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达诂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诗无达诂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30 20:1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诗无达诂
1教学目标:通过细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对所学诗歌的主题真实性、准确性作出个人判断,敢于质疑,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初步培养学生在诗歌阅读领域的批判性思维。
2学情分析:诗歌阅读是个费力不讨好的知识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的学生没有诗情、更没有诗意,看到一首诗,有时大致意思还读不懂,更别提谈自己见解了,所以“质疑”这种宝贵的精神在诗歌阅读上非常薄弱,正因为缺乏,我觉得训练学生敢于质疑,在诗歌阅读上才显得难能可贵。
3重点难点:诗歌大意的理解,文本细读抓住关键词,寻找依据,言之成理,大胆质疑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以《古诗十九首 冉冉孤生竹》和《上山采蘼芜》为例,分析探究、质疑讨论。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我们刚刚学完的唐诗单元,后人都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系统的分类,什么咏物诗、边塞征战诗、咏古怀史诗等,这类诗歌的主题都比较鲜明,也没有争议。但并不是所有诗歌都如此,有些诗歌表达方式含蓄委婉,使我们难于掌握诗人的本意。进而容易轻信一家之言,人云亦云。
但人云亦云不符合我们的个性,咱们还是得细读文本,大胆质疑!
活动2【活动】闻弦知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小诗,看你能不能“闻弦琴,知雅意”。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请问,这首小诗字面意思是什么?
蕙和兰是两种香草,“含英”是说花朵初开而未尽发。“扬光辉”形容其容光焕发。如要采花当趁此时,过时不采,蕙兰亦将随秋草而凋萎了。www.21-cn-jy.com
如果是一位年轻女性写的这首诗,你觉得言外之意会是什么?
这是希望男方趁早来迎娶,不要错过了时光。唐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与此两句意思相近。21·cn·jy·com
这首诗源自《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我把整首诗展示给大家。(见学案1)
冉冉孤生竹⑴,结根泰山阿⑵。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有人说,这首诗是婚后丈夫远行,妻子怨别之作,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你细读诗歌,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孤生、新婚、千里、悠悠、轩车、来迟、不采
这些词汇暗示什么?或者直接表达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
或许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有种种疑虑哀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此诗也表现了主人公对于感情含蓄的表达,可以看出古代女子的婚姻观和爱情观。2·1·c·n·j·y
活动3【活动】质疑问难
很多时候我们会迷信权威,其实权威并不等于真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东汉乐府诗中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的一首《上山采蘼芜》,这首诗,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哀怨,对喜新厌旧的“故夫”提出责难和进行控诉的诗。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学专家余冠英先生认为:“她(指诗中女主人公--笔者注)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时的好恶。”①在游国恩等五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也有这样一段文字:故人“因无辜被弃,对喜新厌旧的‘故夫’提出了责难”。②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也同样认为诗中女主人公的不幸“仅仅由于男子的喜新厌旧罢了”。21教育网
这么多专家给出意见,你敢不敢质疑,提出你的见解?先简单说说理由?
再见还是朋友,没有恨,感觉还有爱!
有爱当初为什么分手?
当然咱也不能随意质疑专家,认不认同,咱们从原因分析入手!
先把两位主人公形象描绘出来:
故夫:念旧,真诚,怀念故人(未若,不如)
前妻:美丽,勤劳,手巧,温柔,恪守礼节(一跪,一问)
前妻与新人相比完胜,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新人没有优势可比,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温柔美丽,勤劳大方的前妻被抛弃了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男人喜新厌旧
无子
公婆不喜(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
如果是第一原因,那专家们的论断是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的!如果是剩下的几个原因,那导致他们婚姻悲剧的,不是故夫,不是前妻,更不是新人,应该是第四者,那个时代的特有专权者,让婚姻不能自主!让相爱的人孔雀东南飞。21cnjy.com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上山采蘼芜》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并非是一个妇女对丈夫喜新厌旧的行为进行责难,而是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因为时代所不允许的客观原因被迫分手,描绘了当事主人公痛苦的内心世界,进而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愤懑和无奈之情。
活动4【讲授】小结
结语:对于诗歌阅读,因为同学们没有足够的积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多时候表面意思还不能完全弄懂,更别提言外之意了。于是很容易相信学者给出的定论,可是事实上他们也不是百分百准确,我们不该在权威面前一味地随声附和,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判断,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怕贻笑大方。长此以往,你将成为一个有独到见解的人,而不再人云亦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