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7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诗人心灵,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2-1-c-n-j-y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刚进入高中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悟的,他的返朴归真是经历世俗淘洗后的人性回归,因此,对归园田居的学习,既要注重对诗文本身的理解,又要注重对诗人诗心的挖掘,同时让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和学生自己的农家生活体会结合起来,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建构。 21
cnjy
com
3重点难点
1、对诗歌意境的把握。
2、对作者矛盾悲慨的内心和执著的精神追求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诗人心灵,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版权所有:21教育】
4.1.2学时重点
对诗歌意境的把握。
4.1.3学时难点
对作者矛盾悲慨的内心和执著的精神追求的理解。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幻灯1)返璞归真(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二、作者简介
(幻灯2)陶渊明(367-4
( http: / / www.21cnjy.com )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www.21-cn-jy.com
三、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幻灯5)(问题一:诗人在诗中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误落尘网(误落官场)—思归——归隐田园
四、解题,把握思路。
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
学生明确:"归"字
师:也就是说“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
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讨论后明确:
1、从何而归?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追问:还有哪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2、为何归来?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追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www-2-1-cnjy-com
明确: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追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归去如何?
明确: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追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
板书:(幻灯6)
五、品味田园风光。【出处:21教育名师】
问题六:这四句是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并谈谈你的农村生活体验。自己能不能在陶渊明描绘的田园生活中找到共鸣。(幻灯8)21教育网
明确:
这四句话,捕捉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静谧安详,恬淡自然。画面很淡很淡,但味道很浓很浓,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问题七:从诗中看出作者有什么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幻灯9)
明确:厌恶官场 热爱田园 追求精神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
舍_____________功名利禄
得_______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六:拓展延伸:
1、学习完陶渊明及他的诗歌,应该对他有自己的看法,请结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谈谈你认为陶渊明归隐田园是否可取?(幻灯10)【来源:21cnj
y.co
m】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后教师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
2、想一想自己应该做个怎样的人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后教师小结)
返璞归真
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
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幻灯11)
补充:
陶渊明思想的溯源: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 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21cnjy.com
七、作文链接:
1、是那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吗?当你吟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去来兮辞》一路踏歌而来,历史的画面在那一刻是那样清晰。五斗米又怎样?男儿铮铮,怎可让心灵沉淀上俗世的浮华?戴月“荷锄归”,是你志趣的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你不屈的性格。当清晨的露珠顺着叶尖滑向掌心,你会心地笑了。这露珠融着你的笑容,让心灵如此熠熠生辉。 在那令人难堪的年代,你选择的是所谓的闲适。你只是扛着锄头,静静地站在东晋的一角,却足以让所有达官贵人、做作文人黯然失色。你以独特的志趣和性格真正在流星划破天际之时与岁月长河完美对接《谈意气》(幻灯13)2·1·c·n·j·y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幻灯14)
八、课堂小结。
陶渊明视权位官俸如敝屣,以琴书为乐,以菊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21·世纪
教育网
九: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2.陶渊明的归隐,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欣赏音乐: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
这首歌曲正是田园乡谣风格,它仿佛是一泓清泉静静流淌在我们心头,正契合了我们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想法。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