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30 08:0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7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所以,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读出诗人蕴含在平淡语言中的浓烈情感,并最终熟读成诵。再者,赏析意境是学习田园诗歌的必要环节,希望能通过描绘画面,学生能感受陶诗的意境。第三,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文的有效突破口,希望通过背景的引入,学生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的志趣和情怀!
2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欣赏诗歌结构美、画面美。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1·c·n·j·y
3学情分析
陶渊明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初中已学过《桃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饮酒》、《归园田居》(其三)等篇目,所以学生对陶渊明的性格、诗歌风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诗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但缺乏系统的诗歌鉴赏常识,所以必须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基于这些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www-2-1-cnjy-com
4重点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以“开心农场”打开话匣
大家看看多媒体所展现的一副图片,觉得熟悉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前一阵子风靡网络的一款游戏叫“开心农场”。很多玩家都沉迷于此,废寝忘食,甚至有些人凌晨两点起来偷菜,或者给自己的农场除除草,除除虫。可以说吸引玩家的不仅是这款游戏的本身,还有的是这种田园生活的美妙的感受。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每到周末,很多人就会驱车逃离喧嚣的大都市,去到郊外,乡里,田间,然后耕种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去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优雅。其实早在1700年前,我国东晋就有一位诗人,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田园梦,远离官场,回归田园,而且开创了田园诗派,被后人誉为是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那他是谁?
活动2【讲授】知人论世,诗人简介
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会赏诗,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学会品人。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知人论文。对于诗人陶渊明,大家一点都不陌生,他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同学们根据我们初中对他文章的学习,用一两句话来谈谈你对他的了解,比如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3【活动】朗读诗歌,感受结构美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归园田居》也就是他退
( http: / / www.21cnjy.com )隐后做的《归园田居》诗一组里的第一首。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二/三拍)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思想和价值取向(“归”)那题目的意思是?(回到田园生活)www.21-cn-jy.com
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已经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告诉我们陶渊明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围绕“归”字提出几个问题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下面四个问题来解读诗歌。
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
3、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并思考,讨论这四个问题。
活动4【活动】鉴赏诗歌,品味图画美,语言美
(1)从何而归?
(官场)
1.诗中作者把官场比喻成什么?(尘网、樊笼)
2.把自己比喻成什么?(羁鸟、池鱼,羁鸟是笼中鸟,池鱼是池中鱼)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对官场的厌恶。)
(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
“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适应仕途中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1cnjy.com
2.既然“性本爱丘山”,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什么还要出仕?从哪句诗可以看得出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入仕做官并非本性使然,而是一个大失误。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为官入仕。而此时作者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在那样的门阀制度,官场黑暗的年代,要建功立业,实现政治理想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一个“误”字显出作者是那么的悔恨和痛恨,“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的说法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长。)
(3)归向何处?(归向园田)
1.那作者他希望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找出文中的诗句。(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
2.诗人笔下描写的这八句田园景色抓住那些意象来写呢?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意象是否是简单的拼凑?有无层次?是否只是单调的图景
3.
沈德潜说“朴字见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字见奇……”这些意象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诗人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呢?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学生分组探究)
全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画外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动静结合的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静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动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远近结合的手法:“远人村”,“墟里烟”远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颠。”是近景。21·世纪
教育网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从视觉角度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写。2-1-c-n-j-y
这八句话,诗人用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融的手法,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21
cnjy
com
4、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清新自然
祥和安谧
闲适恬淡
宁静幽美
(4)归去如何?
1.
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四、理解情感,把握形象:
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的齐读全诗并思考:
1、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2、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清高孤傲、与世不合
洁身自好、甘于清贫
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清高孤傲、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他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今天,通过我们的学习,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21教育网
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21·cn·jy·com
活动6【练习】拓展阅读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来源:21cnj
y.co
m】
思考:同样是山水诗的名篇,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及写景技巧与《归园田居》相比有何异同?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描绘一副你喜欢的生活图景。
(运用所学的描写方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