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⑴班学生“寻觅节日事情”自创诗歌汇编
前言:
四十四颗心,四十四首稚嫩的诗篇。尽管稚嫩,却充满诗情。仅此汇编,让我们共同领略同学们花季的诗情。(诗后点评均出自同学之手)
一、儿童节
时光是幸福的
杨 佳
站在十六岁
站在青春转弯的地方
斑驳的树影
时常让我想起童年里
那些明明灭灭的悲喜
我们扯着爸妈的衣角
吵着要去的游乐场
那个满布霓虹
像嵌满坠落的星光的地方
有小丑抓着五彩缤纷的氢气球
有缓缓升降旋转的摩天轮
那是我们赖着不肯回家的地方
我们穿着弄脏的衣裳趴在地方
半闭着眼睛
看圆滚滚的小球把别人的撞得远远的
然后为小小的胜利庆祝击掌
那是我们玩不腻的小游戏
我们握着一个小瓶子
吹出一串又一串的泡泡
几个人抬着头
一起追着在阳光下发亮的泡泡
迷路在某条喧闹的街市
那是我们仰望天空的方式
那时的时光是透明的,纯净的
那时的时光总是伴着欢快的儿歌和笑声
在空气中浮浮又沉沉
在每条经过的小路上
我已经忘了哪一次吵着要环球旅行
已经忘了哪一天坐在上得去下不来的单车上哭了好久
已经忘了哪一个笑话是我们最爱听的
已经忘了哪一个娃娃是每夜伴我入眠的
但至少,时光在这一刻是幸福的
一晃神,一转眼,我们竟哗哗的长大了
点评:
这是一首现代散文诗,通过对游乐场的喧闹的回忆和对童年发生的小事进行回忆,表达作者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语言流畅优美,读起来颇有一番韵味。也鼓励我们重拾童年的那份天真与勇敢,积极地面对未来,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
童 乐
林晓锋
六月佳节好晴天,邻家少儿开笑脸。
正是趣乐好童年,欢声笑语放纸鸢。
点评:
第一句用了环境渲染,第二句写了邻家孩子开心幸福的表情反映他们激动的内心和对节日的向往,而后“欢声笑语放纸鸢” 写孩子的活动,从视觉,听觉入手,儿童节日气氛漫溢其中。
忆 昔
王杨
回头望往事如昨,忆幼时欢乐无数。
童稚悟甘回共苦,年少知发奋读书。
点评:
这是一首藏头诗,“回忆童年”。感慨时光匆匆,回忆童年乐趣和读书时的情景。让我们眼前浮现当初坐在草地捧着书牙牙学语的情景。作者鼓励我们要好好读书,别等一切过去才追悔莫及。带着童年持有的那份固执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游园曲
庄伟俊
百花齐放笑声甜,拂面浓馥六月天。
敢问遥台谁是主?新蕾初绽正童年。
点评:
这首是诗开头写了公园的景色,写了凉爽的清风渲染出节日气氛。诗末用新蕾比喻儿童,恰如其分,正如孩子的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童 年
舒心
坐在操场的一角,
那时的操场还有滑梯。
走在乡间的小路,
那时的田野有一片新绿。
没有喧闹,
没有嘈杂。
可以放假,
可以玩耍。
安静了。
鸟儿在田野里安静了,
孩儿在童年安静了。
月明星稀,
孩子们睡着了,睡着了。
二、鬼节
魂 伤
杨英顺
回眸昨秋笑貌存,今思故影楼已空。
寒鸦星点心肝碎,独居孤坟黯伤魂。
白纸漫天飞似雪,奈何夏暑起冬风。
念及故人永相别,难断情意泣无声。
点评:
押韵很成功,充满诗意与悲伤气氛。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无限伤感,表达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念亡人
陈晓霞
月如圆,冷风起,孤影游魂尽飘零。
烛光灭,人心惶,此夜亡人归来聚。
一番离合,几度离索,空留长叹伴今宵。
点评:
以词的形式写诗,作者笔下的鬼节更有一种神秘感,表达对亡人的怀念,这也是对中国传统风情的另一种诠释。
说鬼节
戴志廉
千鬼一年等一回,万鬼齐出度鬼节。
小小鬼怪大欢喜,心中徒有羡人情。
点评:
文笔别具一格,是一首藏头诗,“千万小心”,十分有创意,诗情豪迈,对鬼节有深刻认识。
中元之绝句
林荔沙
七月十五中元到,家家户户好热闹。
孩童河边花灯摆,但愿逝者快乐哉。
点评:
以另一种情调写诗,构思精巧,用笔诙谐。写出了热闹的场景,让伤感,恐怖的鬼节蒙上一层活泼的气息。
三、七夕节
七 夕
倪晓贞
牵牛织女别,一河隔两方。
日夜彼相念,万古永相望。
七夕鹊桥会,含情脉脉看。
逢难别亦难,亘古爱莫忘。
点评:
诗中采用了成语穿插于其中,且押韵适宜,简单易懂。“亘古爱莫忘”一句表现出了牛郎织女爱情之间的坚贞永恒,让世人为之感动。(何佳姿评)
七 夕
陈沛诗
良辰美景相见欢,含情脉脉爱互传。
几许欢情与离恨,依依不舍相别难。
七 夕
杨慧珊
七月初七望碧霄,牛郎织女会鹊桥。
何时重逢无人晓,盼与君见佳人笑。
点评:
句句押运,抒情淋漓酣畅,琅琅上口。“笑”字点明诗中相逢的喜悦气氛。(倪晓贞评)
七 夕
钟雨婷
繁花絮落风吹散,七夕幽独伤月淡。
与君久迕渡鹊桥,相见何须悲恨晚。
点评:
“繁花”代表了惊艳与美好,却被风吹得漫天飞散,有种淡淡的惋惜和无奈。这种情感在第二句得以体现。从第三句的“久迕渡鹊桥”更深层次的说明织女心中所想。“相见何须悲恨晚”则以重逢的假想念及心中的忧思。“悲恨晚”体现织女在之前未与心上人团聚时的最好心理写实。(丁茜评)
七夕夜
洪东妮
秋风吹,入心扉,花前月下高举杯。
星空夜,新相悦,鸳鸯戏水齐欢跃。
点评:
秋风、鲜花、明月,渲染了七夕夜的甜美气氛。在星空夜下,鸳鸯戏水就显得更加美好。(陈沛诗)
题七夕
蔡智壕
银烛深闺寂无言,冷月染屏白如练。
雕花清酒杯中泪,凉水若纱思绪浅。
繁花梦深风情陷,念及何时渡银簪。
相见情伤语脉脉,离时还谢鹊桥仙。
点评:
本诗写作风格比较沉稳,节奏缓慢,总体上的情感表达比较真切,用银烛、清酒来体现忧愁情感。(庄楚伟评)
望君安
何佳姿
烽火连天值七夕,遥望西南泪凄凄。
牛郎织女相会时,愿君安好不相离。
点评:
这首诗让我感到有种“我的灵魂在古代”的感觉,七夕本该是浪漫美好的,而诗中“烽火连天”形成了反差美,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无限思念。(钟雨婷评)
情 伤
丁 茜
望眼银江泪茫茫,回眸思量情苍苍。
再续前缘悲戚戚,悄创离伤心惶惶。
点评:
这首诗使用了叠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诗的感情表达得缠绵悱恻。(杨慧珊评)
七夕情
简泽鹏
相遇痴情两相馈,约时被迫两相退。
七七鹊桥两相会,夕阳去时两相悲。
点评:
此诗用了4个“两相”,分别写出了相约、相离、相会、相别的情景,感情浓厚!同时是一首藏头诗“相约七夕”。(洪东妮评)
惜 情
庄楚伟
脉脉浓情情意深,举家灯火火通明。
茫茫夜空空悲切,七夕欢喜喜欢庆。
四、清明节
春 雨
曾子君
蒙雨四月映暮灯,清明晓起喧潮城。
此处已无还春意,何方遗柳拂清风。
缅 怀
雷艳珊
青山墨水浸朦胧,杏雨飘飞拂杨柳。
逝者长葬远安息,世人长怀在心头。
暮 春
谭永洪
百花香气欲月天,蝶舞翩翩百花间。
又是一年春好日,青山坟前花满地。
清 明
罗祥振
清明纷纷雨,艾草悠悠绿。
逝者默默躇,亲人轻轻哭。
清明伫心
林子龄
清风拂面暖,明月照空悠。
伫立古墓前,心敬英雄魂。
五、元宵节
聚元宵
吴思婷
火树银花千百枝,灯火阑珊如昼日。
元宵重逢人欢喜,繁星月圆相聚惜。
何时还能再相嬉?待到星桥再开时。
元 宵
甘武
拂晓春风暖人意,杨柳枝上绿莺啼。
十五花好月圆日,忙点灯笼心忧迟。
元 宵
林志长
暖风报春雪消融,夕阳余晖映街红。
百家灯火阑珊夜,圆月依在情益浓。
元 宵
杨晓波
张灯挂彩喜气浓,欢欣鼓舞笑开颜。
爆竹连天遮皎月,遥闻吆喝卖汤圆。
元宵有感
潘嘉雯
既随元日正月中,四方欢庆九州同。
灯火通明夜如昼,爆竹齐鸣星若柔。
若识归家共团圆,朝朝皆若元宵日,
人人方可再重逢。
六、中秋节
秋
李伟明
硕果落叶凉风中,夏蝉止鸣方晓秋。
佳节重逢人欢乐,天下共享团圆乐。
相 思
刘民业
中秋佳节时,两情总相依。
花好月圆夜,明月寄相思。
中 秋
郑杰奇
江山沐月光,秋风送花香。
霜染红枫叶,余晖大雁归。
中秋月夜
蔡煜森
月明如镜镜似水,星潆盼归归心箭。
嫦娥匆匆奔月宫,亲人齐聚暖心窝。
中秋夜
罗科达
十五中秋夜,家家吃月饼。
天下万人笑,独我一人伤。
中秋佳节
邓敏婷
中庭月下闪金光,秋风云中舞玉盘。
佳人为何迢千里,节节高升为家忙。
中 秋
洪晓琳
中秋佳节年年聚,花好月圆人人乐。
清风明月生活美,但愿千里共婵娟。
秋 思
黄伟吉
常恐秋节至,愁思上心头。
浮云不怜悯,夜空蔽秋轮。
中 秋
黎婉娴
东篱把酒观月异,花好月圆圆月时。
圆月时节母苦念,念儿当归归却迟。
十五思乡
郑文钦
又逢佳节共赏月,一轮玉盘悬树梢。
乡愁恰似月中桂,欲斫岂料断又生!
七、重阳节
重阳节抒怀
陈伟峰
芳草绵绵绿茵茵,重阳秋游登山顶。
上到山顶是好汉,暮色夕阳不老情。
点评:
第一句运用了叠字,描绘了重阳节一片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最后一句也表现出作者对重阳节的那份喜爱之情。
重 阳
侯志江
九九重阳代代传,家家户户采菊忙。
金秋佳节切莫忘,登高看谁是好汉。
点评:
第一二句反复使用叠字,写出了这个“代代传”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热闹气氛,且全诗押韵。
重 阳
刘文东
金秋登高避涌泉,送爽赏菊花怒放。
丹桂饮酒效五柳,飘香品糕百事高。
点评:
诗歌每句第一二个字巧妙形成了两个描写重阳节的成语,且每句中间都有描述重阳节的习俗,结构明显,简略易懂。
重 阳
杨思颖
九月九日重阳来,遍地黄金菊花开。
携手兄弟共登山,手搴茱萸系腰怀。
点评:
诗歌三句采用押韵,对重阳节当天的景色和情形进行细致描写,“搴”一字使诗歌更富诗意。
重阳思
陈靖欣
秋日夜深,重阳渐近。晨登高山,起伏不定。
心底火苗,痛燃难抑。情深思念,熬红眼睛。
点评:
“起伏不定”一词既描述了山的高低不一,也表达了作者的起伏心情。“心底火苗”运用形象,最后一句充分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老师自创诗作两首:
中秋感怀
王如宏
招考入深已八年,年年中秋寄月饼。
遥想双亲尝饼时,又叹三子不身边。
浮云偷得银盘辉,但照故乡桑槐颠。
同是吃饼同赏月,别样相思别样情。
注:招考,指2002年参加宝安区面向全国招调特、高级教师考试。三子,一指我,我父母共生四子一女,我为第三子;又指三个儿子,我二哥、我弟,加上我,中秋时节这三个儿子都不在父母身边。
教师节有感
王如宏
每至教师节,短信特别多。
莘莘好学子,频频寄祝福。
讲台虽三尺,情义却无数。
两袖得清风,自甘为红烛。
寻觅节日诗情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阅读诗歌,了解诗歌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兴趣,并养成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5、培养学生采用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演示自己的文稿的能力,学习用电脑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于诗歌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每学期都会接触一些诗歌,但大都停留在对诗歌的背诵积累及浅显的理解上。可是,作为一名高中生,要慢慢地学会鉴赏诗歌,并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这也是高考考纲要求必备和必考的能力。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从诗歌的内容(写什么),诗歌的表达技巧(怎么写),诗歌的情感(为什么写)三方面入手,教会学生一些诗歌的鉴赏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寻觅节日诗情”活动,通过“颂诗”、“赏诗”、“写诗”、“评诗”等环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今天强调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群体学习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本次活动特别突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3活动内容
1、节日故事讲述
2、节日诗歌颂读(唱)
3、节日诗歌鉴赏
4、节日自创诗歌展示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活动要求
1、演讲:每组选定一个节日,由一个成员讲述与这个节日相关的故事。
2、颂诗:颂读(唱)可以是一个人颂读,也可以集体颂读。3、赏诗:鉴赏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歌,主要点评诗歌好在什么地方;精选1-2首,从诗歌的内容(写什么),诗歌的表达技巧(怎么写),诗歌的情感(为什么写)三方面入手,进行赏析。4、写诗:每个人都要写一首与节日相关的诗歌,小组成员可以写同一题材的诗歌(最好能用上某种表现手法),可以是古体,也可以是新诗。每组选1-2首在全班展示。5、评诗:小组成员为每首自创诗写评语(自评,小组成员评,即每首诗都必须有4-5个人的评语)。评语可从“赏诗”中的三方面来评,也可从自己的感受方面来评。6、总结:每个学生把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写出来。7、制作:每组都要制作PPT课件,并提供相关材料的电子稿。8、分工:组长分工,责任到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
4.1.2成果展示
教师汇总学生作品,以节日来分类,制成网页课件。全班共同赏析交流。
4.1.3奖项设计
最佳故事奖、最佳诵读奖、最佳鉴赏奖、最佳创作奖、最佳团体奖。
4.1.4小组划分
每组的第一位为组长
主 持 人:陈晓霞、林荔沙、杨英顺、戴志廉
第一小组:蔡智壕、庄楚伟、简泽鹏、陈沛诗、洪东妮
第二小组:王 杨、杨 佳、舒 心、林晓锋、庄伟俊
第三小组:何佳姿、钟雨婷、丁 茜、蔡煜森、李伟明
第四小组:杨思颖、陈靖欣、刘文东、候志江、陈伟峰
第五小组:倪晓贞、杨惠珊、郑杰奇、刘民业、罗科达
第六小组:曾子君、谭永洪、罗祥振、林子龄、雷艳珊
第七小组:吴思婷、潘嘉雯、杨晓波、林志长、甘 武
第八小组:黄伟吉、黎婉娴、邓敏婷、洪晓琳、郑文钦
4.1.5参考网站
诗词专业网、中国诗词网、中华诗词网、中原诗词网、子归原文学网
传统节日专业网、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网
4.1.6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学生自创节日诗作
高一⑴班学生“寻觅节日事情”自创诗歌汇编
前言
四十四颗心,四十四首稚嫩的诗篇。尽管稚嫩,却充满诗情。仅此汇编,让我们共同领略同学们花季的诗情。(诗后点评均出自同学之手)
一、儿童节
时光是幸福的
杨 佳
站在十六岁
站在青春转弯的地方
斑驳的树影
时常让我想起童年里
那些明明灭灭的悲喜
我们扯着爸妈的衣角
吵着要去的游乐场
那个满布霓虹
像嵌满坠落的星光的地方
有小丑抓着五彩缤纷的氢气球
有缓缓升降旋转的摩天轮
那是我们赖着不肯回家的地方
我们穿着弄脏的衣裳趴在地方
半闭着眼睛
看圆滚滚的小球把别人的撞得远远的
然后为小小的胜利庆祝击掌
那是我们玩不腻的小游戏
我们握着一个小瓶子
吹出一串又一串的泡泡
几个人抬着头
一起追着在阳光下发亮的泡泡
迷路在某条喧闹的街市
那是我们仰望天空的方式
那时的时光是透明的,纯净的
那时的时光总是伴着欢快的儿歌和笑声
在空气中浮浮又沉沉
在每条经过的小路上
我已经忘了哪一次吵着要环球旅行
已经忘了哪一天坐在上得去下不来的单车上哭了好久
已经忘了哪一个笑话是我们最爱听的
已经忘了哪一个娃娃是每夜伴我入眠的
但至少,时光在这一刻是幸福的
一晃神,一转眼,我们竟哗哗的长大了
点评:
这是一首现代散文诗,通过对游乐场的喧闹的回忆和对童年发生的小事进行回忆,表达作者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语言流畅优美,读起来颇有一番韵味。也鼓励我们重拾童年的那份天真与勇敢,积极地面对未来,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
童 乐
林晓锋
六月佳节好晴天,邻家少儿开笑脸。
正是趣乐好童年,欢声笑语放纸鸢。
点评:
第一句用了环境渲染,第二句写了邻家孩子开心幸福的表情反映他们激动的内心和对节日的向往,而后“欢声笑语放纸鸢” 写孩子的活动,从视觉,听觉入手,儿童节日气氛漫溢其中。
忆 昔
王杨
回头望往事如昨,忆幼时欢乐无数。
童稚悟甘回共苦,年少知发奋读书。
点评:
这是一首藏头诗,“回忆童年”。感慨时光匆匆,回忆童年乐趣和读书时的情景。让我们眼前浮现当初坐在草地捧着书牙牙学语的情景。作者鼓励我们要好好读书,别等一切过去才追悔莫及。带着童年持有的那份固执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游园曲
庄伟俊
百花齐放笑声甜,拂面浓馥六月天。
敢问遥台谁是主?新蕾初绽正童年。
点评:
这首是诗开头写了公园的景色,写了凉爽的清风渲染出节日气氛。诗末用新蕾比喻儿童,恰如其分,正如孩子的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童 年
舒心
坐在操场的一角,
那时的操场还有滑梯。
走在乡间的小路,
那时的田野有一片新绿。
没有喧闹,
没有嘈杂。
可以放假,
可以玩耍。
安静了。
鸟儿在田野里安静了,
孩儿在童年安静了。
月明星稀,
孩子们睡着了,睡着了。
二、鬼节
魂 伤
杨英顺
回眸昨秋笑貌存,今思故影楼已空。
寒鸦星点心肝碎,独居孤坟黯伤魂。
白纸漫天飞似雪,奈何夏暑起冬风。
念及故人永相别,难断情意泣无声。
点评:
押韵很成功,充满诗意与悲伤气氛。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无限伤感,表达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念亡人
陈晓霞
月如圆,冷风起,孤影游魂尽飘零。
烛光灭,人心惶,此夜亡人归来聚。
一番离合,几度离索,空留长叹伴今宵。
点评:
以词的形式写诗,作者笔下的鬼节更有一种神秘感,表达对亡人的怀念,这也是对中国传统风情的另一种诠释。
说鬼节
戴志廉
千鬼一年等一回,万鬼齐出度鬼节。
小小鬼怪大欢喜,心中徒有羡人情。
点评:
文笔别具一格,是一首藏头诗,“千万小心”,十分有创意,诗情豪迈,对鬼节有深刻认识。
中元之绝句
林荔沙
七月十五中元到,家家户户好热闹。
孩童河边花灯摆,但愿逝者快乐哉。
点评:
以另一种情调写诗,构思精巧,用笔诙谐。写出了热闹的场景,让伤感,恐怖的鬼节蒙上一层活泼的气息。
三、七夕节
七 夕
倪晓贞
牵牛织女别,一河隔两方。
日夜彼相念,万古永相望。
七夕鹊桥会,含情脉脉看。
逢难别亦难,亘古爱莫忘。
点评:
诗中采用了成语穿插于其中,且押韵适宜,简单易懂。“亘古爱莫忘”一句表现出了牛郎织女爱情之间的坚贞永恒,让世人为之感动。(何佳姿评)
七 夕
陈沛诗
良辰美景相见欢,含情脉脉爱互传。
几许欢情与离恨,依依不舍相别难。
七 夕
杨慧珊
七月初七望碧霄,牛郎织女会鹊桥。
何时重逢无人晓,盼与君见佳人笑。
点评:
句句押运,抒情淋漓酣畅,琅琅上口。“笑”字点明诗中相逢的喜悦气氛。(倪晓贞评)
七 夕
钟雨婷
繁花絮落风吹散,七夕幽独伤月淡。
与君久迕渡鹊桥,相见何须悲恨晚。
点评:
“繁花”代表了惊艳与美好,却被风吹得漫天飞散,有种淡淡的惋惜和无奈。这种情感在第二句得以体现。从第三句的“久迕渡鹊桥”更深层次的说明织女心中所想。“相见何须悲恨晚”则以重逢的假想念及心中的忧思。“悲恨晚”体现织女在之前未与心上人团聚时的最好心理写实。(丁茜评)
七夕夜
洪东妮
秋风吹,入心扉,花前月下高举杯。
星空夜,新相悦,鸳鸯戏水齐欢跃。
点评:
秋风、鲜花、明月,渲染了七夕夜的甜美气氛。在星空夜下,鸳鸯戏水就显得更加美好。(陈沛诗)
题七夕
蔡智壕
银烛深闺寂无言,冷月染屏白如练。
雕花清酒杯中泪,凉水若纱思绪浅。
繁花梦深风情陷,念及何时渡银簪。
相见情伤语脉脉,离时还谢鹊桥仙。
点评:
本诗写作风格比较沉稳,节奏缓慢,总体上的情感表达比较真切,用银烛、清酒来体现忧愁情感。(庄楚伟评)
望君安
何佳姿
烽火连天值七夕,遥望西南泪凄凄。
牛郎织女相会时,愿君安好不相离。
点评:
这首诗让我感到有种“我的灵魂在古代”的感觉,七夕本该是浪漫美好的,而诗中“烽火连天”形成了反差美,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无限思念。(钟雨婷评)
情 伤
丁 茜
望眼银江泪茫茫,回眸思量情苍苍。
再续前缘悲戚戚,悄创离伤心惶惶。
点评:
这首诗使用了叠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诗的感情表达得缠绵悱恻。(杨慧珊评)
七夕情
简泽鹏
相遇痴情两相馈,约时被迫两相退。
七七鹊桥两相会,夕阳去时两相悲。
点评:
此诗用了4个“两相”,分别写出了相约、相离、相会、相别的情景,感情浓厚!同时是一首藏头诗“相约七夕”。(洪东妮评)
惜 情
庄楚伟
脉脉浓情情意深,举家灯火火通明。
茫茫夜空空悲切,七夕欢喜喜欢庆。
四、清明节
春 雨
曾子君
蒙雨四月映暮灯,清明晓起喧潮城。
此处已无还春意,何方遗柳拂清风。
缅 怀
雷艳珊
青山墨水浸朦胧,杏雨飘飞拂杨柳。
逝者长葬远安息,世人长怀在心头。
暮 春
谭永洪
百花香气欲月天,蝶舞翩翩百花间。
又是一年春好日,青山坟前花满地。
清 明
罗祥振
清明纷纷雨,艾草悠悠绿。
逝者默默躇,亲人轻轻哭。
清明伫心
林子龄
清风拂面暖,明月照空悠。
伫立古墓前,心敬英雄魂。
五、元宵节
聚元宵
吴思婷
火树银花千百枝,灯火阑珊如昼日。
元宵重逢人欢喜,繁星月圆相聚惜。
何时还能再相嬉?待到星桥再开时。
元 宵
甘武
拂晓春风暖人意,杨柳枝上绿莺啼。
十五花好月圆日,忙点灯笼心忧迟。
元 宵
林志长
暖风报春雪消融,夕阳余晖映街红。
百家灯火阑珊夜,圆月依在情益浓。
元 宵
杨晓波
张灯挂彩喜气浓,欢欣鼓舞笑开颜。
爆竹连天遮皎月,遥闻吆喝卖汤圆。
元宵有感
潘嘉雯
既随元日正月中,四方欢庆九州同。
灯火通明夜如昼,爆竹齐鸣星若柔。
若识归家共团圆,朝朝皆若元宵日,
人人方可再重逢。
六、中秋节
秋
李伟明
硕果落叶凉风中,夏蝉止鸣方晓秋。
佳节重逢人欢乐,天下共享团圆乐。
相 思
刘民业
中秋佳节时,两情总相依。
花好月圆夜,明月寄相思。
中 秋
郑杰奇
江山沐月光,秋风送花香。
霜染红枫叶,余晖大雁归。
中秋月夜
蔡煜森
月明如镜镜似水,星潆盼归归心箭。
嫦娥匆匆奔月宫,亲人齐聚暖心窝。
中秋夜
罗科达
十五中秋夜,家家吃月饼。
天下万人笑,独我一人伤。
中秋佳节
邓敏婷
中庭月下闪金光,秋风云中舞玉盘。
佳人为何迢千里,节节高升为家忙。
中 秋
洪晓琳
中秋佳节年年聚,花好月圆人人乐。
清风明月生活美,但愿千里共婵娟。
秋 思
黄伟吉
常恐秋节至,愁思上心头。
浮云不怜悯,夜空蔽秋轮。
中 秋
黎婉娴
东篱把酒观月异,花好月圆圆月时。
圆月时节母苦念,念儿当归归却迟。
十五思乡
郑文钦
又逢佳节共赏月,一轮玉盘悬树梢。
乡愁恰似月中桂,欲斫岂料断又生!
七、重阳节
重阳节抒怀
陈伟峰
芳草绵绵绿茵茵,重阳秋游登山顶。
上到山顶是好汉,暮色夕阳不老情。
点评:
第一句运用了叠字,描绘了重阳节一片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最后一句也表现出作者对重阳节的那份喜爱之情。
重 阳
侯志江
九九重阳代代传,家家户户采菊忙。
金秋佳节切莫忘,登高看谁是好汉。
点评:
第一二句反复使用叠字,写出了这个“代代传”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热闹气氛,且全诗押韵。
重 阳
刘文东
金秋登高避涌泉,送爽赏菊花怒放。
丹桂饮酒效五柳,飘香品糕百事高。
点评:
诗歌每句第一二个字巧妙形成了两个描写重阳节的成语,且每句中间都有描述重阳节的习俗,结构明显,简略易懂。
重 阳
杨思颖
九月九日重阳来,遍地黄金菊花开。
携手兄弟共登山,手搴茱萸系腰怀。
点评:
诗歌三句采用押韵,对重阳节当天的景色和情形进行细致描写,“搴”一字使诗歌更富诗意。
重阳思
陈靖欣
秋日夜深,重阳渐近。晨登高山,起伏不定。
心底火苗,痛燃难抑。情深思念,熬红眼睛。
点评:
“起伏不定”一词既描述了山的高低不一,也表达了作者的起伏心情。“心底火苗”运用形象,最后一句充分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老师自创诗作两首:
中秋感怀
王如宏
招考入深已八年,年年中秋寄月饼。
遥想双亲尝饼时,又叹三子不身边。
浮云偷得银盘辉,但照故乡桑槐颠。
同是吃饼同赏月,别样相思别样情。
注:
三子,一指我,我父母共生四子一女,我为第三子;又指三个儿子,我二哥、我弟,加上我,中秋时节这三个儿子都不在父母身边。
教师节有感
王如宏
每至教师节,短信特别多。
莘莘好学子,频频寄祝福。
讲台虽三尺,情义却无数。
两袖得清风,自甘为红烛。
课件41张PPT。高一⑴班
寻觅节日诗情
表达交流活动展示寻觅节日诗情节日故事讲述节日诗歌颂读节日诗歌鉴赏自创诗歌展示节日故事讲述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元宵节的传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传说节日故事讲述寒食节的由来讲述者:
第六小组 曾子君等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说到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受尽了屈辱。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寒食节的由来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寒食节的由来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寒食节的由来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节日诗歌颂读水调歌头颂读者:
第三小组 刘民业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东坡节日诗歌颂读鹊 桥 仙颂读者:
第七小组 何佳姿等 鹊桥仙??????????????????????????? (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节日诗歌颂读时光是幸福的颂读者:
第二小组 杨佳等《时光是幸福的》站在十六岁,
站在青春转弯的地方
斑驳的树影
时常让我想起童年里
那些明明灭灭的悲喜 ——杨佳我们扯着爸妈的衣角
吵着要去的游乐场
那个满布霓虹
像嵌满坠落的星光的地方
有小丑抓着五彩缤纷的氢气球
有缓缓升降旋转的摩天轮
那是我们赖着不肯回家的地方我们穿着弄脏的衣服趴在地方
半闭着眼睛
看圆滚滚的小球把别人的撞得远远的
然后为小小的胜利庆祝击掌
那是我们玩不腻的小游戏我们握着一个小瓶子,
吹出一串又一串的泡泡
几个人抬着头
一起追着在阳光下发亮的泡泡
迷路在某条喧闹的街市
那是我们仰望天空的方式那时的时光是透明的,纯净的
那时的时光总是伴着欢快的儿歌和笑声
在空气中浮浮又沉沉
在每条经过的小路上
我已经忘了哪一次吵着要环球旅行
已经忘了哪一天坐在上得去下不来的单车上哭了好久
已经忘了哪一个笑话是我们最爱听的
已经忘了哪一个娃娃是每夜伴我入眠的
但至少,时光在这一刻是幸福的
一晃神,一转眼,我们竟哗哗的长大了节日诗歌鉴赏青玉案 · 元夕鉴赏者:
第七小组 吴思婷等
青玉案 ·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内容上:作者描写了热闹的元宵节灯市。写灯、写观灯的人,更主要的是描写日夜思念的“那人”。 “花千树”、“星如雨”、“鱼龙舞”,写出花灯的璀璨夺目,形状各异,姿态万千。丰富了诗的内容,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美。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场面,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最后点出“那人”蓦然出现,给读者留下既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青玉案 ·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技巧:开头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把遍街五彩的灯光比喻东风吹开了千树银花,春风吹落满天繁星。“宝马雕车”“ 蛾儿雪柳”等运用借代手法写出了观灯人的身份、地位。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青玉案 ·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歌感情:
最后的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创造出了 一种境界。是全词的灵魂所在,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其实“那人”是作者自己人格的象征,是写自己被统治阶级所排斥而又不肯趋炎附势的品质。王国维还曾用这句话比喻治学的最高境界,深受人们赏识。节日诗歌鉴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鉴赏者:
第四小组 杨思颖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作者料定,当亲人团聚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自创诗歌展示童 年作者:
第二小组 舒心童年舒心坐在操场的一角,
那时的操场还有滑梯。
走在乡间的小路,
那时的田野有一片新绿。
没有喧闹,
没有嘈杂。
可以放假,
可以玩耍。
安静了。
鸟儿在田野里安静了,
孩儿在童年安静了。
月明星稀,
孩子们睡着了,睡着了。这是一首藏头诗,“回忆童年”。感慨时光匆匆,回忆童年乐趣和读书时的情景。让我们眼前浮现当初坐在草地捧着书牙牙学语的情景。作者鼓励我们要好好读书,别等一切过去才追悔莫及;带着童年特有的那份固执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忆 昔
王杨
回头望往事如昨,
忆幼时欢乐无数。
童稚悟甘回共苦,
年少知发奋读书。自创诗歌展示说鬼节
戴志廉
千鬼一年等一回,
万鬼齐出度鬼节。
小小鬼怪大欢喜,
心中徒有羡人情。诗评:文笔别具一格,是一首藏头诗,十分有创意,诗情豪迈,对鬼节有深刻认识。自创诗歌展示七 夕
倪晓贞
牵牛织女别,一河隔两方。
日夜彼相念,万古永相望。
七夕鹊桥会,含情脉脉看。
逢难别亦难,亘古爱莫忘。诗中采用了成语穿插于其中,且押韵适宜,简单易懂。“亘古爱莫忘”一句表现出了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永恒,让世人为之感动。 ——何佳姿评自创诗歌展示
这首诗使用了叠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诗的感情表达得缠绵悱恻。
——杨慧珊评自创诗歌展示 情伤
丁茜
望眼银江泪茫茫,
回眸思量情苍苍。
再续前缘悲戚戚,
悄创离伤心惶惶。元 宵
杨晓波
张灯挂彩喜气浓,
欢欣鼓舞笑开颜。
爆竹连天遮皎月,
遥闻吆喝卖汤圆。
自创诗歌展示重阳思
陈靖欣
秋日夜深,重阳渐近。
晨登高山,起伏不定。
心底火苗,痛燃难抑。
情深思念,熬红眼睛。点评:“起伏不定”一词既描述了山的高低不一,也表达了作者的起伏心情。“心底火苗”运用形象,最后一句充分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自创诗歌展示自创诗歌展示中 秋
黎婉娴
东篱把酒观月异
花好月圆圆月时
圆月时节母苦念
念儿当归归却迟十五思乡
郑文钦
又逢佳节共赏月
一轮玉盘悬树顶
乡愁恰似月中桂
欲斫岂料断又生中 秋 感 怀招考入深已八年,年年中秋寄月饼。
遥想双亲尝饼时,又叹三子不身边。
浮云偷得银盘辉,但照故乡桑槐颠。
同是吃饼同赏月,别样相思别样情。注:招考:指2002年参加宝安区面向全国招调特、高级教师考试。三子,一指我,我父母共生四子一女,我为第三子;又指三个儿子,我二哥、我弟,加上我,中秋时节这三个儿子不在父母身边。王如宏教 师 节 有 感每至教师节,短信特别多。
莘莘好学子,频频寄祝福。
讲台虽三尺,情义却无数。
两袖得清风,自甘为红烛。王如宏 通过本次的活动,我们对中国的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中国的独有文化——古诗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更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还激发了我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谢谢观赏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