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嘉峪关市、临夏州、白银市中考生物真题试题
1.(2025·嘉峪关)在一个麦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农民 B.蝗虫 C.小麦
2.(2025·嘉峪关)经过三代人的治理,八步沙林场已经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当年风沙肆虐的荒芜之地,如今草木繁茂,郁郁葱葱。这说明( )
A.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B.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3.(2025·嘉峪关)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4.(2025·嘉峪关)陆游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朵杏花中能够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
A.子房 B.胚珠 C.柱头 D.花药
5.(2025·嘉峪关) 佩戴口罩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口罩相当于人体免疫防线中的(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杀菌物质 D.皮肤和黏膜
6.(2025·嘉峪关)《道德经》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命最有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化石是记录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黑猩猩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7.(2025·嘉峪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通过叶脉、茎中的 运输至植株各处。
8.(2025·嘉峪关)望梅止渴、闻鸡起舞等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 。
9.(2025·嘉峪关)豆瓣酱是用蚕豆、食盐、辣椒等制成的调味品,其中的豆瓣是蚕豆种子结构中的 。
10.(2025·嘉峪关)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对于新鲜肉类可采取的保存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11.(2025·嘉峪关)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碘液的作用是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碘液的作用是 。
12.(2025·嘉峪关)小华同学参加了体育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参加体育考试前,他吃了早餐,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血糖在人体分泌的 作用下,被细胞吸收和利用。
(2)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他的呼吸频率加快。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他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是 。
(3)在参加1000米跑项目时,当他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冲出起跑线,该反射属于 (填“简单的”或“复杂的”)反射;在奔跑过程中,他的心率明显加快,血压明显 。
(4)在测试过程中,他的组织细胞会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其中尿素能通过泌尿系统和 排出体外。
13.(2025·嘉峪关)豌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我省多地均有种植。已知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现选取圆粒和皱粒豌豆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生殖细胞①的基因组成是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
(2)子代④的基因组成是 ,其性状表现为 。
(3)子代③的性状表现为 ;将其产生的种子平分为两份,分别种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两组豌豆的长势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质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因此,绿色植物小麦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题目描述了八步沙林场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过程,这体现了人类活动(作为生物的一部分)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即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了生态环境,使得植被恢复,环境得到改善。因此,这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3.【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较少。其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多为适应草原环境的类型,如牛羊、蝗虫等。生物种类多样性不如森林生态系统丰富,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为众多生物提供了食物、栖息场所等。有高大的乔木、各种灌木、草本植物,还有众多的鸟类、哺乳动物、昆虫、真菌等。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它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提供多种生物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符合题意。
C、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相对单一,以人类为主,其他生物主要是人类饲养的宠物、城市绿化植物以及一些适应城市环境的小型生物等,生物种类多样性低,不符合题意。
D、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极端干旱地区,水分极度缺乏。生物种类稀少,只有少数耐旱的植物(如仙人掌)和动物(如骆驼、沙蜥等),生物种类多样性很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生态系统有大有小,较大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等。较小的生态系统有一片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也称为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人和一切生物的共同家园。
4.【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在植物的生殖过程中,雄蕊产生花粉,而雌蕊中的子房包含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当花粉中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胚珠会发育成种子,而子房则会发育成果实。根据上述分析,一朵杏花中能够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子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胚珠。
5.【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免疫器官是第三道防线的组成部分,如胸腺、淋巴结等,口罩不是免疫器官,A 错误。
B、免疫细胞是第三道防线的组成部分,如淋巴细胞等,口罩不是免疫细胞,B 错误。
C、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的组成部分,如溶菌酶等,口罩不具备杀菌物质的杀菌功能,主要是阻挡作用,C 错误。
D、口罩能阻挡病原体(如流感病毒等)进入人体呼吸道,这和人体第一道防线中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作用相似,D 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 ,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组成, 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根据化学起源学说,原始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在特定条件下逐渐形成了简单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原始生命,A正确。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能够提供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直接证据,B正确。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等)的共同祖先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猿。黑猩猩是现代类人猿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但并不是人类的直接祖先。C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7.【答案】筛管
【知识点】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
【解析】【解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叶片合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要运输到植株各处(如茎、根、花、果实等),承担有机物运输功能的是茎中的筛管。
故答案为:筛管
【分析】导管:主要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方向是从根部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其细胞是死细胞,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 。
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方向是从叶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部位)向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如根、茎、果实等),筛管细胞是活细胞,通过筛孔彼此相连 。
8.【答案】学习行为
【知识点】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望梅止渴” 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梅子是酸的,想到梅子就会分泌唾液)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闻鸡起舞” 也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等)而形成的行为。这些行为符合学习行为的定义,即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故答案为:学习行为。
【分析】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等。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9.【答案】子叶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 豆瓣酱中的豆瓣是蚕豆种子的子叶部分,因为子叶是蚕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的结构,在制作豆瓣酱时,利用的就是蚕豆种子子叶中的营养成分 。
故答案为:子叶。
【分析】蚕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肥厚,贮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
10.【答案】冷冻、冷藏、烟熏、盐渍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食品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为了防止食品腐败,需要采取措施抑制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对于新鲜肉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延长其保鲜期,包括但不限于冷冻、冷藏、烟熏、盐渍等方法。
故答案为: 冷冻、冷藏、烟熏、盐渍等。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如何保存食品:
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由腐败细菌(如:枯草杆菌等)和真菌中的霉菌(如:青霉等)引起的,它们生活在食品中并从中获得营养物质,进行大量生长、繁殖,同时释放毒素,使食物腐败变质。
保存方法:①风干保存(如:鱼干等);
②高温灭菌保存(如:罐头食品等);
③低温保存(如:肉的冷冻、水果的低温保鲜等);
④用盐渍保存(如:咸鱼等)。
11.【答案】染色;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合理即可)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碘液属于一种染色剂,其作用是对细胞进行染色。因为细胞的不同结构对碘的亲和力不同,染色后可以使细胞的细胞核等结构更清晰地显现出来,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主要探究的是淀粉的产生。淀粉有一个特性,就是遇到碘液会变蓝色。所以在这个实验中,碘液的作用是检验叶片是否产生了淀粉。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滴加碘液后不变蓝,以此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且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
故答案为:染色; 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分析】碘液在实验中的作用:①可对细胞进行染色,使细胞的细胞核等结构更清晰地显现出来;②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
12.【答案】(1)葡萄糖;胰岛素
(2)二氧化碳
(3)复杂的;升高
(4)皮肤(或“汗腺”)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糖类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故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促进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2)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冲出起跑线,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属于复杂的反射。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奔跑过程中,心率加快,血液流动速率加快,血压明显升高。
(4)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因此,尿素能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
【分析】(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4)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13.【答案】(1)R;DNA
(2)rr;皱粒
(3)圆粒;不可遗传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亲代圆粒豌豆基因型为Rr,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生殖细胞。Rr分离后可产生含R和r的生殖细胞,结合遗传图解中后续子代基因组成的推导,可知生殖细胞①的基因组成是R。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上包含众多基因,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2)皱粒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rr,生殖细胞②的基因组成是r,则子代④的基因组成是rr,其性状表现为皱粒。
(3)生殖细胞①的基因组成是R,生殖细胞②的基因组成是r,所以子代③的基因组成为Rr,性状表现为圆粒;将其产生的种子平分为两份,分别种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两组豌豆的长势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土壤肥沃程度)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 / 1【中考真题】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嘉峪关市、临夏州、白银市中考生物真题试题
1.(2025·嘉峪关)在一个麦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农民 B.蝗虫 C.小麦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质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因此,绿色植物小麦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2.(2025·嘉峪关)经过三代人的治理,八步沙林场已经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当年风沙肆虐的荒芜之地,如今草木繁茂,郁郁葱葱。这说明( )
A.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B.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题目描述了八步沙林场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过程,这体现了人类活动(作为生物的一部分)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即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了生态环境,使得植被恢复,环境得到改善。因此,这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3.(2025·嘉峪关)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较少。其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多为适应草原环境的类型,如牛羊、蝗虫等。生物种类多样性不如森林生态系统丰富,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为众多生物提供了食物、栖息场所等。有高大的乔木、各种灌木、草本植物,还有众多的鸟类、哺乳动物、昆虫、真菌等。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它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提供多种生物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符合题意。
C、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相对单一,以人类为主,其他生物主要是人类饲养的宠物、城市绿化植物以及一些适应城市环境的小型生物等,生物种类多样性低,不符合题意。
D、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极端干旱地区,水分极度缺乏。生物种类稀少,只有少数耐旱的植物(如仙人掌)和动物(如骆驼、沙蜥等),生物种类多样性很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生态系统有大有小,较大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等。较小的生态系统有一片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也称为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人和一切生物的共同家园。
4.(2025·嘉峪关)陆游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朵杏花中能够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
A.子房 B.胚珠 C.柱头 D.花药
【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在植物的生殖过程中,雄蕊产生花粉,而雌蕊中的子房包含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当花粉中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胚珠会发育成种子,而子房则会发育成果实。根据上述分析,一朵杏花中能够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子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胚珠。
5.(2025·嘉峪关) 佩戴口罩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口罩相当于人体免疫防线中的(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杀菌物质 D.皮肤和黏膜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免疫器官是第三道防线的组成部分,如胸腺、淋巴结等,口罩不是免疫器官,A 错误。
B、免疫细胞是第三道防线的组成部分,如淋巴细胞等,口罩不是免疫细胞,B 错误。
C、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的组成部分,如溶菌酶等,口罩不具备杀菌物质的杀菌功能,主要是阻挡作用,C 错误。
D、口罩能阻挡病原体(如流感病毒等)进入人体呼吸道,这和人体第一道防线中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作用相似,D 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 ,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组成, 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6.(2025·嘉峪关)《道德经》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命最有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化石是记录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黑猩猩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根据化学起源学说,原始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在特定条件下逐渐形成了简单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原始生命,A正确。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能够提供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直接证据,B正确。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等)的共同祖先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猿。黑猩猩是现代类人猿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但并不是人类的直接祖先。C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7.(2025·嘉峪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通过叶脉、茎中的 运输至植株各处。
【答案】筛管
【知识点】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
【解析】【解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叶片合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要运输到植株各处(如茎、根、花、果实等),承担有机物运输功能的是茎中的筛管。
故答案为:筛管
【分析】导管:主要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方向是从根部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其细胞是死细胞,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 。
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方向是从叶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部位)向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如根、茎、果实等),筛管细胞是活细胞,通过筛孔彼此相连 。
8.(2025·嘉峪关)望梅止渴、闻鸡起舞等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 。
【答案】学习行为
【知识点】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望梅止渴” 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梅子是酸的,想到梅子就会分泌唾液)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闻鸡起舞” 也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等)而形成的行为。这些行为符合学习行为的定义,即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故答案为:学习行为。
【分析】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等。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9.(2025·嘉峪关)豆瓣酱是用蚕豆、食盐、辣椒等制成的调味品,其中的豆瓣是蚕豆种子结构中的 。
【答案】子叶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 豆瓣酱中的豆瓣是蚕豆种子的子叶部分,因为子叶是蚕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的结构,在制作豆瓣酱时,利用的就是蚕豆种子子叶中的营养成分 。
故答案为:子叶。
【分析】蚕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肥厚,贮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
10.(2025·嘉峪关)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对于新鲜肉类可采取的保存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冷冻、冷藏、烟熏、盐渍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食品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为了防止食品腐败,需要采取措施抑制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对于新鲜肉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延长其保鲜期,包括但不限于冷冻、冷藏、烟熏、盐渍等方法。
故答案为: 冷冻、冷藏、烟熏、盐渍等。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如何保存食品:
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由腐败细菌(如:枯草杆菌等)和真菌中的霉菌(如:青霉等)引起的,它们生活在食品中并从中获得营养物质,进行大量生长、繁殖,同时释放毒素,使食物腐败变质。
保存方法:①风干保存(如:鱼干等);
②高温灭菌保存(如:罐头食品等);
③低温保存(如:肉的冷冻、水果的低温保鲜等);
④用盐渍保存(如:咸鱼等)。
11.(2025·嘉峪关)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碘液的作用是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碘液的作用是 。
【答案】染色;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合理即可)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碘液属于一种染色剂,其作用是对细胞进行染色。因为细胞的不同结构对碘的亲和力不同,染色后可以使细胞的细胞核等结构更清晰地显现出来,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主要探究的是淀粉的产生。淀粉有一个特性,就是遇到碘液会变蓝色。所以在这个实验中,碘液的作用是检验叶片是否产生了淀粉。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滴加碘液后不变蓝,以此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且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
故答案为:染色; 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分析】碘液在实验中的作用:①可对细胞进行染色,使细胞的细胞核等结构更清晰地显现出来;②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
12.(2025·嘉峪关)小华同学参加了体育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参加体育考试前,他吃了早餐,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血糖在人体分泌的 作用下,被细胞吸收和利用。
(2)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他的呼吸频率加快。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他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是 。
(3)在参加1000米跑项目时,当他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冲出起跑线,该反射属于 (填“简单的”或“复杂的”)反射;在奔跑过程中,他的心率明显加快,血压明显 。
(4)在测试过程中,他的组织细胞会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其中尿素能通过泌尿系统和 排出体外。
【答案】(1)葡萄糖;胰岛素
(2)二氧化碳
(3)复杂的;升高
(4)皮肤(或“汗腺”)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糖类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故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促进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2)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与吸入的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冲出起跑线,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属于复杂的反射。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奔跑过程中,心率加快,血液流动速率加快,血压明显升高。
(4)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因此,尿素能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
【分析】(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4)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13.(2025·嘉峪关)豌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我省多地均有种植。已知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现选取圆粒和皱粒豌豆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生殖细胞①的基因组成是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
(2)子代④的基因组成是 ,其性状表现为 。
(3)子代③的性状表现为 ;将其产生的种子平分为两份,分别种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两组豌豆的长势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答案】(1)R;DNA
(2)rr;皱粒
(3)圆粒;不可遗传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亲代圆粒豌豆基因型为Rr,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生殖细胞。Rr分离后可产生含R和r的生殖细胞,结合遗传图解中后续子代基因组成的推导,可知生殖细胞①的基因组成是R。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上包含众多基因,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2)皱粒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rr,生殖细胞②的基因组成是r,则子代④的基因组成是rr,其性状表现为皱粒。
(3)生殖细胞①的基因组成是R,生殖细胞②的基因组成是r,所以子代③的基因组成为Rr,性状表现为圆粒;将其产生的种子平分为两份,分别种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两组豌豆的长势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土壤肥沃程度)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