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白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重庆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白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6 14:4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重庆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白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分。
1.如图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其龙身蛇形、白玉点睛的特征,与《史记》中夏人“崇龙”的记载相呼应。据此可知(  )
A. 神话传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 B. 龙图腾是夏朝文化的显著特征
C. 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相互印证 D. 夏王朝的手工业发展十分繁荣
2.殷商时期的人们崇拜自然神祇,青铜纹样以动物纹为主体风格,具有强烈的崇神特性。西周中期以后,在理性的礼乐制度影响下,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理性思维的几何纹样。这说明(  )
A. 礼乐制度发展成熟 B. 青铜纹饰彰显时代特征
C. 青铜器具种类丰富 D. 青铜礼器彰显贵族权力
3.下列诗句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全面展现了唐朝(  )
诗句 来源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卢照邻《长安古意》
A. 社会经济繁荣 B. 农业科技改进 C. 对外交往频繁 D. 体育活动丰富
4.如图展示了宋代巴渝地区人们“春舞青龙”的场面:干旱严重时节,百姓自发祭祀求雨,祈求“龙”神庇佑,于是便有了舞龙仪式与表演,从侧面印证了宋代巴渝地区的民俗民风。据此可知(  )
A. 巴渝地区农业发展繁荣
B. 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C. 当地艺术表演形式多样
D. 艺术创作映射现实生活
5.李时珍为写作《本草纲目》,四处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每到一处,除对各种药物进行实地观察、采集外,还虚心向当地人民请教药物知识,搜集了许多民间药方。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这反映了李时珍(  )
A. 提倡以民为本 B. 注重经验总结 C. 重视实践求证 D. 善于推陈出新
6.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某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并整理了如表资料。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主题:______
制度 科举制度——欧美文官考试制度的起源
中央集权制度——日本大化改新的模板
科学技术 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制度的利器
指南针——地理大发现的推手
A. 唐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B. 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C. 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D. 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7.《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观察家评论:“列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从此突破了沿海口岸,资本输出将成为新的侵略方式。”这主要反映了(  )
A.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中国的近代化严重受挫
C. 中国对外开放的阶段性 D. 列强侵略的进一步加深
8.吴玉章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时说:“不彻底推翻封建军阀,绝不能讲求改革,这就是说不革命不能建设新的社会……我坚决地相信列宁的革命理论和组织列宁的、斗争的、革命的党是必要的。”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C. 革命是推翻封建主义的主要手段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9.某校历史社团筹备“重庆的抗战岁月”主题展览,搜集到以下图片。这些图片共同反映出抗战期间的重庆(  )
A. 工业体系完备支撑起全国抗战 B. 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投身救国
C. 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D. 汇聚来自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
10.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其画风简约而又意境深远,发人深思。如图是丰子恺先生于1938年创作的漫画《团结之力》。作者意在(  )
A. 庆祝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B. 增强国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C. 呼吁世界各国支援抗战
D. 批判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
11.邓小平曾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体现了(  )
A. 实事求是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B. 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C. 联产承包得到广大农民支持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2.据记载,古埃及人已能计算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并推算出圆周率为3.16,从而为比较准确地计算球体面积奠定了基础;他们虽然没有创造出数字,但已掌握了十进位制,能够运用符号记录一到一百万的数字。这表明古埃及(  )
A. 数学发达 B. 经济繁荣 C. 教育先进 D. 贸易兴盛
1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叙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明朝北京城1406年开始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
B.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与问题反映了科技是把双刃剑
C. 1917年11月7日,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起来
D. 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周恩来为书记
以民族国家的独立为政治目标的民族解放运动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波澜壮阔的洪流。请完成各小题。
1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8~1940年的时间轴。该时间轴中的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
A. 改变了战后世界格局 B. 加速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C. 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D. 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15.观察《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据图可知(  )
A.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艰巨性 B. 非洲独立运动由南向北开展
C. 1970年非洲独立的国家最多 D. 非洲独立国家发展面临困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渝州在宋代已经成为四川东部的交通要道和商业贸易中心之一。宋代川峡四路的对外交通仍以水路为主,其中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境内河流,大都经渝州(重庆府)、夔州才能出川。南宋利用茶叶来交换川西北边境各民族的战马,将战马经恭州(原渝州)用船载运至荆南。宋代川江(长江上游宜宾至宜昌间河段)的民间运输也很兴旺,每年外运数额,不下于官府。随着川江水运的兴盛,处在其枢纽位置的渝州(重庆府)在转口贸易中逐渐成为区域间商业贸易的重要场所,这时的渝州也从单一功能的城邑发展成为多种功能的城市。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重庆成为交通要道的表现,并分析交通发展对这一时期都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美国交通运输的革命是从建筑公路与开凿运河开始的。1852年美国第一条国家公路通车。各州政府和私营公司也相继建造了一些公路。这些公路促进了东西部的商品交换,带动了早期工业革命与西进运动。1825-1850年,美国大多数运河开掘通航,它们在美国早期发展中起过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美国的铁路建筑始于19世纪30年代。内战爆发前,一个地区性铁路网已经在美国形成。至19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全国性的铁路网,由此,铁路运输完全代替了水运,并成为工业帝国的大动脉。
——摘编自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交通系统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大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全国公路总里程均居世界第一;邮政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直通邮,我国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特别是,“复兴号”动车组、C919大型客机等一批国产交通工具和交通装备不断涌现,标注了“中国制造”新高度;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超级工程震撼世界,网约车、共享单车、互联网物流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摘编自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运输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交通运输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4) 综上,谈谈你从上述中外交通发展中得出的认识。
17.某校九年级同学围绕“物种的迁徙之旅”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驼铃古道话交融】
第一组同学搜集整理了以下史料:
史料① 史料②
大宛王“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葡萄)、苜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汉书 西域传》注:大宛:古代中亚国名,位于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西麓附近 注:该文物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图案中有成串的葡萄和叶、藤以及小花朵等纹饰
(1) 史料按类型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史料①属于 ______,史料②属于 ______。史料①可以用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这两则史料共同印证了什么信息?
【任务二帆影物种绘新貌】
第二组同学围绕棉花的传播摘取了一段材料:
当棉和棉织品在南亚和阿拉伯世界被广泛种植和传播之时,欧洲社会对棉的了解依旧处于想象阶段……在大航海时代之后的几百年中,美洲陆地棉以其绒长优势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18世纪60年代,棉纺织业技术发生明显变革,《棉花帝国》中指出,棉的资本主义化彻底改变了棉花的命运,讲述了一个“由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兴衰的故事”。棉花和棉织品被纳入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2) 根据任务二的材料,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不正确,请填“×”。
A.大航海时代来临前棉花只在美洲大陆种植。 ______。
B.科技的介入将棉花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紧密关联。 ______。
(3) 根据任务二文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棉花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任务三禾下乘凉济天下】
第三组同学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摘编了如下资料:
2023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已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累计培训外籍农技人员超1.2万人次,带动非洲粮食增产30%以上。 菌草技术已推广至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合作紧扣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可再生资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发展目标,为促进当地发展和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
(4) 根据任务三图文信息,概括当今中国物种交流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物种的大力推广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5) 综上,物种的交流与传播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18.阅读某同学制作的中外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图,完成任务。
根据上述进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中外至少各列举一例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结论提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B
14~15.【答案】C、A
16.【答案】【小题1】表现:川峡四路中的大部分水路运输经渝州、夔州才能出川;南宋与川西北边境各民族交换的战马运输经由恭州(原渝州);是川江转口贸易的重要场所。影响:交通便利引发的商业贸易交流,促使城市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推动城市功能由单一的政治功能向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多种功能的转变
【小题2】特点:公路、水路、铁路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影响:促进了美国东西部的商品交换;推动了美国早期的国家建设;加强了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奠定了美国成为工业帝国的基础
【小题3】成就:铁路、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新的国产交通工具和交通装备不断涌现;新的交通超级工程建成;交通新业态蓬勃发展。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小题4】认识:交通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推动力;交通建设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等
17.【答案】【小题1】文献史料;实物史料;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时,葡萄已经在我国种植汉朝时中原与西域之间存在往来
【小题2】×;√
【小题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棉花在世界范围内厂泛传播;工业革命带来棉纺织业技术的变革,推动棉花资本主义化;欧洲的对外扩张,棉纺织品的倾销成为经济掠夺的重要内容
【小题4】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有助于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助力解决世界贫困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小题5】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全球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18.【答案】【示例一】
观点:法律文献为人类社会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论述:法律文献在推动人类社会向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论述: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展现了人类追求民主自由的决心,也对世界其他国家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综上,法律文献在推动人类社会向民主化、法制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示例二】观点:法律文献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论述: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还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为北美殖民地争取自由和平等奠定了思想基础。法国大革命期间诞生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需求,促进了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之后,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进行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综上,通过法律文献的颁布,确立新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