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云南高考真题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
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某遗址发现房址、食物加工场等遗迹。该遗址出土大量陶片、石器、动物骨骼和植物等遗
存,其中石器分类明确,有斧、铲、刀、镰等生产工具,矛、弹丸等狩猎工具,磨盘、磨球、纺轮等生活
用具,簪、璜等装饰品。这体现出
A.原始农业出现B.私有财产增加
C.贫富分化明显D.早期国家产生
2.表1是不同时期历史人物对周宣王的评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表1
时代
人物
评论内容
春秋
周·太子晋
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弥。
桀杀关龙逢而汤得之,纣杀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宣王杀
春秋
楚·诸御己
杜伯而周室卑.皆不能尊贤。
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文、武之功业,
西汉
董仲舒
周道灿然复兴。
A.春秋时期产生了“宣王中兴说B.董仲舒对周宣王的评价较为客观
C.周宣王的历史形象发生较大变化D.对周宣王的历史认知具有一致性
3,编定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根据土地的肥瘠状况,评扬州的土地为“下下”。到南朝时,其地则被称
誉为“三吴奥壤,旧称饶沃:虽凶荒之余,尤为殷盛”。以上变化说明该地区
A.气候适合农业发展B.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C.稻麦复种得到推广D.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4.唐朝纺织品广泛应用了从波斯传入的鸟衔花纹样(图1)。工匠巧用自然元素做装饰,并将禽鸟替换为凤鸟、
鸳鸯、大雁等瑞鸟,形成了能够体现唐朝雍容富丽、袅娜大气风貌的全新纹样(图2)。材料反映出
第1页/共7页
3333
图1波斯风格含绶鸟纹样
图2唐朝宝花窠对凤纹样
A.中外审美差异显著B.外来文化中国化
C.纺织技术世界领先D.朝贡贸易常态化
5.北宋前期朝廷向大批普通官员颁授“敕授告身”作为委任凭证,其文词虽由中书门下的舍人院负责起草,
但告身文书在形式上却由三省和吏部签署下发。这说明
A.三省体制影响尚存B.中枢机构互相制衡
C.朝廷变法重建三省D.官僚队伍极度膨胀
6乾隆时期,有官员这样评价当时的某项管理制度:“平时足以消弭盗贼奸匪,稽核户,偶遇地方荒歉,查
办赈务,亦按籍可稽,不致临时周章,乃安民之良法。”该制度旨在
A.稽查盗贼奸匪B.核查户口凭证
C赈济地方荒歉D.维护社会稳定
7.1884年,一位举人谈到洋务时,认为李鸿章“开办招商、机器二局,耗资百万,消耗国力,并无结果,大
失民心”,并愤然道,“机器者圣人不语者也。此物唯有导国人去其质朴而趋赴机巧”。材料体现出
A.李鸿章早期的现代化尝试归于失败B.传统士人缺乏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根深蒂固D.洋务运动缺乏一定程度的社会基础
8.1925年,以滇籍共产党员为骨干的云南革新社在北京成立。其社刊《革新》的发刊词呼吁:“要想改造云
南,必须打倒军阀与帝国主义我们的精神是贯注在民众的身上,我们的使命是在云南,而我们的目光
则又不只注于云南。”此时,该组织的建立
A.巩固了护国运动成果B.响应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配合了北伐战争进程D.推动了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9.据统计,西南联大历史学系共设6组选修课,史籍名著选读组的10门课中有8门为中国史籍名著:断代
史组的16门课中有9门属中国史范畴,且规定必选2门中国史、1至2门西洋史:专门史组有8门中国史
课程。上述课程设置注重
A.中国古代历史研究B.中国历史文脉传承
C.中西文化融会贯通D.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10.1956年11月,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总要有一点独立的能力.而
我们这样的大国,必须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不然一旦风吹草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支援我们完
全解决问题。这段话主要强调我国
第2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