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背景:
本课是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现代诗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篇,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必修一教材没有设置现代诗歌的学习,尚未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探究,这就使意象和意境等相关知识成为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课题:《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分析意象,领悟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建筑美、音乐美。
学习重点及难点
1、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2、“三美”理论及其在此诗中的体现。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步骤
1、导入(3分钟+3分钟)
展示ppt:再别康桥
徐志摩
展示ppt:用故事的方式陈述徐志摩的生平,主要侧重志摩的“才”和“情”,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徐志摩的人生经历;
志摩的“才”;
志摩的“情”。
一位大才子大诗人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引来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外多少叹惋痛惜啊,但是他的作品,尤其是他的诗歌,却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再别康桥》是他最为人熟知的一首。康桥,今天通称剑桥,一说剑桥很多人都知道。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他曾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还说过:“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所以他对康桥所怀的深情不仅仅是读书时的校园这么简单。康桥一方面是他的“精神依恋之乡”,另一方面也因为与林徽因美丽的爱情,所以这个地方于他而言,是一个灵魂的“栖居之所”,把这首诗当做情诗来读,一点也不为过。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旷世奇才的传世之作,大家可以跟着画面看看美丽的剑桥,也可以闭上眼睛跟着志摩的脚步,徜徉其中。
展示视频《再别康桥》。
2、提出学习目标(1分钟)
板书:《再别康桥》徐志摩
展示ppt: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主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诗歌的意象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这首诗内容、形式、感情等各方面的美,然后将这首诗有感情地背诵下来。”
3、诗歌录音及朗诵(3分钟)
师:“好,同学们跟随着音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轻地齐声读一遍,自己来感悟其中的美。要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康桥的柔波和水草哦!而且边读边思考,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播放背景音乐,学生齐读。
4、意象、意境及情感分析(15分钟)
师:“好,同学们读得相当不错,很整齐,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音也比较准,但是这首诗呢,大家可以感觉到,有一种淡淡的离别、忧愁,所以同学们这样大声地朗读,很激情的样子,就不是很符合诗歌的情境,同学们可以更慢一点,更轻柔一点地读。现在,请同学再来读一读,讲一讲,在这首诗里面,你‘看’到了什么?也就是说,这首诗有哪些具体的意象。”
请学生一节一节地读,一节一节地分析:(意象5分钟)
师:“某某,你先来朗读一遍第一节,然后说说看有什么意象?”
生读,指出意象:云彩。
师:“很好,某某你来读第二节。”
生读,指出意象:金柳、波光、艳影、新娘。
师:“新娘?新娘是不是可以看到有一个新娘子在那里?”
——没有,是比喻。
师:“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
引导学生明确:“新娘”是“我”心中之情感的流露,把“金柳”比喻成“新娘”,表现诗人对康桥迷恋的感情。
师:“很好,好,某某,你来说第三节。”
青荇、水草;
第四节:潭水(天上虹);
第五节:长篙、星辉;
第六节:夏虫、康桥;
第七节:云彩。
“看看这些物象,本来只是客观的事物,云啊,柳树啊,水草啊,那在作者的眼中,它们变成了什么?”
——云彩、金柳(新娘)、艳影、青荇(颜色),都很有颜色和动感。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对,从物象到诗中意象,最关键的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加注了作者的情感,那这里对于康桥,作者是一种怎样的情啊?你看,充满了这么多艳丽的颜色,而且还有招摇啊,荡漾啊……对,充满了喜爱之情,但是现在却要离开了,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转为不舍。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在作者感情的渗
( http: / / www.21cnjy.com )透下,就渲染出了一种气氛,也形成了一幅幅的画面,这就是诗歌中所谓的意境,现在,大家想象一下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某某,你来描述一下。”(意境5分钟)
请学生描述。
展示ppt:
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两端的棵棵垂柳……诗人陶醉在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中。傍晚夕阳的映照下,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或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追寻着如彩虹一般美妙的梦想……
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地来,轻轻地走,又轻轻地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师:“不错,大家描述的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都很美,作者描述出这么多景物,它们的颜色鲜艳美丽,动态十足,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很有美感。来,同学们,随着诗人徜徉在这一幅幅画面中,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吧!”(情感5分钟)
明确:氛围:宁静、温柔、祥和;感情: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依恋、不舍。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诗歌感情从离别的惆怅到对康桥的欣喜和眷念,再到热爱以至欢歌而达到高潮,在第六节又陡然低落,归于沉寂,满怀苍凉与无奈,最后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对康桥不可遏制的爱,是一种热烈的柔情。
思考:诗人先写“轻轻的我走了”,后写“悄悄的我走了”试分析“轻轻”“悄悄”的妙用。
明确:最后诗人“悄悄”地走了,从第一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轻的”变为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由于诗人对康桥世界的无限依恋,百般珍惜,不愿其纯洁受到半点污染,不愿破坏这种心境和氛围,故用“轻轻”和“悄悄”。
师:“好,我们用一两个词来整体概括这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徘徊留恋,依依惜别。
5、朗读诗歌,体验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6分钟)
师:“非常好,现在请一个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同学们带着这份感情,再去细细体味,注意将自己变成诗中那个即将别离的‘我’,去感受,去体验。”
播放背景音乐,一生读。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展示ppt“绘画美”: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韵脚和叠词。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叠词的使用,使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明确: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句末的押韵,明确本诗押韵的字;其次是叠词的使用,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如轻轻、油油、悄悄,也包括放歌、沉默等词的重复吟咏,使感情自然流出;其三是首节和末节的呼应,从“轻轻的走”到“悄悄的走”,从“轻轻招手”,“作别云彩”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方面是句式和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一方面又呈现了作者感情和心态的细微变化。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全诗七个小节,每一节都是四句话;每句话都是6-8字,句式匀称。
展示ppt:从之前的三美,引出闻一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的格律》“三美”理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师:“大家知道吗?这首《再别康
( http: / / www.21cnjy.com )桥》被改编成歌曲,而且版本很多,老师听了觉得蔡琴的这个版本相当不错,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说现在很多歌手歌喉不错,音色很好的话,那么可以说,蔡琴是一个用灵魂在歌唱的歌者。大家课后也可以找其他的来听听。听的时候可以跟着吟唱或轻轻地诵读,从心灵深处去感悟!”(听歌4分钟)
6、扩展阅读(3分钟)
师:“现在来看看徐志摩写的另外一首离别诗,不过这次他离别的不是景,而是人,而且是一个美丽的日本女郎。”展示ppt《沙扬娜拉》。
师:“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音译。
( http: / / www.21cnjy.com )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日本,此行给徐志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诗就写于这一时期,原是18小节的长诗,再版时诗人拿掉了前面17小节,只剩下题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正是这短短的一个小节,成为了经典。大家也可以课后查阅一点资料,对比地读一读,看看作者的两首诗,有哪些异同。”
(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处理。)
7、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2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徐志摩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别康桥》,探讨了诗中的的意象、意境以及作者的感情,也感受了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验收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大家都能够背诵了不?能够背诵的话一起背诵一遍,还不太熟练的地方参看一下课本。”(生齐背)
“今天课后的作业就是继续背诵这首诗,要注意背出韵律、感情、背出美感;预习下一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尝试着写一写新诗。”
教学反思
《再别康桥》定题之后,我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急下笔写教案,而是通过浏览相关网页,比较系统地了解徐志摩的生平,他的学习、工作经历,包括他和三位传奇女性的波折的爱情故事,了解他在剑桥大学的学习,以及其他作品中涉及到康桥的描写,包括诗歌和散文。因为课前的准备主要是课件的制作和教案的设计,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做课件之前没有参考任何一个成型的ppt和视频资料,而是自己精心挑选相关图片,并设计好每一个情节。
初步设置了看视频、放音乐读诗歌、赏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有感情朗读、听歌等几个环节,视频挑选的是《中华经典诵读》版,这个版本不管是背景音乐还是诗歌的节奏、感情都把握得比较好;自己完成教学设计之后,我又下载、参考了诸多版本的课件和教案,综合分析之后,有选择地借鉴了某些亮点,逐步完善自己的课件。
在正式上公开课之前,我先在另一个班试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了同一年级的教师听课。课堂上有一些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好,为了赶时间而走过程,没有考虑到课堂的实际效果,有些环节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有些地方学生活跃起来的时候却没有充分利用,错失了学生领悟诗歌情感的时机。时间方面,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导致最后还富余了三分钟。老教师给我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我据此又做了一番调整,让自己准备得更充分一些。
公开课上,一开始是比较紧张的,但是同学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配合让我逐渐放松下来,后面一段就更加自然、流畅。课后,听课老师在肯定环节紧凑、内容丰富之外,也提出了诸多意见,如视频朗诵如果能够换为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单独发言改为学生讨论、小组展开竞赛等形式效果会更好,最后歌曲不宜在渐入佳境时生生掐断,要更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意境,领悟情感等,评价都很中肯。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意识到要上好一节课,实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一件随便的、容易的事。备教材、备学情之外,还要备上课教师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方面面。诗歌更重情感的体会,在情感教育上,要“以情动人”。我理解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要由己及人,教师先认同、体悟作者的情感,在感动学生之前,必须先要感动自己。如果教师对自己所说的话都抱有怀疑,又如何让学生信服呢?其二是要用“情”来感动人,只有真挚的、恰如其分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其三是要用情感带动学生,学生产生了共鸣,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避免冷场,并且当堂创造性地思考,引发教师课堂上的灵感。这部分的生发,教师在课前就应该思索、预设,虽然无法完全把握,但这些却最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其中,情感的触发非常关键。
六、附板书
再别康桥
徐志摩
物象—意象
意境
押韵
叠词
首尾相应
节的匀称
句的均齐
音乐美
画面美
建筑美
三美
感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