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的世界 单元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的世界 单元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26 12:0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的世界
一、单选题
1.下列行为中容易在课堂上产生噪声的是(  )
A.安静地聆听老师讲课 B.轻拿轻放学习用具
C.做练习时独立思考 D.随便移动桌椅
2.如图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所研究问题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甲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B.乙图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丙图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D.丁图快拨和慢拨梳齿
3.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上课时,老师大声讲话 B.上课时,有的同学小声说话
C.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 D.舞台上口技演员正模仿的鸟鸣声
4.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5.小明在班里举办的小型音乐会上,用“水瓶琴”演奏了乐曲。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小木棍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的(  )
A.响度 音色 B.音调 音色
C.音调 响度 D.音调 响度 音色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B.“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公路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能直接对话
7.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8.地震前夕,一些动物往往会表现出与平时截然不同的反常行为,这种异常现象是因为 ( )
A.动物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
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它是超声波
C.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到,是因为没有次声波产生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晃动,喇叭的纸盆由于 产生声音,声音通过 传播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10.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的效果,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
11.节日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声音,其实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深更半夜,如果播放的音乐声很大,那么对邻居来说,此时的乐音就成为了 。
12.在中国科学技术馆2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厅中,有一组体验声音聚焦的装置。它是由两个具有抛物面的圆形物体组成,如图所示为其中的一个。小莉和小刚分别站在两个抛物面的焦点处,小莉小声说话时,小莉发出的声音先后在两个抛物面上发生反射后会聚于小刚所在区域,此过程改变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从而使小刚能够清晰地听到小莉的声音。
13.无其它声音干扰下的广场中,扬声器持续发一个音调、强弱不变的音“呜”,用分贝仪测出的声音强度用A表示,分贝仪与扬声器距离用s表示,A与s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其他条件不变时, 越大, 越小。

三、实验题
14.在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活动中,小昊想比较隔音材料聚酯棉和海绵的隔音性能,做了如下探究。
(1)小昊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鞋盒作为房间模型,分别用两种材料填充模型房间四周,填充效果如图甲所示。则该制作的错误之处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昊在安静的环境下,用手机1播放80dB的声音,先后置于两种隔音房间模型中,另一个手机2分别在离隔音房间模型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接收的声音,如图乙,得出如表中的数据。表格A处应填写 (填声音的特性名称);
材料 聚酯棉 海绵
距离/m 1 2 3 1 2 3
A/dB 54.3 49.1 46.6 61.7 55.8 53.4
(3)利用数据进行比较,得出 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强;
(4)小昊认为人耳可以替代手机2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最佳的是_______
A.人距隔音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手机1在两种材料的隔音盒里发出声音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手机1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到隔音盒的距离。
(5)小昊发现上录播课时,为了防止录播教室外的嘈杂声音干扰录课,录播教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这是在 减弱噪声。
四、计算题
15.用雷达测定某云层的厚度的过程中记录了下列数据:从地面垂直向云层发射一束超声波,同时开始计时,经过16s收到第一次回声,经过18s收到第二次回声,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云层中的平均传播速度约为1000m/s。求:
(1)云层距地面高度;
(2)云层的厚度。
16.海面上有一艘大型轮船,为了探测某处海洋的深度,静止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4.0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回声。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 / s。求:
(1)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时到达海底所用时间?
(2)探测处的海洋深度?
(3)当轮船在海面上匀速直线前进时,发现前方1575m处有一山崖,于是向山崖发出超声波信号,9 s 后接收到返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 / s ,请问这艘轮船当时的速度为多少?
《第二章 声的世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B A A A A C
1.D
【详解】A.安静地聆听老师讲课不会产生对课堂的干扰的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轻拿轻放学习用品不会产生对课堂的干扰的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做练习时独立思考不会产生对课堂的干扰的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随便移动桌椅会产生对课堂的干扰的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瓶内的水越多,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研究的是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研究的是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研究的是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综上所述A所研究问题与其他三个不同。
故选A。
3.B
【详解】A.上课时,老师大声讲话,是让同学们听清楚些,不是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上课时,有的同学小声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属于噪声,故B符合题意;
C.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属于乐音,是观众要听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舞台上口技演员正模仿的鸟鸣声属于乐音,是观众要听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小明逐渐远离声音,听到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由于声源没有发生变化,这两个特性就没有发生变化,距离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正确的选项是A.
5.A
【详解】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若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时,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瓶内水的高度不同,敲击时振动的难易程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A. 声音,故A错误;i传递信息和能量,故A正确;B. “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响度大,故B错误;C. 公路旁设置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 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D错误.故选A.
【点睛】(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相等是指声音的强弱;(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真空不能传声.
7.A
【分析】①声音由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②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③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的分贝,但不能控制噪声污染;
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详解】A、敲击编钟时编钟振动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钢尺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故B错误;
C、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但不能控制噪声污染.故C错误;
D、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所以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地震前夕,一些动物往往会表现出与平时截然不同的反常行为,是因为地壳的不稳定及地震前较小的振动等,引起的次声波,被动物听到,而引起的,这种次声波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听不到,但某些动物听觉范围大,可以听到.故C正确.
选C.
9. 振动 空气 能量
【详解】[1][2][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喇叭的纸盆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烛焰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10. 信息 超声波 能量
【详解】[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3]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是利用超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达到去污的效果,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11. 音色 噪声
【详解】[1][2]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噪声有两种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叫噪声。不同的人发出声音主要是音色不同,所以口技模仿的是人的音色;从环保的角度看音乐声大影响了邻居的正常生活,所以是噪声。
12.响度
【详解】声音的响度会受到声音的分散程度的影响,故小莉发出的声先后在两个抛物面上发生反射,并使声音会聚于小刚所在区域,使小刚能够清晰地听到小莉的声音。即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13. 声源的距离 与声源的距离 声音的响度
【详解】[1][2][3]由图像可知,声音传播越远,声音强度越小,响度越小,所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距离有关,其他条件不变时,与声源的距离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小。
14.(1)没有控制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
(2)响度
(3)聚酯棉
(4)B
(5)传播过程中
【详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探究隔音效果与材料关系时,应控制材料厚度相同,图中两隔音盒的厚度不同,该制作的错误之处是没有控制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
(2)表格A处的单位是分贝,属于响度的单位,A处应填写响度。
(3)利用数据进行比较可知,相同的距离聚酯棉的隔音盒外听到的响度比海绵的要小,由此可得出聚酯棉的隔音性能更强。
(4)A.人耳感受响度的大小并不十分准确,在声音的响度接近时,很难确定响度的大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手机1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距隔音盒的距离;能听到声音的距离越远,表明隔音效果越差,这种方法也能较准确的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录播教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这是为了防止录播教室外的嘈杂声音干扰录课,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5.(1)2720m
(2)1000m
【详解】(1)云层距地面高度为
(2)声音在云层中传播的时间为
云层的厚度为
16.(1)2s
(2)3000m
(3)10m/s
【详解】(1)依题意得,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时到达海底所用时间为
(2)探测处的海洋深度为
(3)这艘轮船当时的速度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