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重难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下图,乐乐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块,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只需带其中的一块是( )。
A.③ B.② C.①
2.进入知识宫的密码是◎■◎■,请利用所给算式:324÷6-◎=26,■×8+12=60,帮忙破译密码,密码是( )。
A.806806 B.289289 C.286286
3.去掉小数点后面所有的0,大小不变的数是( )。
A.6.007 B.6.070 C.6.700
4.马小虎在计算100-(70+□÷10)时,把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弄错了,他先算了70+□的和,最后的结果是90,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是( )
A.73 B.30 C.27
5.连续5个数的平均数是24,那么中间的数是( )。
A.22 B.24 C.无法确定
6.学校举办知识抢答比赛,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4号选手共抢答9题,最后得分58分。4号选手答错了( )题。
A.7 B.3 C.2
7.李雪买了一支钢笔,这支钢笔的价钱是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结账时付了12.3元。这支钢笔最贵是( )元。
A.12.34 B.12.35 C.12.33
8.把一根13厘米的小棒截成三段,围城一个等腰三角形,下面( )是正确的。
A.7、3、3 B.5、4、4 C.9、2、2
二、填空题
9.仔细观察下图,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2.7=6.14 12×( )=168 348÷( )=15……3
11.根据某日银行汇率得知,1000元可以兑换140美元,那么1元可以兑换( )美元。
12.已知■÷●=▲,那么●-■÷▲=( )。
13.小军在计算时,把算式抄成,这样他的计算结果和正确结果相差( )。
14.用“2、2、5、10”这四个数字,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请你写出三种不同的综合算式。
(1) 。
(2) 。
(3) 。
15.一根长11厘米的铁丝,要把它分成三段,再首尾相连成一个三角形。如果在2厘米处剪了一刀,再在原线段的( )厘米处剪一刀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围成的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 )厘米。(边长为整厘米数)
16.96÷12+4×2添上括号,使它的运算顺序变成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算式变为( )。
三、计算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4.37-0.05= 7.8+2= 31.4÷100= 0×130=
10-0.55= 19×6+1×6= 8.7+5.3-8.7+5.3= 7.4-7.4=
18.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验算。
5.98+0.58= 76.32= ※300.6124.04=
19.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1500-300)÷40]×25 458+329+342+571 99×32+32
101×87 975-147-53 96.45+(14.89-9.6)
20.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10°,请计算下图中未知角的度数。
四、解答题
21.学校新购进2400册图书,要分给全校的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多少本?
22.小明周末骑车从罗山县世序广场到龟山湖休闲度假区游玩,他如果每分钟骑225米,28分钟可到达,罗山县世序广场到龟山湖休闲度假区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3.
24.把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5.王亮要从图书馆赶往少年宫,地图上(如图)记录了通往两地的道路和路程。请你计算一下,最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6.四(1)班学生体重情况统计如下表: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四(1)班一共有( )人。
(3)小华说:“如果把全班同学体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我是第5名。”小华的体重可能是( )千克。
《期末重难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C C B C A B
1.A
【分析】由乐乐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块可知,原来的玻璃是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一条底边和两个底角,则这条边对应的顶点应该在另外两条边的交点处,据此即可确定出三角形。
【详解】A.第③块玻璃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其中一个边,根据解析可知,把两条不完整的边延长即可确定另一个顶点所在位置,符合题意;
B.第②块玻璃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部分边,无法确定三个角和其他的边,不符合题意;
C.第①块玻璃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无法确定其他两个角和其他的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C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当有中括号和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然后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计算出所给算式中◎和■代表的数,据此解答。
【详解】第一个算式中,先计算除法,然后算式变为,根据减数=被减数-差可知,,所以◎代表的数是28;第二个算式中,乘法的结果加上12等于60,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可知,,所以乘法的结果是48,也就是,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知,,所以■代表的数是6,◎■◎■就是286286,也就是密码是286286。
故答案为:C
3.C
【分析】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依此即可选择。
【详解】A.6.007中有两个0,且均不在小数的末尾,因此不满足。
B.6.070中有两个0,且只有1个0在小数的末尾,因此不满足。
C.6.700中有两个0,且均在小数的末尾,因此满足。
由此可知,去掉小数点后面所有的0,大小不变的数是6.700。
故答案为:C
4.C
【分析】由题意得,马小虎在计算100-(70+□÷10)时,把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弄错了,他先算了70+□的和,最后的结果是90,即100-[(70+□)÷10]=90,据此先算出□的值。然后再将这个值代入,直接计算100-(70+□÷10)的结果即可。
【详解】100-[(70+□)÷10]=90,100-90=10,那么(70+□)÷10=10。10×10=100,所以70+□=100。100-70=30,所以70+30=100,□的值是30。
100-(70+30÷10)
=100-(70+3)
=100-73
=27
即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是27。
故答案为:C
5.B
【分析】由题意可知,用平均数乘5,得出5个数的和。因为这5个数是连续的,相邻两个数相差1,所以用5个数的和除以5即可得中间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4×5÷5
=120÷5
=24
所以连续5个数的平均数是24,那么中间的数是24。
故答案为:B
6.C
【分析】答错一题比答对一题少得10+6=16分;全部答对8道题共得9×10=90(分);假设全部答对比58分多得90-58=32(分),那么他答错了:32÷16=2(道)。
【详解】假设全答对,错题有:
(9×10-58)÷(10+6)
=(90-58)÷(10+6)
=32÷32
=2(道)
学校举办知识抢答比赛,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4号选手共抢答9题,最后得分58分。4号选手答错了2题。
故答案为:C
7.A
【分析】根据题意,四舍五入到十分位,就看百分位上的数字。比5小就舍去,比5大或者等于5就向十分位进一。这里是钢笔最贵,所以百分位是四舍,满足四舍的最大数字是4。据此解答。
【详解】A.12.34四舍五入到十分位是12.3,符合题意。
B.12.35四舍五入到十分位是12.4,不符合题意。
C.12.33四舍五入到十分位是12.3,但不是最贵的价格,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B
【分析】因为选项中都有两条边相等,符合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的特性,接着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逐一用最小的两条边相加,看是否大于第三条边。
【详解】A.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3=6,6<7,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B.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4=8,8>5,所以可以围成三角形。
C.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2=4,4<9,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把一根13厘米的小棒截成三段,围城一个等腰三角形,“5、4、4”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9.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此图从前面和左面看,都可看到2层,从前面看时,第1层可看到2个小正方形,第2层可看到3个小正方形,且为左齐;从左边看时,第1层可看到1个小正方形,第2层可看到2个小正方形,且为左齐;据此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10. 3.44 14 23
【分析】根据题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因为6.14-2.7=3.44,所以3.44+2.7=6.14。
因为168÷12=14,所以12×14=168。
因为(348 3)÷15=345÷15=23,所以348÷23=15……3。
11.0.14
【分析】用1000元可以兑换的美金数除以1000,即可求出1元可以兑换多少美元,140除以1000,也就是将14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即可。
【详解】140÷1000=0.14(美元)
所以1元可以兑换0.14美元。
12.0
【分析】根据题意,明确被除数÷除数=商,那么除数=被除数÷商;已知■÷●=▲,那么●=■÷▲,所以●-■÷▲=●-●=0,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
●=■÷▲
●-■÷▲=●-●=0
已知■÷●=▲,那么●-■÷▲=0。
13.7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计算60÷(4+2)时先计算括号里的加法,再计算除法,60÷4+2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求出差,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60÷6
=10
=15+2
=17
17-10=7
小军在计算时,把算式抄成,这样他的计算结果和正确结果相差7。
14.(1)(5×10-2)÷2=24
(2)2×(2+5)+10=24
(3)(10-2)×(5-2)=24
【分析】要得到24,需要根据所给数字通过整数的四则运算来实现。通常可以从一些常见的组合入手,比如凑成4×6、3×8、2×12等,据此解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观察到48÷2=24,得先构造48,发现5、10和2可以得到48,即5×10=50,50-2=48,,最后用到剩下的2,48÷2=24,即(5×10-2)÷2=24
(2)24可以分解为14+10,尝试用给定数字构造出14和10,其中10已经是给定数字,可尝试用2、2、5构造出14,发现2×(2+5)可以得到14,即2×(2+5)+10=24
(3)观察到24可以拆分为3×8,可以尝试用给定数字分别构造出3和8,发现(10-2)可得到8,(5-2)可得到3,即(10-2)×(5-2)=24
15. 6 2、4、5
【分析】三角形的边长有以下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已知铁丝总长是11厘米,第一段长2厘米,那剩下的两边长度和是:11-2=9(厘米),边长为整厘米数,那么相加等于9的数有1和8,2和7,3和6,4和5,根据三边关系计算一下:1+2<8排除1和8;2+2<7,排除2和7;2+3<6,排除3和6;2+4>5,成立,所以围成的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2厘米、4厘米、5厘米;2+4=6(厘米),再在原线段的6厘米处剪一刀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11-2=9(厘米)
2+4>5
2+4=6(厘米)
一根长11厘米的铁丝,要把它分成三段,再首尾相连成一个三角形。如果在2厘米处剪了一刀,再在原线段的6厘米处剪一刀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围成的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2、4、5厘米。(边长为整厘米数)
16.96÷[(12+4)×2]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计算除法,就要先给12+4加上小括号,再给(12+4)×2加上中括号,列式为96÷[(12+4)×2],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96÷12+4×2添上括号,使它的运算顺序变成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算式变为96÷[(12+4)×2]。
17.4.32;9.8;0.314;0;
9.45;120;10.6;0
【详解】略
18.6.56;0.68;176.56
【分析】小数加减法,当小数位数相同时,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算出得数的小数点要与横线上面的小数点对齐。当小数位数不同时,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先在位数较少的小数的末尾添上“0”,变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再计算。验算时,可以用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详解】5.98+0.58=6.56 76.32=0.68 ※300.6124.04=176.56
验算:
19.750;1700;3200;
8787;775;101.74
【分析】(1)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乘法;
(2)运用加法交换律a+b=b+a和加法结合律(a+b)+c=a+(b+c),将原式变为(458+342)+(329+571)进行简算;
(3)先把后面的32写成(32×1)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进行简算;
(4)把101写成(100+1)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a+b)×c=a×c+b×c进行简算;
(5)运用减法的性质a-b-c=a-(b+c),将原式变为975-(147+53)进行简算;
(6)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加法。
【详解】[(1500-300)÷40]×25
=[1200÷40]×25
=30×25
=750
458+329+342+571
=458+342+329+571
=(458+342)+(329+571)
=800+900
=1700
99×32+32
=99×32+32×1
=(99+1)×32
=100×32
=3200
101×87
=(100+1)×87
=100×87+1×87
=8700+87
=8787
975-147-53
=975-(147+53)
=975-200
=775
96.45+(14.89-9.6)
=96.45+5.29
=101.74
20.145°
【分析】根据题意,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10°,即先求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用180°减去顶角度数再除以2,即(180°-110°)÷2=70°÷2=35°,观察上图,可以发现这个未知角和底角相加刚好是一个平角,根据平角等于180°,即用180°减去一个底角度数,即可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详解】底角度数:(180°-110°)÷2=70°÷2=35°
180°-35°=145°
这个未知角度数为145°。
21.100本
【分析】根据题意,先算出全校一到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用6乘4等于24个班,再用2400除以24个班级,即可求出平均每个班有多少本。
【详解】2400÷(6×4)
=2400÷24
=100(本)
答:平均每个班有100本。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先算出全校一共有几个班,再根据有括号的整数混合运算规则,计算出结果。
22.6.3千米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小明每分钟骑的路程乘骑行的时间,即可求得罗山县世序广场到龟山湖休闲度假区的路程,再根据1千米=1000米,换算成用千米作单位即可。
【详解】225×28=6300(米)
6300米=6.3千米
答:罗山县世序广场到龟山湖休闲度假区的路程是6.3千米。
23.1.7米
【分析】根据图意可知,要求窗户的下沿离地面有多高,用窗户距离屋顶高度0.4米加上窗户整体高度2.2米。然后再减去0.9米。也可以用0.9米减去窗户距离屋顶的0.4米,然后再用窗户总高2.2米减去这个结果。就可以解答出。
【详解】2.2+0.4=2.6(米)
2.6-0.9=1.7(米)
或者0.9-0.4=0.5(米)
2.2-0.5=1.7(米)
答:窗户的下沿离地面有1.7米。
24.1000平方厘米
【分析】长方形面积公式:长×宽,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边长。因为将这两个图形拼在一起,得到的大图形面积就是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所以根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最后把这两个面积相加即可,计算时,可以逆用乘法分配律,先计算15与25的和,再给这个和乘25即可。
【详解】15×25+25×25
=25×(15+25)
=25×40
=1000(平方厘米)
答:大长方形的面积是1000平方厘米。
25.6.53千米
【分析】
,如图,王亮要从图书馆赶往少年宫,即先从图书馆到A,然后A再到少年宫,先看图书馆到A的距离,5.8千米>5.36千米>2.9千米,走2.9千米这条路线最短,再看A到少年宫的距离,4.21千米>3.63千米,从A到的少年宫走3.63千米这条线路距离最短,求最近路程,用2.9+3.63即可。
【详解】2.9+3.63=6.53(千米)
答:最近的路程是6.53千米。
26.(1)见详解
(2)38
(3)26或27或28或29或30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
(2)求四(1)班一共有多少人,直接把所有的人数加起来即可。
(3)由统计图可知,体重在26千克以下的男生有2人,体重在26千克以下的女生有1人,2+1=3(人)。体重在26~31千克的男生有7人,体重在26~31千克的女生有9人。如果把全班同学体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小华是第5名。5>3,那么小华的体重应该在26~31千克之间(含26千克,不含31千克)。
【详解】
(1)
(2)男生:2+7+8+3
=9+8+3
=17+3
=20(人)
女生:1+9+6+2
=10+6+2
=16+2
=18(人)
20+18=38(人)
故四(1)班一共有38人。
(3)由分析得,小华的体重应该在26~31千克之间(含26千克,不含31千克),故小华的体重可能是26千克、27千克、28千克、29千克、30千克。
小华说:“如果把全班同学体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我是第5名。”小华的体重可能是26千克、27千克、28千克、29千克、30千克。(答案不唯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