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
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联系现实生活感受古文化的传承。
②挖掘《氓》的艺术成就。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借助注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基本了解诗歌大意。在初中阶段他们就接触过《诗经》中的名篇(《关雎》《蒹葭》),对其特点和风格有所了解,也具备了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而且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烈,适合自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重点难点
咀嚼语言,体会情感,熟读成诵。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挖掘《氓》的艺术成就。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氓》
主要教学过程实录
环节一、课前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一份
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联系现实生活感受古文化的传承。
②挖掘《氓》的艺术成就。
2.自学掌握
①朗读,注重停顿、节奏、情感。
②疏通文意,联系成语积累“即”、“匪”、“爽”、“罔”、“载”等文言实词。
3.问学质疑
学生在导学案最后写下“我的疑惑”。
环节二、教师回收导学案,了解学生的疑惑。
环节三、课堂展示
1.不同层次的学生示范朗读课文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请同学介绍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可以谈一点,也可以谈整篇课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合作探究一
①理解文言实词“即”、“匪”、“爽”、“罔”、“载”在文中的含义,并举出现代汉语成语保留古汉语词义的例子。2·1·c·n·j·y
生:来即我谋
即:靠近
成语:若即若离
匪我愆期
匪:不是
成语:受益匪浅
女也不爽
爽:过错
成语:毫厘不爽
屡试不爽
士也罔极
罔:无
成语:置若罔闻
躬自悼矣
躬:自己
成语:事必躬亲
载笑载言
载:
又
成语:载歌载舞
3.
合作探究二
时隔两千多年,当我们逆着时间的隧道走进《氓》的世界,你以你独特的视角看到了什么,你会从哪一角度欣赏这一经典?21教育网
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然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可从手法、布局谋篇、情感、主题、文化视角等角度思考)
小组展示:
生1.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如“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方面,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另一方面,喻男子情意的衰落。21cnjy.com
生2.第三章前四句写桑叶鲜嫩,告戒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女子不要与男子沉迷与爱请形成对照,诗意相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3.第四章前两句写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由“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师: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用桑叶由嫩绿到枯黄来喻人的逐渐衰老,人的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体现了《诗经》民歌浓厚的风土气息以及高超的艺术成就,同学们能不能在其他课文中举些例子?(小组交流)www.21-cn-jy.com
生(共同):《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师:现实生活有没有沿用比兴手法的例子?
师引导生小结:(我们熟悉的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东
方
红
太
阳
升
,中
国
出
了
个
毛
泽
东。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好汉歌》
师: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这,就是语文的魅力。21·世纪
教育网
其他小组还想和我们分享什么?
生:《氓》的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氓》中描写热恋中的女子急切盼望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人的到来,
“乘彼垝垣”,姑娘不顾羞涩,不顾危险,不顾他人嘲讽的目光,登上一段即将倒塌的残破的墙头,一个“乘”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少女盼望自己钟情的白马王子早点与自己约会时的那种望眼欲穿的心理,而“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描写得生动传神。www-2-1-cnjy-com
师引导生小结:对于生活中的细节,《诗经》并没有作简单的处理,而是将事物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加以还原,留给人丰富的想象。 21
cnjy
com
生1.
这首诗中有三处提到淇水,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四章之“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之“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布局上的巧妙之笔。【来源:21cnj
y.co
m】
生2.三写淇水正为我们提示了女主人公思绪的轨迹,体现了“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
师:诗是需要反复诵读的,女主人公的感情起伏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可从本诗的音乐节奏中去体味,诗的首章,音调于缠绵中带有渺远之韵,平顺中微见恻然之感,读来似闻话语絮絮,这正是诗人刚回到久远的往事忆念中惘然若失的心声。回忆的逐渐深入,使她逐渐忘情,诗的节奏渐趋热烈而亢扬。然后乐极生悲,触物伤神,从美梦中惊醒,三、四两章长歌当哭般的呼号,又显示出诗人对一去不复返的已往情爱的深重痛惜与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于是更变为五章前半的急调促弦,从中似可闻历数切责之声。至此回忆已尽,想到前途茫茫,从激奋中落入空虚,故音节又急转直下发出五章末的哀叹,并衍为六章的一片如泣如咽之音。“诗言志,歌永言。”全诗节奏的这种起伏,正是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的体现。【出处:21教育名师】
全体同学诵读课文。
4.合作探究三:解疑(列举学生的疑惑)
问题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个对比性的托兴。为什么诗人这里不用其他景物(比如用“桃之夭夭”),而偏举桑叶?21·cn·jy·com
学生讨论,互相解疑。
生:我们以为桑树应当也是弃
( http: / / www.21cnjy.com )妇归途中所见的实物,以实景起兴的例子,在《诗经》中是屡见不鲜的,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都是以眼前实景为发端起兴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弃妇归返涉淇时所见到的河岸上桑树的实际形象【版权所有:21教育】
问题2:这是一首叙事诗,中间为什么要插入两节抒情议论?
生:加强情感,让感情的变化有一个舒缓的过程。
师:“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初那达于顶峰的欢爱,原来是这么不可凭依!可见在回忆中插入的这两节抒情议论,并非诗人自觉的巧思结撰,而是意念感情的合乎逻辑的发展,看来这是布局上的跌宕之笔,其实这是奔腾江河的自然曲折,所以虽然曲折,却更具有澎湃汪洋的力量。2-1-c-n-j-y
问题3:女主人公对这一悲剧有无责任?
生1:初恋时:过于主动、过于热情;
生2:热恋时:过于投入、过于痴情,忘记自我、放弃自我;
生3:情变后:走极端,迷信爱情→怀疑爱情、怀疑男性
师生小结: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同学们,最后让我们一起诵读课文,一起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写下你想对女主人或男主人说的一段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