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化学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化学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6-29 21:5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泰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限时作业
高一化学试题
【说明】
本试题包括I、II两卷,第I卷选择题40分,第II卷非选择题60分,满分100分。
2.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用2B铅笔填涂,第II卷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写。
3.本试题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可能用到的有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
B
C
N
O
S
Cl
Cu
Zn
Br
1
11
12
14
16
32
35.5
64
65
80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某粒子用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含的质子数=
A-n
B.所含的中子数=
A-Z
C.所含电子数
=
Z
+
n
D.质量数
=
Z
+
A
2.已知某反应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aA(g)+bB(g)
2C(g)
起始浓度(mol/L):
3.0
1.0
0
2s末浓度(mol/L):
1.8
0.6
0.8
据此可推算出上述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是


A.9:3:4
B.
3:1:2
C.
2:1:3
D.
3:2:1
3.下列比较不正确的是


A.
稳定性:HF
>
HCl
>
HBr
>
HI
B.
碱性:NaOH
>
Mg(OH)2
>
Al(OH)3
C.
酸性:H2SO4
>
H3PO4
>
HClO4
D.
氧化性:O2
>
S
>
Se
4.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金属颗粒大小相当)的下列金属与足量l
mol/L盐酸反应时,速率最快的是


A.镁
B.铝
C.锌
D.铁
5.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KBr
B.NaOH
C.HBr
D.N2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氮分子的电子式:
B.溴化钠的电子式:
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水分子的结构式:
7.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8.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两极材料
Zn片、石墨
Cu片、Ag片
Zn片、Cu片
Fe片、Cu片
插入溶液
H2SO4溶液
AgNO3溶液
蔗糖溶液
稀盐酸
9.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有机物中都一定含有碳元素
B.有机物受热都易分解,而且都易燃烧
C.所有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
D.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力是一次能源
B.水力是二次能源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一次能源
D.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二、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0分。若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出其中一个正确选项,给2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1.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的原理是原电池原理,可进行能量的转换。以CH4为燃料时,另一极通入氧气,以KOH为电解质溶液,产物为碳酸钾和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常规发电减少40%以上。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甲烷的一极是燃料电池的负极
B.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C.通入氧气的一极是燃料电池的负极
D.该燃料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值增大
12.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C.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D.过渡元素
13.将下列物质注入水中,振荡后静置,能分层且沉于水面下的是


A.溴苯
B.苯
C.环己烷
D.硝基苯
14.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苯和浓溴水用铁做催化剂制溴苯
B.将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共热至50℃~60℃制硝基苯
C.甲烷与氯气光照制得纯净的一氯甲烷
D.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得到1,2—二溴乙烷
15.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溴水中
B.在空气中燃烧
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通入水中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6.(12分)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
·
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
-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17.(12分)(1)甲烷跟氯气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管中光照时能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共有______种。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烷和乙烯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跟氯气反应,这两个反应的类型分别是: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乙烯与氯气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3)工业上,乙烯产量常作为衡量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上乙
烯常用作水果的________________。
四、有机基础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8.(10分)下列各组物质中:
①CH3CH3和CH4;
②CH2=CH2
和CH3CH3;
③氨气和氨水;④O2和O3;
⑤3
2He和4
2He

⑥CH3CH2OH和CH3OCH3
;⑦氯气和液氯
;⑧正丁烷和异丁烷
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19.(12分)(1)煤矿坑道气遇到明火会发生瓦斯爆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则爆炸最猛烈时,甲烷的体积分数为_____%。
(2)食品包装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用于制造聚乙烯的原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式是__________。
(3)最早发现苯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能证明苯分子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的一个事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物质结构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20.(14分)已知短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元素A、B、C、D、E、F、H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是太阳上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元素的氢化物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化合生成一种盐I,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三倍,A、E同主族,D、F同主族,且F的原子序数是D的两倍。试回答下列各个小题:
(1)A、E都能跟D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写出它们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I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A、C的单质合成CA3的反应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2分钟后测得CA3的物质的量为
0.2mol,则2分钟内用C单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4)H单质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用导线连接好的锌片和铜片插入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稀溶液中可以形成原电池,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组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与H单质反应的第一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