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写促读,培养主动阅读现代诗和探究诗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节奏、声调、重音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
(3)学生能够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这三个方面分析诗歌的“美”。
(4)具备初步的诗歌写作能力。
2学情分析
这堂课是异地借班教学,授课班级为广州市培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中学高一(12)班,共56人。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接触了一些优秀的现当代诗歌作品,对于诗歌鉴赏的角度,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高一(12)班是重点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较高,课堂,主学习能力较好,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表现。学生心理年龄逐渐趋向成熟,知识面相对初中教广、有自我情感表达的强烈愿望。现代诗歌作文一种比较容易模仿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容易为学生喜欢和接受,甚至模仿。但是,学生对于现代诗歌了解不太深入,也没有对现代诗歌的朗读,赏析,创作方法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归纳。所以在设计本课时笔者充“以写带读,以读促写”这一主题贯穿整堂课,结合单元要点重点训练学生朗诵、鉴赏和表达的基本技能,同时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展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作者对母校的眷恋和依依不舍主要是通过选取典型丰富的意象,创造宁静清新的意境来传达的,因此,我对本课的重难点做了如下设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朗读技巧的指导,意象特点和情感的把握
2、对《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品味意象,感受画面意境和情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步骤一
步骤一
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徐志摩在现当代诗坛上获得的至高评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人说当时的诗坛只有一个半诗人,其中半个是何其芳,一个是徐志摩;徐志摩不幸离世的时候,胡适说,他带走了世界上最可爱的一片云彩。
这样的评价说明了他在中国现当代诗坛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徐志摩,走进这片最可爱的云彩,走进他充满温暖和爱的诗歌世界。
读教材注释1
补充介绍诗人所属诗歌流派,风格形成的背景和人生哲学(爱、自由、美),完成“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教学目标。21cnjy.com
PowerPoint.
背景音乐和图片
活动2【讲授】步骤二
步骤二
一读,
因声求气。
通过教师的范读,完成三个任务,一是体会诗歌朗读的节奏和语调特点,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教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感受节奏和语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在书上标注出韵脚,准确把握其情感的基调。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诗,抒发对康桥的眷恋和依依不舍之情。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的配乐范读,注意感受节奏和语调的特点,在书上标注出韵脚,准确把握其情感的基调。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诗,抒发对康桥的眷恋和依依不舍之情。
配乐范读
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和音乐美。
引导学生从诗歌朗朗上口的原因入手发现诗歌在音韵、节奏、语气语调上的特征。探寻音乐美,明确押韵,节奏舒缓整齐,首尾回环复沓。21·cn·jy·com
在书上标注韵脚,与教师配合用二重唱的方式朗诵第一节,明确回环复沓的音乐效果。
师生配合朗读
讨论
三是领会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引导学生小结诗歌在形式上的特征。明确建筑美。
从观察诗歌形式入手,让学生小结建筑美的特点,明确四句一节,参差错落。
小组讨论
活动3【讲授】步骤三
步骤三
把握诗歌主要意象
教师给出问题:这首诗与其他离别诗的对象有何区别,明确诗歌选择自然景物作为离别对象,有一种自然清新的风格。2·1·c·n·j·y
教师对学生找出的主要意象进行判断和明确。回顾诗歌意象的界定。
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并在书上划记。
请一个学生代表说出他找到的主要意象。
自主思考
领悟绘画美,突出画面描述,情感把握的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2、3、4节,让学生描摹每一节的画面,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中的关键词,围绕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情感。分析第二节:抓住“金柳、新娘、艳影、荡漾”
;分析第三节:抓住“油油的,招摇,甘愿”;分析第四节:抓住“天上虹,揉碎,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加以丰富,体会各个意象的特点,体会画面传达的情感。
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但是在主要意象的特点上要抓住关键词,可能要经过不同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画面,明白诗节中蕴含的情感。
Ppt图片
小组讨论
加强诵读和朗读技巧的指导
教师根据作者每一节不同的情感指导朗读,在声调,重读的词语,和延长语气的词语上进行重点指导。
明确第二节写的是康河的明丽柔美,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了“金柳”“新娘”等意象,可处理成重音,以表现康河的形态美、色彩美;“荡漾”用拖声处理,以突出物我合一的境界。第三节突出的是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要满含深情,以舒缓的节奏朗读;用重音强调“甘心”一词,进一步突出物我合一之境。21·世纪
教育网
补充介绍“康桥情节”。第四节是转折点,诗句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潭水清澈,霞光倒映,一片红光,潭水上漂浮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红绿相间,是实写;而彩虹似的梦——美丽而短暂,是象征;“揉碎”写出了诗人梦想的破灭,要以慢声送出。
学生体会作者每一节不同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以个人朗读,全班朗读,男女生分开读,竞赛读等方式加强朗读。在声调,重读的词语,和延长语气的词语上读出诗歌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Ppt图片
背景音乐
个人朗诵
步骤三
把握诗歌主要意象
教师给出问题:这首诗与其他离别诗的对象有何区别,明确诗歌选择自然景物作为离别对象,有一种自然清新的风格。www-2-1-cnjy-com
教师对学生找出的主要意象进行判断和明确。回顾诗歌意象的界定。
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并在书上划记。
请一个学生代表说出他找到的主要意象。
自主思考
领悟绘画美,突出画面描述,情感把握的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2、3、4节,让学生描摹每一节的画面,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中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词,围绕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情感。分析第二节:抓住“金柳、新娘、艳影、荡漾”
;分析第三节:抓住“油油的,招摇,甘愿”;分析第四节:抓住“天上虹,揉碎,梦” 21
cnjy
com
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加以丰富,体会各个意象的特点,体会画面传达的情感。
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在主要意象的特点上要抓住关键词,可能要经过不同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画面,明白诗节中蕴含的情感。
Ppt图片
小组讨论
加强诵读和朗读技巧的指导
教师根据作者每一节不同的情感指导朗读,在声调,重读的词语,和延长语气的词语上进行重点指导。
明确第二节写的是康河的明丽柔美,选取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柳”“新娘”等意象,可处理成重音,以表现康河的形态美、色彩美;“荡漾”用拖声处理,以突出物我合一的境界。第三节突出的是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要满含深情,以舒缓的节奏朗读;用重音强调“甘心”一词,进一步突出物我合一之境。www.21-cn-jy.com
补充介绍“康桥情节”。第四节是转折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诗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潭水清澈,霞光倒映,一片红光,潭水上漂浮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红绿相间,是实写;而彩虹似的梦——美丽而短暂,是象征;“揉碎”写出了诗人梦想的破灭,要以慢声送出。
学生体会作者每一节不同的情感,以个人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班朗读,男女生分开读,竞赛读等方式加强朗读。在声调,重读的词语,和延长语气的词语上读出诗歌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Ppt图片
背景音乐
个人朗诵竞赛
集体朗诵
竞赛
集体朗诵
活动4【讲授】步骤四
步骤四
三读,读出情感
掌握基本朗读技巧,能读出诗中对康桥眷恋不舍的情感。
教师小结朗读技巧,完成诗歌情感匹配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诵技巧的表格。这个过程中应体现对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尊重,及时点评肯定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追求语言美的课堂氛围。2-1-c-n-j-y
学生配乐诵读,读出诗人对康桥眷恋不舍的情感。
Ppt图片
完成各节朗诵技巧表格
活动5【讲授】步骤五
步骤五:
牛刀小试
掌握现代诗歌诗创作的
能“三美”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修改同学创作的诗歌。
给出学生提前创作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小结的“三美”原则,点评同学作品。
出示待修改的学生作品,先请学生朗诵,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由讨论,根据“三美原则”点评诗歌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讨论,进行修改升华。重点突出诗歌押韵的音乐美,格式变化的建筑美,意象典型、意境丰富、情感清晰的绘画美。最后一起朗诵经过修改过的诗歌。(配《再别康桥》的演唱音乐)。在浓浓的诗意中结束对诗歌朗读和创作修改的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感染,更多的回味。21教育网
Ppt
出示待修改的学生作品
朗诵
讨论
活动6【作业】步骤六
步骤六:
作业布置
运用三美原则修改自己创作的诗歌,拓展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代表作品。
推荐徐志摩的代表诗歌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