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抓关键字词来理解诗歌
2.赏析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3.感悟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古典田园诗,一首陶渊明的田园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陶渊明的田园诗,高中又选编了这一首,学生对陶渊明的田园诗有进一步的了解,至少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学生应该掌握。初中入选了《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田园诗人、归隐文人的代表而频繁入选教科书。高一的学生对陶渊明的田园诗有一定认识,但还没用系统认知陶渊明的田园诗。所以,有必要梳理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并初步鉴赏山水田园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教学难点:理解情感,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师:同学们好,上课!
生:老师好!
师:请坐!在正式进入今天的课之前,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图片,这幅图展示的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的情景,那么这两句话是谁写的?
生:陶渊明
师:这两句话出自于我们初中学过的哪首诗?
生:归园田居(其三)
师:好,《归园田居》一共有5首诗歌,既然是其三,也就是说这是第三首诗歌。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归园田居》中的第一首诗歌,请大家打开课本。
师:我们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抓关键字词来理解诗歌
2.赏析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3.感悟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活动2【讲授】讲授
二、作者
师:我们知道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那么关于作者陶渊明,大家熟不熟悉?
生:熟悉。
师: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归园田居(其三)》、《五柳先生传》、《饮酒》,相信大家对陶渊明都有一定的了解,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后世称陶渊明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那么请根据你们已有的对陶渊明的认识,回答为什么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为什么称他为田园诗人?
生1:
师:隐逸诗人——陶渊明41岁那年退隐田园,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仕当官。
田园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这一个诗派,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三、题目
师:鉴赏诗歌除了知人论世,还要分析它的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说文章或诗歌的标题好像一个人的眼睛,可谓眉目传情,一个标题也能暗示许多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中哪个字最能传达作者的情感?
生:归。
师:归字是什么意思?
生:返回。
师:归字是返回的意思,它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带有明显指向性的动词,也即是有方向性的,究竟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呢?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四、诗歌朗读
师:下面,我们先朗读诗歌。检查一下大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来把这首诗歌读一读,读的同学请注意把握字音的准确,朗读的节奏和情感,听的同学请认真倾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字音。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2:(朗读)
师:(评价)请坐!有没有哪个字读错了?
生:
师:(明确字音)有两个字要给大家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一下,“守拙归园田”的“拙”是第一声,愚拙的意思。再后面,“榆柳荫后檐”的“荫”应该是前鼻音的第四声,动词遮蔽、遮盖的意思。好,下面大家请欣赏示范朗读,注意学习他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播放录音]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陶醉在朗读当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全班同学能不能也有节奏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让老师也陶醉一番。好,下面一起齐读。归园田居(其一)开始。
[全班齐读]
师:声音非常洪亮,我相信大家在学完整首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后会把诗歌读得更加动人。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赏析这首诗歌,也就是回答刚才那四个问题。请大家认真反复阅读诗歌,用诗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小组间相互合作,综合整首诗歌来找答案。(指导学生讨论)五、从何而归
师:好,讨论到此。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从何而归?请用原诗中的两个词语来回答。
生3:尘网和樊笼。
师:尘网和樊笼只是单纯地指尘网樊笼吗?
生3:不是。
师:那么尘网和樊笼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3:比喻。
师:具体比喻什么?
生3:官场。
师:好,请坐。也就是说,诗人从官场归来。诗人把官场比喻尘网和樊笼,网和笼在哪里常见?
生:动物园。
师:大家想一下,被罩在网里或关在笼子里是什么状态?
生:失去自由。
师:尘网和樊笼给人一种受到束缚,失去自由的状态。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生4: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师:请坐。这位同学提到了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场生活的厌恶,用上尘网、樊笼这些使人失去自由,受到禁锢的物体来比喻,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诗中还有一个字也体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是哪个字?
生:误字。
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里的误字除了有对官场的厌恶,还带有诗人的什么情感?
生:悔恨。
师:一个“误”字,既写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饱含了他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去三十年,诗人对于田园就像对于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一样,他就感叹了,啊,这一别就是13年了,有很多的感慨、有很多的眷恋都深藏不露。好,我们看看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背下来?
投影:1.误落▁▁▁▁,▁▁▁▁▁▁▁▁。
2.久在▁▁▁▁,▁▁▁▁▁▁▁▁。
[全班背诵这两句。]六、为何而归
师:好,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何而归?请用诗句来回答。
生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师:“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韵”和“性”怎么理解?
生5:
师:韵和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他从小就没有迎合官场的本性,那么他的本性适合什么?
生:性本爱丘山。
师:他的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那我们再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这里的羁鸟和池鱼有什么特点?
生:失去自由。
师: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说明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生:
师:连用两个比喻说明了诗人身在官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一种迫切要求摆脱束缚,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束缚,渴望回归农村,向往田园生活的情趣,也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好,我们看看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背下来?投影:1.
少无▁▁▁▁,▁▁▁▁▁▁▁▁。
2.
羁鸟▁▁▁▁,▁▁▁▁▁▁▁▁。
[全班背诵这两句。]七、归向何处
师:我们来看看他归向何处?用诗句来回答。
生6: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师:也就是归向田园。那么如何理解这个“拙”字?在诗歌的炼字中,要分析这个字,先要解释这个字原来的意思,这个字本意是什么?
生6:
师:“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然后再说这个字在诗歌当中是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生6:
师: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指人的本性。那么具体来讲,“守拙”是要“归园田”,田园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田园里可以自由地生活,不受到官场的束缚。本性这种自然的本性,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然而然的自由的向往。一个“拙”字就表达了诗人不愿受到束缚,热爱自由,保持自己本性的人格情操。好,我们一起背诵这句诗。
[全班齐背: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八、归去如何
师:
我们接下来再看归去如何?用诗句来回答。
生: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归去后,没有官场的丝竹乱耳和案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劳形。这里的自然既是指大自然的环境,同时又是指顺适人的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作者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自然的。那么从这两句诗你们读到了陶渊明归去后的一种什么心情?
生:自由、安逸、喜悦、愉悦、欢喜。
师:诗人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就其乐无穷、俯仰之间处处春了,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那么究竟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归去后的诗人如此的愉悦,如此的欢喜呢?接下来我们来看描写田园景物的这八句诗。九、写作手法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八句诗读一读,边读边画出,里面描写了哪些景物?
[全班齐读: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
师:找出这八句诗里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
师:这些一个个的景物是否有杂乱的拼凑的感觉?或者觉得没有顺序,堆砌在一起?有没有这种感觉?
生:没有。
师:既然没有,那么诗人是怎样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这些景物的?按什么顺序把它们排列在一起?或者景物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我们先分析清楚在这里面,哪些是近景?哪些是远景?
生: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是近景;村落、炊烟是远景。
师:既有近景又有远景,叫什么写作手法?
生:远近结合。
师:好,远近结合,到底它的有什么艺术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呢?请大家展开你们的想象,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这田园中。你看那宅旁十余亩田地,八九间草屋,院后有榆柳遮檐,堂前有桃李开放,榆柳的淡雅与桃李的娇艳相映成趣,一个在屋前一个在屋后。这是一幅纯净、和平、安宁、优美的画面在慢慢展开。由近景到远景,看那村落,袅袅炊烟升起,就好像是电影的镜头在慢慢拉开,将一座别开生面的,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当中,像中国的山水画,画面很淡很淡,但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但读到这,稍稍有种过于安静过于冷清了,于是陶渊明给它配上了声音,请听。
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师:这两句话其实套用了汉乐府当中的“鸡鸣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颠,狗吠深宫中”,显然陶渊明将这两句话加以变化,放在这,点缀了这一幅国画,使这一幅画富有活力。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非常平常的狗吠鸡鸣。因为鸡犬之声相闻才是最富有田园环境的特征,使得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我们再细读,鸡在哪里叫?
生:桑树颠上。
师:你们见过鸡跑到树上去叫的吗?我们平常在城市里看到的鸡都是关在笼子里。而这里的鸡鸣桑树颠,说明这个鸡过得怎么样?
生:很自由,很悠然。
师:其实动物的状态反映出来的是诗人的一种愿望,是一种对于自由,自然而然的生活的向往。那我们再细读,狗在哪里叫?
生:深巷中。
师:在深远的巷子中都可以听到狗的叫声。王籍在《入若邪溪》中写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么这里的狗吠鸡鸣更加突显田园环境的什么?
生:静谧、平静、安详、恬静、和谐
师:这种既有静,又有动的写作手法叫什么?
生:动静结合。
师:具体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
生:以动衬静。
师:这两句富有活力的诗句是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少的,恰当地变现了农村的恬静,丝毫不破坏和平的环境,不会让人感到喧嚣和烦躁。除了我们讲的远近结合、以动衬静这两种写作手法之外,这八句诗里还有其他的写作手法,例如白描、赋、情景交融、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办法一一展开,大家课后可以根据老师刚才的思路一一分析,以后我们还会具体学习。
好,我们总结一下,这八句诗在描写的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度不断地变换,感觉也在不断地变换,先写视觉,再写听觉,诗人选取了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都是农村中平平常常的事物,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等等,它们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详,朴素自然的乡村图景。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景物都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所有的景物都笼罩着一层诗人主观的感彩,那么这种景物在诗歌中就叫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即:客观的“象”+主观的“意”。
请同学们谈谈从本诗的意象中,你读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或者说,你觉得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你向往吗?
生: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悠闲、清幽、恬淡、祥和、宁静、优美,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美好的、温馨的、幸福的、自由的。十、思想内容
师:现实生活中陶渊明过的归隐生活果真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所说的这么美好吗?我们一起来看投影,这段话选自我们初中时候学习过的《五柳先生传》,从划线句子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田园居住的时候喜欢喝酒,却因为贫穷常常没钱买酒。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吹日晒,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以说家贫如洗,家徒四壁。这是陶渊明的自传,真实地记录了他归隐田园的生活。那么陶渊明在我们本诗中把田园生活描写得那么美好,隐去了生活的困苦与艰难,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思想?或者说你感受到了他的什么人格魅力?
生:自由讨论
师:诗言志,古人写诗往往抒发自己的志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陶渊明隐去现实生活中的困顿、潦倒,正是为了表达自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安贫乐道,与世无争。不在乎物质上的清贫,而追求精神上的富有这些高尚情操。在历史上呢,同样有这样一批伟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齐读]
陶渊明: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
师:那么在我们向他们致敬的时候,也不要忘了积累这些素材,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
活动3【活动】活动
合作探究
师:其实就陶渊明本身弃官归隐这件事情来说,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争议的,有的人是赞同他,有的人是反对他的,那么我想问问大家的意见,你怎么看待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不论赞同也好,反对也好,我们都要言之有理,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
师:前人多称赞陶渊明的隐居思想,他憎
( http: / / www.21cnjy.com )恶黑暗,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这是一种消极的出世的态度,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因憎恶黑暗而避世,那么这个社会就看不到光明了。我们应该积极入世,与黑暗做斗争。其实不管是哪一种选择都好,我们都不应该去否定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的选择无害于社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该干涉。
最后总结全诗,东晋末年,官场上攀比、腐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奢侈之风愈刮愈猛。而陶渊明反其道而行之,毅然辞去官职,舍去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他的这一抉择,正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关于“舍”与“得”,有人这样说,请齐读:
[全班齐读]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你要做的不是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同学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将如何正确面对“舍”与“得”呢?请结合我们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写在周记本上。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背诵《归园田居》。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