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但是一会儿天暗了,万lài俱寂,突然一阵大雷雨袭来,夹着倾盆大雨和两声惊天动地的霹雳。大雷雨之后,出现了一幅使我难忘的景色:雷雨一会儿就过去了,天上①________着一色灰云,晦暗、苍白、阴霾的暮色忽然②________到大地上,仿佛③________着一重严密的灰色纱幕;雨点轻柔而均匀地洒落在树叶上,紫红色的闪电一次又一次地划破铅灰色的天空,远处的隆隆雷声像汹涌澎湃的海涛余波,不断滚滚传来。在这阴森森的氛围中,蓦然间一只夜莺在我窗前的一株枫树上鸣啭起来!在雨中,在闪电中,在隆隆的雷声中,夜莺啼叫得像是一只清脆的银铃,它歌唱得如醉如痴,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它的歌声在那时而铅灰,时而艳紫的天空的烘托下像一道灿烂的银光在闪闪辉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万lài( )俱寂 阴霾( ) 一重( )
2、从下面所给的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段空缺处。
降临 垂挂 密布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把下面的陈述句变换为问句形式。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
B.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C.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D.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也许我们会在纠结一段时间后幡然醒悟:既然无法回避,我们为何不能把机器人当作朋友呢?
②这些新物种将在地球上与我们共存共生共居,变成一个“人工合成”的新地球公民。 ③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发展,都会对我们原有的道德观念造成冲击。 ④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生物,而且是自然界无法产生的具有智慧的新物种。 ⑤那时的机器人将是一种拥有自主意识和行为的“机器”。
③⑤①②④ B.⑤④②③① C.③①⑤④② D.②⑤④①③
8.走进名著。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越着急便越自苦,吃喝越没规则。他以为自己是铁作的,可是敢情他也会病。病了,他舍不得钱去买药,自己硬挺着;结果,病越来越重,不但得买药,而且得一气儿休息好几天。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的凑足。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1)以上文段节选自名著《 》,作者是 。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2)___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10、某校七年级(1)班选举你担任班刊主编,现在需要你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请你命名】班上决定办一份班刊,请你为它取一个文雅且富有文学气质的名字(不超过10个字),再用简短的话(不超过50字)说说你取这个名字的理由。
你为班刊取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取这个名字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办刊流程】下面是这份刊物创办前的计划书,请补充完整。
程序一:组建班刊编辑部;
程序二:征集刊名及办刊建议;
程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序四:征稿并拟定班刊出版时间表。
(3)【挺身应对】班刊拟写一副对联,目的是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勤写作。下面是编辑部拟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读经读史读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探究】下面是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的“各媒介接触时长对比表”,说说你从表中的研究发现。(4分)
年度 图书 报纸 期刊 上网 手机 Pad(平 板电脑) 电子阅 读器
2016年 20.20 13.15 6.61 57.22 74.40 13.88 5.51
2015年 19.69 17.01 8.83 54.84 62.21 12.71 6.82
你的研究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首句写“白日斜”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本州举进士( )
(2)致之幕府( )
(3)高祖尝谓侍臣曰( )
(4)必会人心(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玄龄杖策谒于军门(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B.皆与之潜相申结(相伴,一起)
C.各尽其死力(人称代词,他们的)
D.千里之外(助词,可译为“的”)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16.高祖为什么说房玄龄“足堪委任”?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
[注] 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7.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8.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9.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0.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 完 美 的 礼 物
(1)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2)几天拭一,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3)“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4)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5)“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6)“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7)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 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8)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9)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的目共睹的。
(10)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啮着要摔倒在大刘的怀里。大刘跑过去扶住他。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就晕倒在大刘的怀里。
(11)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下次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12)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盲目性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13)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14)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15)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21.第(5)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
22.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
(1)“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____地喝了两大口水……”
理由: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理由:
23.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根据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答:
25.把文中你最感动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三、作文
26.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
1、籁 mái chóng 2、密布 降临 垂挂 3、我何时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4、拟人 比喻 通感 5.B 6.D 7.C 8..(1)《骆驼祥子》,老舍(舒庆春)。(2)生活艰苦,吃苦耐劳,充满理想。9.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前不见古人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飞来山上千寻塔 ⑤拄杖无时夜叩门 ⑥烟笼寒水月笼沙 ⑦贾生才调更无伦 10、(1)芳草地 以草作喻,比喻学生的作品,还是文学天地中的嫩草,并且期待小草能越长越茂盛。(2)设计刊物栏目 (3)写人写物写新风 (4)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传统媒介中,除图书阅读时长外,报纸、期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11.描写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12.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体现奉献精神)。
13.(1)列举(2)招致(3)曾经(4)体会
14.C
15.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
16.因为房玄龄的品质优秀,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为太宗广纳贤才,写军书奏章立马可得,深入地了解事理。
17、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18.①交代“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引出议论的话题。②引用黄庭坚的话,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③引用黄庭坚的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举例论证。(1分)举彭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20、(示例)读书滋养了我的心灵。阅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对奋斗的坚持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了奋斗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虽经历重重困境,始终不改初衷,最终走向成功。这本书充满正能量,让我更坚定了努力奋斗、赢得未来的信心。
21.没有找到水22.(1)猛(“拼命”、“毫不客气”等)突出大刘鲁莽直率(2)轻轻(“缓缓”、“慢慢”等)突出教授沉着冷静,顾全大局23.要求:符合情境,与水囊、走出沙漠相关。24.要点:(1)给人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给人以生的希望)(2)激励人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25.略。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