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壹章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的含义
人造地球卫星
一星
两弹
核 弹
导 弹
原子弹
氢 弹
能打
导弹
能打到
能打准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背景
美国的核威胁、核讹诈一直存在
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免受核战争的威胁;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研制过程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66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
依据教材,列举“两弹一星”的成就?
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其设计、研制和发射,完全是由我国独立完成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意义(作用)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打破了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代表人物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作出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他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1986年,他患癌症逝世。直到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他才为世人所知。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两弹元勋
邓稼先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分析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习哪些精神?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漫步太空
阅读课本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太空行走
神舟十二号,与太空站完成交会对接
1999年11月
2021年6月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无人
载人
太空行走
空间站
第贰章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指什么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
(3)结果:
(4)影响:
(1)时间:
(2)培育者:
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籼型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任务一、依据教材,整理杂交水稻知识点。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
籼型杂交水稻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5)传播:
90年代,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青蒿素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结果: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药学奖。
3.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一种经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恶性传染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严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据统计约有20亿人口生活在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其死亡率极高。
任务二、依据教材,整理青蒿素知识点。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新时代
“C919大飞机”
“蛟龙”
“天眼”
“天宫”
“墨子”
“悟空”
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大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第叁章
文化事业的发展
“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艺术上“百花齐放”
学术上“百家争鸣”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文化事业的发展
前
1978年
后
文学
话剧/电视
舞剧
《茶馆》剧照
《东方红》剧照
《丝路花雨》剧照
电影
总体风格: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总体风格: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与国际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文化事业的发展
莫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时代文化自信(21世纪后)
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材料: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共和国勋章
材料一: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佳墀、陈芳允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
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重点科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项科技发展计划。
材料二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科技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课堂小结
建国以来,科技文化建设的启示?
建国以来,科技文化能取得瞩目成绩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提供政治保障;
2.党和政府重视科技;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4.世界科技发展进步的影响……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3.重视科技教育,培养人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