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28 08: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南省创新中学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数量特征关系模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
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雌雄交尾来改变特征②,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C.种群特征⑤预测的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
D.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2.根据某生态系统中某种害虫与其天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如图所示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害虫种群及其天敌种群的K值可能分别为N2、P2
B.害虫天敌种群在a→b→c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增长速率
C.c→d段害虫种群及其天敌种群均为衰退型年龄结构
D.害虫种群数量在b→c→d的变化主要是由其天敌捕食所致
3.某研究人员为衡量甲、乙两种植物的竞争能力,在同一地点将甲、乙两种植物种子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种植,计算收获时的种子数比值,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M与N的关系所反映的两者之间的竞争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保证收获到甲的种子,播种比例应大于a
B.甲乙两种植物混合播种时生态位完全重叠
C.当播种时甲的种子数显著多于乙的种子数时,乙将被甲淘汰
D.M=b时,甲、乙两植物具有相同的种间竞争能力,且甲乙两种植物收获的种子数相等
4.某草原因自然灾害形成圆形裸露区域,随后经历多年的群落演替过程。该区域内不同图形中的符号和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生物种类,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反映相应种群的大小和分布。依据图示信息分析,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该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物逐渐丰富,群落结构逐渐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
B.p类生物可能繁殖能力强,寿命短,生长迅速,为m类和c类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
C.群落演替是群落中原有的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D.顶极群落是以乔木类植物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5.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属于不同营养级)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共有1条食物链
B.图2中的食物链是植物→乙→甲→丙
C.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F
D.在该生态系统中,成分E、F均不可缺少
6.下图为某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单位:103kg·m-2·a-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包括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由图可知,肉食动物需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为5×103kg·m-2·a-1
C.能量在第三营养级与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3.3%
D.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104kg·m-2·a-1
7.“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增加碳存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被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称为“蓝碳”,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海洋中的微型生物将活性溶解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溶解有机碳,使其不易被分解释放,从而构成了海洋储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CO2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复循环
B.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会减慢
C.微型生物将活性溶解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溶解有机碳,使其不易被分解释放,从而构成了海洋储碳,延缓“碳中和”进程
D.达到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总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CO2总量
8.番茄植株被烟青虫取食时,会分泌挥发性物质,招引来他的天敌姬蜂。姬蜂将卵产在烟青虫体内,当卵孵化后就以烟青虫作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姬蜂和烟青虫的种间关系属于寄生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之间
C.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循环往复的
9.在某经历了严重森林火灾的区域,两个相邻但生态特征显著不同的森林进入自然恢复进程。森林A曾拥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具备多层结构的植物群落和复杂的食物网;森林B的物种组成相对单一,以单一树种为主导,物种多样性较低。若干年后,科研人员对两片森林的恢复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A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在火灾后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因为其物种多样性促进了快速的生态位重建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C.森林B由于物种组成简单,初期比森林A显示出更快的植被覆盖率恢复,体现了较高的恢复力稳定性,但长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森林A在火灾后几乎无法自我恢复,而森林B因为单一树种的顽强生命力快速复原,展示了高度的抵抗力稳定性
10.由于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使栖息地被分割、破碎,形成分散、孤立的岛状生境或生境碎片的现象。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境破碎化会导致某些生物种群受天敌捕食的压力增大
B.建立生态走廊联系碎片化栖息地,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C.人类活动引起的生境破碎化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生境破碎化会使同种生物形成不同种群,导致遗传多样性增加
11.某废弃铁路沿线存在铁轨锈蚀、道床板结、废弃物堆积等问题,且周边居民缺乏活动空间。当地践行生态修复理念,将其改造为“铁路生态绿廊”。改造过程中,相关措施与原理不相匹配的是( )
A.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搭配种植并合理布设,符合协调原理
B.利用牲畜粪便,改善土壤结构,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符合循环原理
C.选择种植耐贫瘠、耐旱的植物,符合协调原理
D.在改善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的同时保留部分铁轨作为特色景观,设置健身步道,符合整体原理
12.小米醋是以小米为原料,经煮米、大曲酒酵、汾醋、抄缸等工序酿制而成,民间自古便有“春分酿酒拌醋”之说。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煮米”可促进淀粉等有机物的分解,并杜绝杂菌污染
②趁热将小米与“大曲”混合均匀,有利于“酒酵”的进行
③春分时先“酿酒”再“拌醋”,因为温度会影响发酵过程及其产物
④“抄缸”时多次搅拌醋液,可增加氧气含量,抑制醋酸杆菌的繁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
B.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焙烤是通过加热杀死种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
C.通过发酵获得大量微生物菌体,从菌体中提取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动物饲料
D.微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14.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a~c表示相关过程,I、Ⅱ、Ⅲ表示相关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a表示卵裂,该时期细胞数量和体积不断增加,有机物的含量也在减少
B.I、Ⅱ时期的胚胎中都含有全能细胞
C.过程b细胞逐渐分化,Ⅱ分为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
D.受精卵中的两个极体为第二极体
15.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花椰菜和野生黑芥都是二倍体,则杂种植株属于二倍体
C.过程②中常采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有无来初步筛选杂种细胞
二、解答题
16.芒果作为海南热带特色水果,其产量与品质提升一直是种植户关注的核心问题。芒果园A实施集约化管理,种植户定期施用氮磷钾复合肥,采用无人机喷洒杀虫剂防控虫害,并通过除草剂清除杂草,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芒果产量高;芒果园B与芒果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芒果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芒果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芒果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423 103267 33.45 17.30
B 528 104181 41.62 23.60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在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采用的方法是 。
(2)与芒果园B相比,芒果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 ,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 。
(3)与芒果园A相比,芒果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 ,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 ,有利于其生存。
(4)使用除草剂清除芒果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芒果园的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
17.河西绿洲是西部大开发建设的重要区域,是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河西绿洲中某湖泊生态系统内营养结构的研究,他们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生物组成
A 鱼(甲) 鱼(乙)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C 小球藻 /
D 鱼(乙) 水蚤
E 水蚤 小球藻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 (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若C向B和E提供能量的比例由B:E=1:1调整为4: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若B从C与E获取的能量比例由C:E=1:1调整为4: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种植挺水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华”的发生,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有 。沉水植物的“绿色”为草鱼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5)研究者对小球藻进行计数从而了解“水华”的抑制效果。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下图中方格中有藻细胞 个,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如果计数的5个中方格藻细胞总数为7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 个。
18.下图是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案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构建“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间作是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在空间上配置作物布局,套种是在不同时期播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可使主副作物成熟时间错开。间作和套种分别体现了群落的 、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间作套种的生物学意义是: 。
(2)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填“较强”或“较弱”),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3)生态工程的优点是 的工程体系。
(4)在设计桑基鱼塘时,需要考虑合适的陆地与水面的配比,还需要考虑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合理布设,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 。
19.对-二氯苯(PDCB)化学式为C6H4Cl2,是一种对土壤、水体和大气能造成污染的有机物。研究人员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降解PDCB的微生物,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富集培养的目的是 。④配制的培养基需采用 法进行灭菌的效果最好。
(2)从功能上讲,本实验所用的以PDCB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为了使培养平板⑤适于计数,应保证获得菌落数为 。
(3)先利用显微镜下计数测得培养基③中活菌数为1.25×103个/mL,再用涂布平板法统计富集培养基③中的微生物数量,涂布了4个平板,统计菌落数分别为250、247、350、253,则涂布的菌液Y为 mL。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结果比活菌的实际数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三、实验题
20.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可以杀死癌细胞,但同时又会损伤健康的细胞,也会出现很多副作用(通常被称为“毒素反应”),为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过程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中,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 。
(2)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 和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采用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或进行体外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大培养。体外培养,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的原因是 。
(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 、 、并且可大量制备。
(4)ADC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细胞核,可导致 。ADC能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因为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定位乳腺癌细胞,该过程依赖于 的原理。
(5)科学家发现大部分的乳腺癌细胞都是雌激素敏感型,乳腺癌细胞会表达雌激素受体α(ERa),而且雌激素会促进肿瘤的生长,为了验证雌激素会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可选择的实验材料有已知细胞密度的人乳腺癌细胞悬液、生理盐水、无水乙醇、适宜浓度的雌激素溶液(溶剂为无水乙醇)等。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注:添加物对培养液的渗透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用增殖率反映癌细胞活性,具体检测方法不做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C D D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B D
16.(1)黑灯光诱捕法
(2) 低 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可降低害虫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数量也低
(3) 高 食物和栖息空间
(4)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17.(1)
(2)1.49
(3)1.96
(4) 挺水植物可以与藻类竞争阳光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 12 2.4×108
18.(1) 垂直结构 季节性 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人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 较强 负反馈调节
(3)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4)自生
19.(1) 增大分解PDCB微生物的比例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
(2) 选择 30~300
(3)0.2
(4) 偏小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20.(1)人的乳腺癌细胞
(2) 克隆化培养 人们对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
(3) 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4) 乳腺癌细胞凋亡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5)取已知细胞密度的人乳腺癌细胞悬液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雌激素溶液,乙组加入等量无水乙醇,丙组加入等量的 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数量并计算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