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氓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经典文言文该带领学生学习什么?把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为:三文——文言、文学、文化
文言—实词、虚词、文言语法、翻译、断句,等等
文学—作家作品、表现手法、文学形象、主题思想,等等
文化—作品诞生的文化背景、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实人生的意义,等等
2教学目标
:三文——文言、文学、文化
文言—实词、虚词、文言语法、翻译、断句,等等
文学—作家作品、表现手法、文学形象、主题思想,等等
文化—作品诞生的文化背景、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实人生的意义,等等
具体到这篇文章的目标是:
文言目标:掌握文章的重要的实词、虚词、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句式、文言翻译等;
文学目标:比兴手法的判断和理解
文化目标:《诗经》爱情诗中有很多与水有关,探讨《氓》中“淇水”这一意象的描写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
延伸目标:
(1)《氓》与《孔雀东南飞》就爱情和婚姻方面的比较性阅读。
3学情分析
刚上高中不久的学生面对《诗经》中的《氓》,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感到又新奇又觉得难度有点大。老师要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对了解先秦人民的文化习俗、婚姻观念、生活状态的兴趣,从而提高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的信心。课前的预习辅导和课后相关练习的补充,使课堂不必所有时间都用于解决文言基础知识。
4重点难点
重点:文言知识;
难点:文化内涵——淇水的意象和作用
5教学过程
活动1【作业】课前预习指导
《氓》自学辅导
学习思路
文言—实词、虚词、文言语法、翻译、断句,等等
文学—作家作品、表现手法、文学形象、主题思想,等等
文化—作品诞生的文化背景、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实人生的意义,等等二、《氓》的文言积累:
对课文进行读准、熟读甚至背诵;当然背诵也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在学完后完成。
实词的积累:通假字的归纳(匪、说、于、泮,在书中标记)、古今异义词(至于、涕、贿,在书中标记)
对实词的积累用温故知新法:
若即(
)若离
不即(
)不离
来即我谋(
)
尔(
)虞我诈
出尔(
)反尔(
)
以尔车来
(
)
屡试不爽(
)
毫厘不爽(
)
女也不爽(
)
载(
)歌载(
)舞
载(
)笑载(
)言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2)主谓倒装: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其德二三
5、成语理解:信誓旦旦——
6、其他你认为重点的或难懂的字词句,请做标注。三、《氓》的文学积累: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划出《氓》用了“比兴”的地方。
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人性古今一也”,思考诗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及其命运。四、《氓》的文化探讨:
《诗经》爱情诗中有很多与水有关。请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氓》探讨之。
《氓》与《孔雀东南飞》就爱情和婚姻方面的比较性阅读。
古代婚姻习俗、婚姻制度与女性命运的关系。
以“氓”的身份仿写几句四言诗,表达感受。
活动2【导入】导入
导入(导语击趣)
《诗经》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1世纪,离现在大概有2600年到2100年的历史。在《诗经》的诗歌诞生的500年间的前半段,大概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世界上圣人辈出,如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庄子、孟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等等。圣人的思想我们多少有些了解,可那个时代的平民如何生活的呢?《氓》是那个时代一首很美、很有意思的民间歌谣,它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如何恋爱、如何结婚,又如何离婚的。活动3【讲授】教学过程
二、全班朗读,老师正音;让学生提出对课文不懂的地方。
设想:学生多提出文言字句不理解的地方,此环节促进学生思考和相互启发,也使老师教学心中有数。三、学习第一段
1、学习文言基础知识:
送子涉淇
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宾语前置: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2、把“氓”刚出场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氓”一出场,你觉得这是怎样一名男子?
明确:忠厚、温和
3、学生思考:他们既然是自由恋爱的,为什么女子要良媒才肯答应婚期?(抛出问题,让学生众说纷纭,到下一段才一起解决此问题)
4、氓怒,可以看出氓性格如何?
明确:暴躁
四、学习第二段
1、学习词语
乘彼垝垣
复关—借代
类似:柳河东、康南海、王临川
体无咎言
其他学生提出的难点的解释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可以看出女子什么心理?
明确:
痴情女子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6个字,写出了怎样一个女子?
不见、既见——热恋中的痴情女子,她其实很想和氓有婚姻,长相厮守
4、“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卜、筮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谁的主意?结婚要卜和筮,是他们迷信吗?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
昏义》。而在清末后,六礼
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六礼分别为:
一、
纳采
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
之礼”。《仪礼·
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
婚姻程序的开始。二、问名
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
士
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
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三、
纳吉
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四、
纳征
亦称纳成、纳币,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
五、请期
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是男家派人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
六、亲迎
又称迎亲,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诗经·
大雅·
大明》:“大邦有子,
天之
妹,女定阙祥,亲迎于渭。”亲迎礼始于周代,女王成婚时也曾亲迎于渭水。此礼历代沿袭,
为婚礼的开端。亲迎礼形式多样。至清代,新郎亲迎,披红带花,或乘马,或坐轿到女家。可见:这是女子的要求,她要求遵守礼仪,并不是迷信,她要她的婚姻吉祥如意
5、“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女子结婚时心情如何?
参考歌曲:《达坂城的姑娘》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坂城的石头硬又平呐
西瓜呀大又甜呀
那里来的的姑娘辫子长呀
两只眼睛真漂亮
如果你要是嫁人
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我
带着你的妹妹
带上你的嫁妆
坐着那马车来从求婚、结婚这个过程来说,男方心急成婚,女方也心急成婚,但她认为婚姻是很神圣的,一定要按照礼仪规矩来,才可让婚姻天长地久。
仪式是有时是一种庄重的承诺。
说明女方更珍重婚姻的幸福。五、学习第四段到结尾
1、学习文言难点、疑惑点: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夙兴夜寐、言既遂矣
咥其笑矣
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
言笑晏晏
亦已焉哉
2、探讨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比:比喻;兴:起兴。
初三所学比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学生自由发言:(1)多年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2)痛定思痛,被背叛的女子该不该离开男方?
(3)她和刘兰芝有什么不同?女性如何保持人格的独立?
(4)这是一首从女性的角度叙述的诗,如果就这段婚姻本身,从男子的角度叙述,又会是一首怎样的诗?六、文化探讨:水与爱情诗
淇水的意象
1、女主人公自诉自己爱情和婚姻的不幸,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
明确:很有可能是站在淇水边说的,淇水见证了他们的爱情,2、三处淇水的描写(学生寻找并小组讨论其作用)
(1)开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参考:氓可能就是在淇水旁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誓旦旦”地向姑娘表白爱心和忠诚的,姑娘也是在此情况下决定答应氓的求爱而约定“秋以为期”的,亦即所谓淇水是情意结处。
河水和缓,可以渡过。
心理:依依不舍,深情款款。
(2)中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参考:回想结婚时,不管河水怎样浩荡,也不回头;不管水浸车幔怎样危险也不动摇,还一个劲地向前赶
。
水流急,似乎是考验也似乎是预兆。
女子心理:又担心,但对婚姻很坚定。
(3)结尾: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参考:无人理解,甚至亲人还要耻笑她自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受。社会那样冷酷,家庭那样冷酷,向谁哭诉,谁能理解?只有淇水明白,所以又以淇水作比:“淇则有岸——恨无岸,隰则有泮——怨无泮!”这一腔怨恨,只有淇水可以作证。唯有不再相信誓言,背负起责备与嘲笑,与爱情一刀两断!
女主人心理:悲哀与决绝。
小结:淇水意象的作用
A、结构上,淇水起到了情节线索的作用。
中间、开头和结尾三次提到淇水,每一次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都代表着女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以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结构链。
B、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痴情也见证了她的悲哀,表现了人物不同时期的心理3、文化拓展:水与爱情诗
《诗经》的爱情诗中有很多与水有关,如《关雎》、《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淇水”这一意象
据考证,现存历代游览吟咏淇河的诗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300多首。而在《诗经》中,有39篇诗歌是直接描写淇河风光的。我国文学史上除了长江、黄河,没有哪一条能像淇河这样的河流在那样的时代就如此被人垂青并颂咏。
《淇奥》(yù)
出自:诗经·卫风·
正文:瞻彼淇奥,
绿竹猗(yī)猗(yī)。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六:小结:学习古代诗文要关注:
三文:文言、文学、文化
文言—实词、虚词、文言语法、翻译
文学—作家作品、表现手法、文学形象、主题思想
文化—作品诞生的文化背景、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实人生的意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