态系统被破坏,甚至导致生态危机。因此,在稻田中过量投放鱼、蟹等水产动物,水稻产量反而会下降,水质受污染程度也较高,稻田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3.【答案】(1)①;DNA
(2)可遗传
(3)Aa;AA;全为低产
(4)环境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上。观图可知:①DNA,②蛋白质。因此,控制水稻高产、低产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①DNA上。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太空特殊环境下,种子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导致出现了一些高产水稻。由于这种变异涉及到遗传物质的改变,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对于太空带回的种子发育成的水稻,其自花传粉后的子代性状表现可以预测其基因组成:
①若子代既有高产又有低产,说明这株水稻携带了不同的控制水稻高产、低产性状的基因,即其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谱如图:
②若子代全为高产,则说明这株水稻携带的两个基因都是相同的,且为高产基因,即其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谱如图:
③若子代全为低产,则说明这株水稻携带的两个基因都是低产基因,即其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谱如图:
(4)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即使同种高产水稻种植在不同地区后,其营养物质也会有较大差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14.【答案】(1)a;①②⑤⑥
(2)更大;二氧化碳
(3)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在图甲中,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因此a表示氧气。深夜12点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会出现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不会出现序号①②;也不需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及提供氧气给呼吸作用利用,不会出现序号⑤⑥。综上所述,即不会出现的序号为①②⑤⑥。
(2)图乙显示,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突变型水稻的气孔开放程度高于野生型,这意味着突变型水稻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
(3)根据图乙,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气孔的开放程度,从而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水稻的产量。其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也可以增强光合作用。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15.【答案】(1)小肠
(2)胰岛素;4;右心房;肺循环
(3)A;过滤
(4)舒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激素调节;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所以淀粉在消化系统的小肠中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
(2)葡萄糖经吸收进入血液,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是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因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经体循环首先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再经过肺循环回到左心房。
(3)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B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4)人体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被排出体外。
【分析】图中:1左心房、2左心室、3右心室、4右心房、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6.【答案】(1)酵母菌;面包或馒头等(1分)(答案合理即可)
(2)分裂生殖;甲
(3)氧气或空气
(4)不吸烟或适量运动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健康的生活方式;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 制作米酒利用的是酵母菌发酵,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菌种①是酵母菌 。 酵母菌还可用于制作面包、馒头等,在制作这些食品时,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松软 。
(2)②醋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细菌的菌螺比较小,表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图中甲菌落较小,符合细菌菌落特征,醋酸杆菌形成的菌落与图中的甲相似。
(3)米酒在密封条件下是无氧环境,开盖一段时间后会散发出醋酸味,说明醋酸杆菌开始生长繁殖产生醋酸,由此推测,醋酸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氧气。
(4)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多,比如不吸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不抗食,不输食),坚持体育服炼(如每天当步,洗绳等请量运动),技时作息(早睡早起)等。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 / 1【中考真题】四川省南充市2025年中考生物试题
1.(2025·南充)今年,国家卫健委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为了管理体重,从健康饮食考虑,我们应该( )
A.坚持不吃主食 B.每天只吃素菜
C.经常不吃晚餐 D.少吃油炸食品
【答案】D
【知识点】合理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 主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长期不吃主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题意。
B、虽然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但缺乏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素,长期只吃素菜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不符合题意。
C、长期不吃晚餐可能导致新陈代谢减慢,反而不利于体重管理,不符合题意。
D、油炸食品热量高,经常食用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都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营养失调会影响生长发育,使体质下降,甚至会发生营养缺乏症或肥胖症。所以我们应该科学地安排一日三餐,均衡地搭配各种食物,做到合理均衡的营养。
2.(2025·南充)我国拥有水杉、扬子鳄、川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资源,以下对它们描述错误的是( )
A.水杉是裸子植物,它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B.扬子鳄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C.胎生、哺乳可以提高川金丝猴后代的成活率
D.我们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合理利用以上资源
【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A、水杉是一种古老的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而是裸露的,A错误;
B、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已经完全适应陆地环境,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B正确;
C、川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这可以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C正确;
D、对于珍稀动植物资源,我们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合理利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区别: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3.(2025·南充)凤眼蓝(俗称水葫芦)是我国10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被子植物,曾一度用于净化污水,后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疯长,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下图是凤眼蓝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凤眼蓝通过匍匐枝形成新植株是有性生殖
B.凤眼蓝种子的萌发只需要适宜的温度即可.
C.凤眼蓝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D.大量繁殖的凤眼蓝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凤眼蓝通过匍匐枝形成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因为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A错误。
B、凤眼蓝种子的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B错误。
C、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故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C正确。
D、凤眼蓝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威胁当地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威胁生态安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向日葵、玉米和桃树等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的,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营养繁殖没有出现两性生殖细胞,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压条、克隆、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等。
4.(2025·南充)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月经初潮与雌性激素没有关系
B.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C.为缓解月经引起的腹痛而服用过量的止痛药
D.男生出现遗精,精子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A、女生月经初潮与雌性激素有关,雌性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等,引发月经,不符合题意 。
B、青春期身高突增是显著特点,此外还有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功能显著增强等,符合题意 。
C、过量服用止痛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能通过这种方式缓解痛经,可采取热敷等合理方式,不符合题意 。
D、精子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成单存在,受精卵中染色体才成对存在,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5.(2025·南充)2025年5月,中国队在第58届乒乓球世锦赛上收获了4金1银2铜,排名第一。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一系列生理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下图是人体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节运动员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④
B.在运动员的结构②上会形成乒乓球的物像
C.图中的结构⑥表示感受器,可以感受刺激
D.运动员在屈肘击球时,其肱二头肌会收缩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 ④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调节运动员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④, A正确。
B、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运动员的结构③视网膜上会形成乒乓球的物像,B错误。
C、 ⑥是感受器,能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C正确。
D、运动员在屈肘击球时,其肱二头肌会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玻璃体、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大脑皮层、⑤神经中枢、⑥感受器、⑦效应器。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6.(2025·南充)近年来,每到冬季,大批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迁徙数千公里,来到南充过冬。它们会捕食嘉陵江中的鱼,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观赏。下列关于红嘴鸥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嘴鸥身体呈流线型,利于飞行
B.红嘴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红嘴鸥的迁徙主要受水分的影响
D.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红嘴鸥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红嘴鸥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型有助于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利于飞行,A正确;
B、红嘴鸥捕食嘉陵江中的鱼,作为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B正确;
C、红嘴鸥的迁徙行为主要受温度和食物资源的影响,而非水分,C错误;
D、保护红嘴鸥及其栖息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红嘴鸥,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7.(2025·南充)2025年2月16日,中国首次正式发布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它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海珠微瓢虫属于脊椎动物
B.海珠微瓢虫体表有外骨骼
C.对海珠微瓢虫分类要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D.海珠微瓢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
【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珠微瓢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微瓢虫科,而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A错误;
B、节肢动物的特征之一就是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用于保护身体和防止水分蒸发,B正确;
C、生物分类通常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因此对海珠微瓢虫分类要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C正确;
D、昆虫的发育过程通常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而微瓢虫科的昆虫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即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8.(2025·南充)每年的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关于甲流认识正确的是 ( )
A.甲型流感病毒是传染源
B.接种流感疫苗预防甲流属于特异性免疫
C.甲流主要通过饮食传播
D.甲型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病毒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的病原体,而不是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不符合题意;
B、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符合题意;
C、甲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而不是通过饮食传播,不符合题意;
D、甲型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仍然是生物,因为它具有生物的某些特征,如能够复制和进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9.(2025·南充)下图是几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历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
B.化石是研究灵长类动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图中人类和长臂猿的共同特征最多
D.灵长类动物进化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不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而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A 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还有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证据,B 错误。
C、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多,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更近(黑猩猩在进化历程中与人类更接近 ),共同特征更多,而不是和长臂猿,C 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灵长类动物进化也遵循此总趋势,D 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
10.(2025·南充)夏季来临,某班级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几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小明 B.小红 C.小亮 D.小宇
【答案】A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当遇到溺水者,不要盲目施救,可以用木棍牵引或大声呼救,请求有能力的人员施救,A错误。
B、当遇到溺水者停止呼吸时,应对其进行心肺复苏,B正确。
C、溺水后,污水或污物把呼吸道堵塞,影响呼吸,C正确。
D、遇到溺水者,急救上岸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异物,确保气道畅通,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常采用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11.(2025·南充)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供给和安全等国计民生大事。下图是水稻的不同结构层次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丙特有的结构有【 】 、叶绿体和液泡。水稻的花序呈圆锥状,这是由图丙中【 】 控制。
(2)图乙是由水稻的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 形成。图甲中的有机物主要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由图乙的 运输而来
(3)请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对水稻的结构层次进行排序: 。
(4)插秧是指水稻幼苗长至 3~5寸后,将幼苗拔出,并以适当的深度和密度插入田中。插秧后一段时间内,水稻可能会出现萎蔫现象,这是因为拔苗过程中 ,从而降低了水稻吸收水分的能力。
【答案】(1)①;细胞壁;④;细胞核
(2)分化;输导组织
(3)丙乙甲丁
(4)损坏了部分幼根和根毛(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丙特有的结构有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发育,水稻的花序形态由遗传物质决定,遗传物质主要在④细胞核中 。
(2)图乙是由水稻的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输导组织有运输的功能。图甲中的有机物主要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由图乙的输导组织运输而来。
(3)植物的结构层次:丙细胞→乙组织→甲器官→丁植物体,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对水稻的结构层次进行排序:丙乙甲丁。
(4) 根吸收水分主要靠根毛,拔苗过程中如果损坏了部分幼根和根毛,会降低根的吸水能力,导致水稻出现萎蔫现象 。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液泡、⑥叶绿体、⑦线粒体。
(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2)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12.(2025·南充)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即水稻种植与鱼、蟹等水产动物养殖有机结合),可以稳粮增收、稻渔双赢。某科研小组探究了不同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请问答:
种植(养)模式 水稻 稻鱼 稻蟹
水稻产量(吨/公顷) 6.40 7.08 7.97
(1)设置水稻组的目的是 。科研小组根据探究方案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是为了 。
(2)由表可知,稻鱼模式和稻蟹模式都可以使水稻产量 。稻蟹模式比稻鱼模式效果更显著,可能原因是蟹除了产生排泄物增强土壤肥力外,还能通过爬行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部细胞的 作用。
(3)蟹以杂草为食,而水稻可以保护蟹,降低蟹被鸟捕食的概率。请据此写出一条含有三个环节的食物链: .
(4)该科研小组继续研究,发现在稻田中过量投放鱼、蟹等水产动物,水稻产量反而会下降,水质受污染程度也较高,稻田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形成对照;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2)增加;呼吸
(3)杂草→蟹→鸟
(4)自动(自我) 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中,水稻组为对照组,因此,设置水稻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科研小组根据探究方案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
(2)从表格可以看出,稻鱼模式和稻蟹模式都可以使水稻产量增加。稻蟹模式比稻鱼模式效果更显著,可能原因是蟹除了产生排泄物增强土壤肥力外,还能通过爬行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
(3)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蟹以杂草为食,而水稻可以保护蟹,降低蟹被鸟捕食的概率。因此,食物链为杂草→蟹→鸟。
(4)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越稳定;相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弱越不稳定。但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因素超出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造成生态系统被破坏,甚至导致生态危机。因此,在稻田中过量投放鱼、蟹等水产动物,水稻产量反而会下降,水质受污染程度也较高,稻田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食物链反映的是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3.(2025·南充)太空水稻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导水稻种子发生某种变异,再通过培育获得的新品种。已知水稻的高产性状受A 基因控制,低产性状受a基因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控制水稻高产、低产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 】 上。
(2)带去太空的低产水稻种子,返回地球种植时,出现了一些高产水稻,可能是因为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种子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 变异。(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3)现有一株由太空带回的种子发育成的水稻,研究人员计划让其自花传粉,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预测它的基因组成:
①若子代既有高产又有低产,则这株水稻的基因组成是 。
②若子代全为高产,则这株水稻的基因组成是 .
③若子代 ,则这株水稻的基因组成是 aa。
(4)研究发现,高产水稻的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更丰富。然而将同种高产水稻种植在不同地区后,却发现水稻的营养物质差异较大,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①;DNA
(2)可遗传
(3)Aa;AA;全为低产
(4)环境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上。观图可知:①DNA,②蛋白质。因此,控制水稻高产、低产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①DNA上。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而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太空特殊环境下,种子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导致出现了一些高产水稻。由于这种变异涉及到遗传物质的改变,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对于太空带回的种子发育成的水稻,其自花传粉后的子代性状表现可以预测其基因组成:
①若子代既有高产又有低产,说明这株水稻携带了不同的控制水稻高产、低产性状的基因,即其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谱如图:
②若子代全为高产,则说明这株水稻携带的两个基因都是相同的,且为高产基因,即其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谱如图:
③若子代全为低产,则说明这株水稻携带的两个基因都是低产基因,即其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谱如图:
(4)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即使同种高产水稻种植在不同地区后,其营养物质也会有较大差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14.(2025·南充)现有太空突变型和地球野生型两种水稻,太空突变型水稻产量更高。图甲是水稻叶肉细胞中两种气体扩散方向示意图(a、b表示气体,①~⑥表示气体扩散方向),图乙是两种水稻的气孔开放程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表示氧气的是【 】;深夜12点,不应出现的序号有【 】。
(2)由图乙可知,突变型水稻比野生型水稻产量更高,原因可能是在相同光照强度下,突变型水稻的气孔开放程度 ,叶片吸收的 更多,光合作用更强。
(3)结合上图分析,除合理密植外,农业上可采取的增产措施还有: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a;①②⑤⑥
(2)更大;二氧化碳
(3)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在图甲中,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因此a表示氧气。深夜12点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会出现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不会出现序号①②;也不需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及提供氧气给呼吸作用利用,不会出现序号⑤⑥。综上所述,即不会出现的序号为①②⑤⑥。
(2)图乙显示,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突变型水稻的气孔开放程度高于野生型,这意味着突变型水稻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进行更有效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
(3)根据图乙,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气孔的开放程度,从而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水稻的产量。其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也可以增强光合作用。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15.(2025·南充)南充米粉是以水稻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美食之一,深受南充人民喜爱,米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下图是人体部分系统的关系示意图,请完成“淀粉在人体的旅行过程”:
(1)第一站:淀粉在消化系统的 中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2)第二站: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时,人体分泌的 (填激素名称)会增多以维持血糖平衡。葡萄糖随血液运输首先到达心脏的【 】 ,接着参与 (选填“肺循环”或“体循环”),再次回到心脏。
(3)第三站:葡萄糖继续从心脏出发,随血液流经肾脏时,先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 作用进入肾小囊,然后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又回到血液。
(4)第四站:重新回到血液的葡萄糖最终在组织细胞中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当肋间肌和膈肌 时,二氧化碳可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答案】(1)小肠
(2)胰岛素;4;右心房;肺循环
(3)A;过滤
(4)舒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激素调节;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所以淀粉在消化系统的小肠中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
(2)葡萄糖经吸收进入血液,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是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因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经体循环首先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再经过肺循环回到左心房。
(3)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B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4)人体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被排出体外。
【分析】图中:1左心房、2左心室、3右心室、4右心房、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6.(2025·南充)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米酒和米醋,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以下是米酒、米醋的简易制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制作米酒时加入的菌种①应是 ,请列举一例利用该菌种发酵制作的其他食品: 。
(2)菌种②是醋酸杆菌,它的生殖方式是 。下图是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醋酸杆菌形成的菌落与图中的 相似。
(3)米酒开盖一段时间后会散发出醋酸味,由此推测,醋酸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 。
(4)酗酒会危害身体健康。除不酗酒外,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酵母菌;面包或馒头等(1分)(答案合理即可)
(2)分裂生殖;甲
(3)氧气或空气
(4)不吸烟或适量运动等(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健康的生活方式;发酵技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 制作米酒利用的是酵母菌发酵,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菌种①是酵母菌 。 酵母菌还可用于制作面包、馒头等,在制作这些食品时,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松软 。
(2)②醋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细菌的菌螺比较小,表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图中甲菌落较小,符合细菌菌落特征,醋酸杆菌形成的菌落与图中的甲相似。
(3)米酒在密封条件下是无氧环境,开盖一段时间后会散发出醋酸味,说明醋酸杆菌开始生长繁殖产生醋酸,由此推测,醋酸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氧气。
(4)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多,比如不吸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不抗食,不输食),坚持体育服炼(如每天当步,洗绳等请量运动),技时作息(早睡早起)等。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