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限时性作业
七年级历史学科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选官由上层贵族掌控,选官看重门第高低,世家子弟垄断官
场高级职位,平民子弟很难晋升。面对这样局而,隋文帝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旧时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
B.继续按照门第高低选择官吏
C.推广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制度
D.采用八股取士的方式选拔官吏
2.唐太宗曾经说过:“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体现李世民的
治国理念是
A.纳谏如流
B.劝课农桑
C.轻徭薄赋
D.以民为本
3.某同学收集唐朝手工艺品资料时,偶尔看到《茶经》中描写瓷器“邢瓷类银,越瓷类
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
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该资料描写
A.越窑瓷器优于邢窑
B.邢窑瓷器质地优良
C.越窑瓷器魅力独特
D.越窑瓷器色泽靓丽
4.制作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同学制作如下卡片,他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1.少有才华,科举未中,写下诗句“满城尽带黄金甲”
2.在长安建立政权,试图推翻唐朝统治
3.屠戮贵族官员,消灭士族门阀势力
4.领导农民起义,沉重打击唐朝统治
A.朱温
B.黄巢
C.王仙艺
D.安禄山
5.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
释的是
A.唐朝时期最西边界达到里海
B.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
C.907年朱温建立政权,唐朝灭亡
D.安史之乱标志唐朝由盛转衰
6.古代绘画作品题材和类型广泛,其中不乏映衬出真实的历史事件。下列绘画与文成公
主入藏关联的作品是
A.《秋郊饮马图》
B.《步辇图》
C.《天王送子图》
D《韩熙载夜宴图》
七年级历史第」页(共4页)
7.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官僚瞒报土地田亩数量,逃避上交朝廷赋税。为了
避免这种状况,王安石采取的方法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8.王明同学参观辽宁省博物馆,发现了如右图文物卤簿钟。据考证该物件铸造于宋徽宗
宣和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梁,把它掳走到燕京宛平仰山寺。该文物
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A.靖康之变
B.澶渊之盟
C.陈桥兵变
D.杯酒释兵权
9.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朝廷设置澎湖巡检司:在西南地区,朝廷设置宣
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西藏:在西北地区,朝廷设置北庭都元帅府。从本质上看统治者
的意图是
A.推进商贸开发边境
B.实施同化民族平等
C.弱化地方加强皇权
D.因地制宜巩固统治
10.自隋唐到明清,南粮北运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最早开辟在海上“南粮北运”的
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1.明朝万历年间政府税收制度发生变化,将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
两收税。这样做收到的成效是
A.简化税收手续,增加政府收入
B.活跃市场经济,加快商品流通
C.加紧盘剥百姓,增加地方收入
D.改变税收方法,加重人民负担
12.17世纪中期以后,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康熙帝两次击败俄军,俄国政府被迫同
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解决了边界问题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天津条约》
13.《明神宗实录》记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种“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的现象反映出
A.机工机户共同劳作的景象
B.机户被机工雇佣进行生产
C.机工在机户监督下劳作
D.机户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14.下列四部科学巨著与之相关联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梦溪笔谈》
一一
综合我国古代北宋时期医学成就
B.《天工开物》一一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本草纲目》一一
重要的农学巨著
D.《农政全书》一一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15.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界非常活跃。其中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称“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己矣”的思想家是
A.王夫之
B.王守仁
C.顾炎武
D.黄宗羲
七年级历史
第2页(共4页)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第 三 次限时性作业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A B C B C A D C A C D B D
二、非选择题(本题 3 小题,16 题 15 分,17 题 15 分,18 题 10 分,共 40 分)
16.(14 分)
(1)毕昇、司南、元朝火铳(3 分);《梦溪笔谈》、 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
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自己的科学创见,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 分)
郭守敬 、 《授时历》、 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3 分)
(2)程颐程颢认为理事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他们将天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联系
起来,要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
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2 分)
(3)苏轼 、 李清照、 辛弃疾 (3 分) 《窦娥冤》(1 分)
17.(14 分)
(1)废除丞相 (1 分)明太祖把原来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
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2 分)
(2)锦衣卫 (1 分) 掌管侍卫、侦查、缉捕、刑狱诸事(1 分)
(3)一篇文章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其中的后四部分各有两股对仗文字,称为“八股文”(1
分)文章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1 分)
(4)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
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过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2 分)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2 分)
(5) 闭关政策 (1 分)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 分)
(6)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 分)
18.(12 分)
(1)日本 天竺 新罗 东罗马帝国 大食(写出 4 个即可得 4 分)
(2)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关税、货物以及外商招徕等(1 分)
(3)郑和下西洋(1 分)
(4)参考示例: (6 分)
论题:对外开放促进中外交流
论证:我国古代并不总是闭关锁国时期,隋唐时期,社会开放,中日两国交流非常频
繁,日本很多留学生留学僧“遣隋使”“遣唐使”来到中国,最多一批超过 500
人,日本仿造唐朝的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为两国交流作
出卓越的贡献;明朝时期,我国与许多国家友好交往,其中郑和从 1405 年到
1
1433 年,七次出使西洋,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
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促进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
总之:我国古代开放的社会促进了对外频繁交流。
评分标准:
本题最终得分由“材料运用与论述”和“答题规范”两部分构成。
水平等级 材料运用与论述 得分
4 选择两个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3 选择两个史实,其中一个史实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 清晰;另一个史实论证不充分或不够典型,逻辑基本清晰。 5-4
2 选择两个史实,论证均不充分或不够典型,逻辑不够清 晰;或仅选择一个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基本清晰。 3-2
仅选择一个史实,论证不充分、不够典型;或未选择史 1
实,论证不充分、不典型;或论证与观点无关;或只写出史实 1
而未作论证。
答题规范:作答需要有观点、论述和总结三部分,缺少观点或者总结扣 1 分,观点
和总结都缺扣 1 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