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死水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5死水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30 21: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死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闻一多及其代表作,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诗歌的诵读技巧。
过程与方法:理解《死水》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反讽”手法,体会“三美”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21cnjy.com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对近代诗较没兴趣,难于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死水》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反讽”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三美”主张,体会并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21·cn·jy·com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死水
播放《七子之歌》,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作者是谁?从这首歌中可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活动2【讲授】活动过程
一、诵读,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1、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2、听多媒体朗读,跟读一次
3、反复吟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整体内容
三、【诗歌赏析】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完成
1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班齐读第一节,并思考:这节中“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这节写了死水的什么内容?
明确:“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这一节总写凝滞的死水,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
2、请一个同学朗读2-4节,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绘死水的?
明确: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
3、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比喻极端丑恶的事物。
4、诗人为什么要用美好事物比喻极端丑恶肮脏的死水?
明确:这是反讽手法,以丑衬美,丑写得越美,越引起反感,美与丑交织反差,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造成了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5、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确:以有声写无声,反衬死水可怕的像死一般的寂静。
6、齐读最后一段。并思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说明这句与开头在结构上构成了什么关系?同时,“断”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最后两句“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暗含着什么意思?
明确:“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照应开头,“断”字肯定了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灭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7、全班齐读全诗,并思考: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是怎么在这首诗歌里体现出来的呢?
明确:这首诗中,色彩鲜艳的词汇如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五彩缤纷的罗绮、鲜艳照人的云霞等充分体现了诗歌的绘画美;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8、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全诗,并思考:本诗题为“死水”,那么,诗人就真的仅仅是写死水吗?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本诗的深层次意蕴是什么?
明确:象征手法的运用——A“死水”象征着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B象征北洋政府。C象征黑暗的中国现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3【练习】【课堂训练】
1、阅读闻一多的其他代表性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现阶段我们中学生应如何爱国?
如:《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21教育网
2、写出有关爱国的诗句(不少于3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岳飞
活动4【作业】总结
完成《创优级训练》相关题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