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
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
、理解和掌握重点字词。
3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2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上的第一篇古文,在初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段同学们有学过一篇《关雎》的文章,对于《诗经》有一定的了解。本文《氓》的题材是同学们感兴趣的爱情,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吸引人。因此,在学习完诗歌的字词句之后分析课文内容应该比较顺利。
3重点难点
1
、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
、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
、反复诵读,疏通诗句。
4.1.2学时重点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1.3学时难点
理解和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章脉络。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走进课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歌颂的主题,有人的地方,就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走进古时的卫国,感受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爱情的故事,他们是我们今天要结识的两个人,还有他们身边的其他人。让我们走进他们!21教育网
活动2【活动】关于诗经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同时PPT展示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21cnjy.com
活动3【活动】关于《氓》
1、教师初读课文,学生正音、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
、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文章字词。
2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4.2.2学时重点
理解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2.3学时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4.2.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再读文章
1、学生齐读课文。
2、同桌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活动2【讲授】老师提示课文重点字词
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从女子对他的信任来看,氓没有轻浮和谄媚的形象,后来女主人公的回忆也没有提到这点。21·cn·jy·com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感叹词。
说:通“脱”,摆脱,脱身。
泮:通“畔”,边岸。
活动3【讲授】师生合力疏通文意,理解“赋比兴”。
1、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2、分析文章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
活动4【活动】概括文意,梳理总结
老师抽生概括每章内容及感情基调,老师给予指导。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一、二章写恋爱。(感情基调:热情、幸福)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三、四、五章写婚变。(感情基调:沉痛、怨恨)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第六章写决绝。(感情基调:清醒,刚强)
活动5【讲授】深入探讨
师提问题,学生讨论,老师给予引导。
1.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4.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5.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www.21-cn-jy.com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比较阅读《关雎》,体味诗歌情感
活动7【作业】背诵诗歌
课后背诵《氓》全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