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课题:《大自然探秘趣发现》手册发布会
课时目标: 合作整理:汇总单元学习成果,小组分工完成手册制作(封面、目录、内容编排)。 创意表达:用图文结合方式展示自然秘密,重点运用动词描述发现。 自信展示:清晰介绍手册内容,接受同伴互动评价。 多元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反思学习过程,激发持续探索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语言运用是载体与工具: 整理、书写、表达(书面与口头)贯穿始终,动词的积累与运用是核心语言目标。 思维是内核与引擎: 整合信息、组织内容、清晰表达、评价反思都离不开思维的深度参与。 审美创造是表达方式与追求: 图文手册的呈现方式、语言的生动性、展示的自信度都体现了审美与创造。 文化自信是价值导向与精神底色: 热爱母语、探索自然、合作共享、传播知识等价值观渗透在活动的每个环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手册内容的完整性与动词的创造性运用。 难点:分工协作的高效性;展示时的逻辑表达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各小组的“探秘记录卡”、绘画、口语交际材料、彩笔、胶水、剪刀。 教师材料:手册范例、评价表(附后)、趣味奖项贴纸。 环境布置:教室设为“探秘成果展销会”,分小组展示区。
活动流程:小小探秘家们,经过几天的探索,我们发现了动物变身的秘密、水的魔法旅行、植物妈妈的送种子宝宝的巧妙办法!今天,我们要把所有的发现装进《大自然探秘趣发现》手册,召开探秘成果发布会!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唤醒记忆,明确任务。
1.回顾手册要求 教师动态展示手册框架(封面、目录、4大核心页),强调关键点: ① 用动词说话(如“蝌蚪甩尾巴”“水珠蹦跳”); ② 图文配合(图画清晰+文字简洁); ③ 小组招牌(队名、创意设计)。 学生活动: 察手册框架图,复述关键要求(动词要生动”“图文要匹配”)。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唤醒化角色使命感,可视化任务要求 聚焦本课重点(动词运用+图文整合),避免合作偏离方向。
第二节:合作共创,手册制作
1.口诀指导:“分分工,动动手,动词亮点要突出!” 小组长领取《任务卡》,组内协商认领: □ 封面设计师(队名+主题图) □ 目录指挥官(给页面编号+起标题) □ 动物/水/植物页主编(整理资料+粘贴) □ 动词放大镜(标出精彩动词 ) □ 质量检查员(核对内容+美化) 合作组装 教师提供 “二步法”支持: ① 内容筛选:从记录卡中精选1幅画+1句话/页(例:植物页选“蒲公英乘着风飞走”配图); ② 创意加分:封面画探秘家形象,目录用“脚印”“放大镜”图标装饰。 巡视重点: 动词是否准确生动; 图文是否匹配(避免图是青蛙,文字写蝌蚪); 组员是否全员参与。 → 分工冲刺:组长协调组员认领角色(封面设计/动词标星等),签署《任务卡》。 → 内容筛选:从记录卡中精选典型图文(如"水的循环图+‘落、飘’动词句")。 → 创意装饰:用图标(脚印、放大镜)美化目录/封面
设计意图: 角色分工 确保全员参与,图文精选 训练信息整合力;创意设计 激发审美表达欲。
第三节:成果发布会,互动评价
1.发布宣言:“我们是XX探秘队,请听我们的发现!” 2.小组展示(每组2分钟) 按框架介绍,教师提供 “表达脚手架” : ① 我们发现了______的秘密!(自然现象) ② 最生动的动词是“____”,比如这里写______。(指手册例句) ③ 我们最得意的是______!(创意设计/新发现) 3.互动机制: 观众用 “夸夸卡”( 贴纸)点赞。 4.多元评价 评价内容自评互评师评手册完整美观☆☆☆☆☆☆☆☆☆动词用得准+巧☆☆☆☆☆☆☆☆☆合作又快又好☆☆☆☆☆☆☆☆☆展示清晰有自信☆☆☆☆☆☆☆☆☆
5.颁发趣味奖项(结合评价与观察): 最佳探秘手册(内容全面) 词魔法师(用词生动) 黄金搭档组(合作高效) 6.成果展览 将手册陈列于班级自然探秘角,附读者留言便签(我最喜欢___页,因为...)。 框架展示:按照表达脚手架介绍内容:(①秘密类型→②动词例句→③创意亮点)。 观众互动:用“夸夸卡”贴纸点赞 三维评价:填写“三色星”表(自评/互评/师评),聚焦手册完整度、动词巧用、合作效率。 将手册陈列于“自然探秘角”,书写留言便签。
设计意图:表达支架 降低表达难度,保证逻辑性; 互动工具:让评价趣味化、聚焦化; 三维量表: 引导多角度反思,培养元认知能力。 成果展览: 提升学习成就感,留言互动 深化同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